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天''''小儿咳嗽''''高发,必读的3位名老中医验方

导读

春季为冬、夏两季的过渡季,冷暖空气势力相当,气候干燥,气温多变,过敏原增多,小孩抵抗力差,极易引起咳嗽。

当家长为此苦恼不已的时候,作为医生,你是不是在翻阅名家医案来总结得当的治疗之法。

本文收集了赵心波、王鹏飞、张士卿3位名医的4则小儿咳嗽医案,3分钟读完名医经验,赶走小儿咳嗽。


赵心波老先生医案

案1

乔女,10月。

20 日来阵咳频作,气呛成顿,咳剧则呕,咳后可听到吼声,痰鸣,精神饮食欠佳,肌肤不丰,二便自调,经治疗无效。转诊来院。

查体:心肺腹无明显异常,舌苔垢腻,指纹淡紫,诊为百日咳。

证属痰热互结,邪阻肺络。

立法:  清肺化痰。


方药:

炙百部5克,南橘络5克

炙桑皮6克,川贝3克

黄芩5克,瓜蒌皮10克

麦冬10克,知母6克

蜜杷叶6克,焦麦芽10克

服药3剂,痰热渐退,阵咳由每20~30分钟1次,减少到每1~3 小时1次。每次由顿咳10分钟减少至2分钟左右,诸症大减。


原方又服6 剂。热已解,痰尽退,偶有1~2声轻咳,睡眠、饮食二便如常。再予清肺化痰宁嗽之剂,善后调理。

南橘络5克,炙桑皮6克

川贝5克,黄芩6克,知母5克

焦麦芽10克,麦冬10克

炒杏仁3克,蜜杷叶10克


咳在初期,多治以宣肺散寒、清热利咽为主。

咳到中期,则治以清热化痰、宁嗽平逆。

本方采用橘络、百部、川贝、瓜萎皮,清化肺金而涤其痰。

桑皮、黄芩、杷叶,宁其嗽而去其塞。

麦冬、知母,润肺利咽清热兼以肃肺。

赵老治百日咳,重在清肺化痰,使邪有出路,大忌过早使用收敛之品(如: 白矾、米壳等),恋邪为患,复生他病。


案2

侯男,7 岁。

月余阵咳频作,连声不止,剧则鼻衄,眼睑浮肿,呕吐痰涎和食物,曾于当地就医数次未见轻减,小便短黄。

诊断: 百日咳。

辨证: 舌苔薄黄,脉滑,为肺气上逆,清肃失职之顿咳。

立法: 清金宁嗽。


方药:

制麻黄3克,杏仁6克

甘草5克,生石膏18克

牛蒡子10克,黄芩6克

制杷叶10克,浙贝6克

百部10克,米壳2.4克

炙葶苈10克,茅根10克,竹茹10克


治疗经过:

连进2 剂,收效不著,阵咳如前,仍有衄血面目浮肿,乃改用宁嗽疏络利窍之剂。

旋覆花10克,炒杏仁5克

橘络6克,细生地10克

桃仁6克,瓜蒌仁6克

杷叶10克,丹皮6克

黄芩6克,焦麦芽6克,焦军3克

药服两剂,阵咳减半,每夜由7、8 次减到3、4次。

且每顿阵咳显著减轻,舌苔白黄,脉象沉数,原方去焦军又进2剂,仅余轻咳,余症大瘥,继予清金宁嗽,降气化痰善后调治。

芦根15克,橘红5克

清半夏5克,葶苈子10克

川贝母5克,鸭梨1枚(去核)

3剂。


燥气袭肺,顿咳伤阴,清肃之令不行,火灼津液而成痰。《幼科证治准绳》曾指出:“火乘肺者,咳嗽上壅,涕唾出血”。本案首投麻杏石甘加味而不效,继则去麻黄、石膏、牛蒡、米壳,改用旋覆花、橘络、杷叶、焦军,降逆气而舒肺络,同时加用导滞清肠之品。服后诸症明显减轻。可见小儿肺部诸患,除久咳肺虚者外,不可妄投涩敛之品,以免变生不测。

(摘自赵心波儿科临床经验选编)


王鹏飞老先生医案

患儿,男性,3岁。2012年12月4日就诊。

现病史:三日前突发高热,微咳,体温39.1℃,即到内蒙古某医院急诊。


查:白细胞15.1×109/L。静脉滴注抗生素3d,热势未减,体温38.6~39.5℃,患儿偶有抽搐。

会诊时症见:患儿大便干结,舌边尖红、苔根黄厚。

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辨证:肺胃蕴热,兼感外邪。

处方:青寒退烧汤加味


方药:

青黛3g,寒水石12g

地骨皮18g,藿香9g

芦根20g,钩藤(后下)12g

生地黄18g

水煎服2剂,每剂分6次服用,1次/2 h。

服药的次日下午,烧退身凉。

继续观察未反复,告愈。


由于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有脏腑娇嫩,易虚易实的生理特点,有脾常不足、肝常有余、肺胃蕴热的病理基础,且肺与大肠相表里,

因此笔者在应用王老经验治疗小儿咳嗽时体会有以下几点:

①始终清肝、平肝,以防侮金;

②清肺胃之热贯穿始终;

③注意调节气机,时时维护气机平衡:肝升肺降、肺气肃降与大肠之气下行、肺本脏气机的升降,肺宣降的功能与散邪与固肺的矛盾;


④用药轻灵。因肺为娇脏,用药要少而精,药量不可过重,体现中医“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特点。

⑤注意药物配伍敛肺泻肺散邪并用。

⑥正确适时选择调理脾胃之品以顾护后天之本,慎用芩、连、大黄等之大苦大寒之品 。

该方药味少,药量轻,药价廉,药效好,且药味淡,易为小儿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德学慧 ,张明锐,李鸿涛整理)

张士卿教授医案

患儿。男,5岁,2009年10月9日就诊,咳嗽1周,以晨起为甚,咽喉疼痛,咳痰色黄,咳甚伴有恶心,口中气臭,不思饮食,大便秘结.

检查:咽红,双肺呼吸粗。舌红苔黄腻。

此为素有胃热,复感风寒,里热熏肺,咳不易止。


治疗拟以健脾化积消食,宣肺止咳为法。

方药:

茯苓10g,法半夏10g

连翘10g,玄参10g,杏仁10g

桑白皮10g,夏枯草10g

浙贝母10g,代赭石10g

焦三仙各10g,牛蒡子10g

桔梗6g,射干6g,当归6g

竹茹6g,僵蚕6g,陈皮6g

生甘草6g,山豆根6g

水煎服, 每日1剂,早晚分服,服6剂后,症状消失。

嘱咐患儿多食蔬菜、水果,节制饮食。

小儿脏腑清灵活泼,随拨随应,张师认为小儿用药宜 清、轻、平、淡,尤其是患病后,虚实寒热变化较成人迅速,应根据病情变化灵活选方用药。

咳于表者,宜宣散;

久咳者,必肺气大伤,扶正补虚时加人敛降的药物;

无痰 干咳,以润为主;

痰多者,宜调脾胃。

即古人所谓的“咳 为肺气伤,嗽为脾湿动,治咳当润肺,治嗽应理脾”。


张师在处方中也常注重药物的配伍,寒从热化者,在辛温剂中 加一二味清化之药,及时清热,在清宣剂中加一二味温化之品,以防寒凉凝滞之弊,总以因证施治,随证选药,重在提高疗效为要。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患儿的日常生活调理也很要,经常嘱咐患儿家长应该让患儿合理膳食,多饮开水,饮食宜清淡,不宜过食肥甘、辛辣、过甜、过成之品,咳 嗽期间忌生冷、冰镇以及碳酸饮料、膨化的食品等,此外,患儿平时还应多做户外活动,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防治 结合,以达到减少疾病发生的目的。

(王淑梅整理)

《幼幼集成 ·咳嗽证治》“因痰而嗽者,痰为重,主治在脾;因咳而动痰者,咳为重,主治在肺 。”

临床上,小儿咳嗽多夹痰夹滞,故治疗当从整体观出发,注重小儿体质的调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汪受传教授治疗小儿慢性咳嗽八法
彭玉教授治疗小儿痰热咳嗽经验介绍
小儿肺炎喘嗽从热论治有良效!
戴永生培土生金法治疗 小儿咳嗽验案2则
脾虚多痰、肺虚多汗、血虚多梦
吕英医生的医案(三)小儿过敏性咳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