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徵明《煮茶图》鉴赏
文徵明(1470-1559)名壁,一作璧,后以字行,44岁后均署徵明,更字征仲,号稀奇山、停云生、衡山、衡山居士,私谥贞献先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文天祥后裔。以岁贡生试吏部,授翰林院待诏,人称“文待诏”。聪颖博学,诗、文、书、画都名闻一时。文学宗吴宽。书法宗李应祯。
画学沈周,兼有李唐、吴仲圭、赵孟頫、黄公望笔法。山水、人物、花卉都极出色,画风细致温雅,笔墨精锐,气韵神采,独步一时。粗笔有沈周温厚淳朴之风,又有细腻工整之趣;细笔取法于王蒙,取其苍润浑厚的构调,又有高雅的风采。
长于用细笔创造出幽雅间静的意境,也能用潇洒、酣畅的笔墨表现宽阔的气势。
画人物和水墨花卉,技法熟练,风格秀丽。画水仙多用冰白知法,花叶离披,备天然之妙。其画名满当世,影响颇大,有“吴门派”之称。
与沈周、唐寅、仇英世称“明四子”;在文学史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被称为“吴中四杰”或“吴中四才子”;在书法上,与祝允明、王宠并称“吴中三子”。有《莆田集》、《五湖集》等行世。
款识:苍苔绿树野人家,手卷炉熏意自嘉。莫道客来无供设,一杯阳羡雨前茶。徵明。
《古木寒泉图》轴鉴赏
一松一柏,相旁而生。柏树老干分披,杈枒四出;其后松树两干并伸,参云直上。背景石壁与松柏紧贴,塞地漫天,几无余地,忽于绝高处界出飞泉一道,数折而下,遂使通幅于紧迫繁复之中,遽尔空灵疏朗,确为神来之笔。
此帧作于嘉靖己酉(1549)冬日,为文氏八十高龄所绘,而精力充沛,神气十足,笔墨纵逸,深雄险峻,是文征明粗笔画作中极精之品。
《古木寒泉图》中,一棵松树及一棵柏树依靠着生长,柏树的枝干张牙舞爪、松树则两干并伸,直上云霄。背景的石壁跟两树紧贴着,几乎都没有留白的地方,最高处飞泄出一道瀑布,使繁复的画面顿时清爽起来,相当高明。
《古木寒泉图》恐怕是表现文征明晚年强烈紧迫感的最好作品。松、杉的枝像被折弯似的,草好像被压扁地长着,千丈高的崖,和垂直而下的瀑布,这些景物都被挤在左右毫无余地的狭窄画面上。
文征明生命的最后十年间,一五五○年代所作的,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古木寒泉图》也使用同样的狭长画面形式,在此,远方的树林直逼太阳,树木向着光却不见得笔直的姿态,歪歪斜斜的,顺应着他对这世界特有的主张——苦战而脆弱的层层山峰。
这作品是文征明八十岁时所绘,当中也可看出他晚年对衰老最后的抵抗。比如,形状都覆盖着老迈而硬厚的外壳、只能说是任由生命沉默的无奈。果真如此的话,在《古木寒泉图》中,以送别时那深邃寂静而且更安稳的晚年人生作为主题。
这从文征明把自己的思想用极淡的水墨作微妙的变化所呈现的风格中来看,可肯定其中一部分。若更明确地来说,是因为枯木、岩石和山水的表现,不问及他的周围和背景,集中在近乎空荡的平稳的空间之中的缘故吧。文征明的艺术不单纯地在形态上保留葛藤而已,他已达到所谓“自然界经常充满真实”,“完全的物象是被空间环绕而生的”的思想境界了。从这里,广博的哲学
在中国一直被保存了下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木寒泉图 明 文徵明
明 文征明《古木寒泉图》轴鉴赏【图文】
明 文徵明晚年精品《古木寒泉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文征明《古木寒泉图》轴鉴赏
文徵明《古木寒泉图》:古木苍,寒泉浑,一笑江湖本浪游
张际才演示《双寿图》的画法:松树柏树画在一起要注意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