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讲座 | 我书我抒


    第三讲 创作《兰亭集序》 

  王羲之《兰亭集序》被尊为历代书文并隽的经典,书法人没有不知道的,人人敬仰,我也属其中。王羲之书《兰亭集序》时年47岁,该文记述他和友人雅集于兰亭之事,其书典雅充和,品格高致。唐太宗酷爱其书,认为《兰亭集序》是“尽善尽美”之作。米芾诗云:“翰墨风流冠古今,鹅池谁不爱山阴;此书虽向昭陵朽,刻石尤能易万金。”历朝历代书家莫不顶礼膜拜,留下了数十种摹本,成了书法史上少有的文化现象。

  我也曾多次临摹此作,从中受益良多。平素在研习魏碑墓志上下气力多些,在全国书法大赛中入展、获奖主要是魏楷书。其实我对帖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从“二王”到杨疯子,从米芾到王铎,我自以为走的是以魏碑为主、碑帖结合之路。这幅《兰亭集序》是我于2016年以魏楷书写的,当时年龄也正好与“书圣”王羲之书写《兰亭集序》的年龄相仿。两个相差近两千年的“同龄人”书写同一个内容,用不同的书体和不同的形式,斗胆做个时空交流,也是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

  关于王羲之书《兰亭集序》前人之述备矣,还是说说我创作这幅《兰亭集序》中堂的一点感受吧。

  一是传统中求创新,努力在章法构成上有新意。品评一幅作品主要从章法、字法、笔法和墨法等方面入手,其中章法是核心的元素,它直接反映书家审美取向和作品品格。作品的章法恰如人的形体,审视一幅作品首要的就是章法。在章法中有两个重要内容:一个是气息,另一个是节奏。无论楷书还是行草书,如果作品的气息不畅通,状如算子,这样的作品看起来是不舒服的。《兰亭集序》这幅作品我的章法主要体现在大小和纵横结合,主题内容用大楷,落款用小楷;主题内容用方格,落款三行小楷用竖格分割。这种“矛盾”的制造,给大中堂的传统创作形式注入了新鲜感和形式感。

  二是平实中求变化,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现作品情趣。孙过庭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此语时常启发我对创作的理解,这三个过程自己也有深切感悟。这似乎与我是一名军人的特质有关,军营的“方块”和力量让我养成了一个良好的规矩。这些似乎与书法中的“平正”同出一辙,如果在演习和作战中机械地运用这些,势必会成为教条。为此,我注意把工作中的这一体悟用在书法创作上,在“条框”下自由发挥,在平正中求变化。这些方法在书法实践中发挥了很好的效果,这幅作品就是很好的例证。乍看此作每个字都四平八稳、朴素平实,认真品其结字和用笔,耐人寻味。

  三是方峻中求圆润,力争表现魏楷书风的朴茂之美。当代碑学大家孙伯翔曾评价魏碑书法“威而不狰、雄而不猛”,这句话道出了魏碑书法创作的真谛,这也是魏碑书法的较高境界。我创作这幅作品时,在充分表现魏碑方峻遒劲这一典型特点的基础上,糅入帖的韵致,掺以行意,同时注意用笔的速度变化,以求字势的表现力,以求魏楷书的空灵清逸,把静穆端庄的魏碑表现得方圆有致、动静相宜、文质彬彬。

张维忠书《兰亭序》


来源:《中国书画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草书章法(二)-行书的章法、特点及源流
书法遇瓶颈,认真读此文!
笔法琐谈(二)误读
[转载]《书法之美》——语文报社约稿
王羲之时代的碑都是正书写成,他凭什么写出《兰亭序》那样的字
​怎样临习《兰亭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