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小被“禁止吃糖”的孩子,与那些不被限制的娃,长大后差距明显
userphoto

2022.06.29 广东

关注

孩子们对糖的喜欢与生俱来,但家长却常常视糖为“洪水猛兽”。

很多家长为孩子健康着想,从小就控制孩子吃甜食,不仅从不主动给娃买糖吃,看到孩子吃糖还会命令禁止,也不让亲朋好友给娃吃糖。

然而,我们控制孩子吃糖无可厚非,但把孩子吃糖这件事“一棍子打死”,真的是好事吗?

事实上,我们不仅很难完全控制孩子吃糖,那些从小被禁止吃糖的孩子,与这方面不被限制的娃,长大后的差距也很明显。

孩子从小被禁止吃糖,容易产生“过度补偿心理”

记得之前有宝妈分享过这样一段亲身经历。

小时候父母管得严,对她说零食有防腐剂、糖精、色素,对身体有害,而且自家穷,要攒钱供她上大学,所以每次有其他小朋友吃吃喝喝时,这位宝妈连看都不敢看。

等到高考完的那个暑假,这位宝妈彻底放飞自我,敞开肚皮偷偷吃了将近两个月的辣条,弄得自己满嘴起泡、烂嘴角、眼屎鼻血不间断,也在所不惜。

后来终于有了正式工作,这位宝妈更是看到垃圾食品就挪不动脚,本因为自家经济条件差而自卑的她,在父母拿出100多万帮她买房装修时,彻底崩溃了。

从此以后她下定决心,有了孩子,只要他要,只要自己有,一定满足,现在家里垃圾食品、糖果之类的都是成堆买回家,从不控制孩子。

其实,孩子被禁止吃糖也是同样的道理。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过度补偿”,意思是一个人在身体或心理上某方面有缺欠时,会引起过度的补偿行为,也就是“矫枉过正”。

孩子小时候吃不到糖,反而会更加心心念念,等长大后有了独立经济能力时,就会疯狂地补偿自己。

比如迷恋上各种各样的甜食,爱喝碳酸饮料,买形态各异的糖果,都是“过度补偿心理”的外在表现,归根结底在于家长小时候把孩子管得太“死”了。

从小被禁止吃糖与不被限制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明显

1.产生过度补偿心理

就像上面那位宝妈的经历一样,孩子小时候的某些匮乏感得不到满足,长大后就会产生“过度补偿心理”,有能力的时候,通过报复性消费满足自己。

而那些小时候不被限制吃糖的孩子,因为明白糖也不是什么太美味的东西,长大后消费会更理性,也不会那么迷恋甜食。

2.亲子关系不同

虽说家长看来吃糖是件小事,但在孩子眼中,吃糖事比天大。

如果孩子被严格禁止吃糖,会使其对家长产生“怨恨感”,觉得父母教育方式不科学,亲子关系也变得不那么亲密。

反观那些不被限制吃糖的孩子,因为童年过得更幸福,会更具安全感,使孩子发自内心对家长更亲近,亲子关系更好。

3.个人体态有差距

吃糖对孩子体态影响还是比较大的,那些从小吃糖比较多的孩子,会更容易肥胖。

孩子从小吃糖比较少,身体上会比较健康,而这也是家长禁止孩子吃糖的最大好处。

如何让孩子“科学吃糖”?

凡事过犹不及,对孩子吃糖这件事,我们既不应该完全禁止,也不应该听之任之,而是要尽量做到下面这3点,把握分寸,让孩子“科学吃糖”。

1.不主动为孩子买糖,减少环境诱惑

既然我们不希望孩子吃太多糖,那么就不应该经常主动为孩子买糖,减少环境上的诱惑。

比如当我们带娃逛超市时,可以尽量避免进入糖果区,也不将糖果作为孩子的礼物、奖励,客观上减少孩子与糖接触的机会。

2.为孩子提供更多健康食品

要想完全禁止孩子吃糖并不现实,但我们可以为其提供一些健康的替代品。

比如平时在家里准备一些水果,或者健康的小零食、蔬果干等等,既能满足孩子吃糖的需求,也能吃得足够健康。

3.对孩子吃糖保持宽松的态度

糖不是“洪水猛兽”,孩子吃糖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罪过”,我们不用那么紧张。

当孩子吃糖时,我们不妨保持一颗平常心,只要孩子没有“上瘾”,每天“大吃狂吃”,就不必过于担心,家长保持宽松的态度,孩子才不会对吃糖这件事过度关注、着迷。

歪妈结语:

教育孩子堵不如疏,吃糖这件事也是如此。

我们与其严格禁止孩子吃糖,倒不如转换心态,帮孩子“科学吃糖”,这对孩子健康成长更有好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小“被允许”还是“被限制”?孩子长大后,3方面差别很大
女儿在超市吵着吃糖宝妈不肯,母女一对一答,乐坏旁人
怎样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如何跟孩子正确沟通?抖音上的这些育儿技巧不要错过
儿科医生:4类食物还在吃?咳嗽只会反复,尤其第一种!
对宝宝吃糖要一棍子打死?宝宝:我真的只打算吃一颗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