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癫证

简介

沉默呆滞、精神抑郁、表情淡默、或喃喃自语、语无伦次;或时悲时喜、哭笑无常,胡思乱想,多疑易惊,不思饮食,舌苔薄腻,脉弦细或弦滑。

治法:取背俞穴为主,佐以原、络穴。针用平补平泻法。

处方:心俞、肝俞、脾俞、神门、丰隆。

中医辨证论治药物

癫证

1、痰气郁结

治法 理气解郁,化痰开窍

方药 顺气豁痰汤加减

2、心脾两虚

治法 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方药 养心汤加减

狂证

概述

以精神躁狂,喧扰不宁,动而多怒、毁物打骂为临床特征的病征,称为狂证。狂名出自本病证的针灸治疗,《灵枢·癫狂》篇曾专作论述,提出针、灸、刺血等法救治,如“狂而新发,未应如此者,先取曲泉左右动脉,及盛者见血,有顷已,不已,以法取之,灸骶骨二十壮”。内容十分丰富。至晋代,《脉经》选用“顶上三圆”、“绝骨下二寸”、“外踝上三寸”等穴治疗本证;《针灸甲乙经》中涉及本证者共有74条文献,天柱等97个穴位之多;而《肘后备急方》治疗本证的方法是灸“阴茎上”、“两乳头”、“足大指本节聚毛中”、“鼻下人中”、“耳根前”等。到唐代,《千金要方》中涉及用针灸治疗本证的文献共计78条,该书认为灸头部、手足部等经穴,对本证有效;还记载了治疗本证的许多经外奇穴,如“手逆注”、“河口”、“大幽”、“臣觉”、“慈门”等,并提出了著名的治疗癫狂“十三鬼穴”。及北宋,《太平圣惠方》补充了神聪等12个穴位有关本证的主治内容,并用秦丞祖的“灸狐魅神邪法”(即灸少商)来治疗本证。南宋时期《扁鹊心书》依然强调用艾灸补阳之法治疗本证,所取穴位为巨阙,而且注明要先服“睡圣散”,用内服药物的方法来麻醉止痛。明清时期的《神应经》、《针灸大成》、《类经图翼》、《针灸逢源》、《神灸经纶》、《针灸集成》等汇总了诸家的经验和成方。经查,针灸治疗本证共涉及文献305条。

现代医学中之精神分裂症,躁狂型精神病等多可归属本证范畴。病因病机1、病因(一)原发病因 1)、禀赋不足:禀赋素虚,心胸狭隘,患得患失,遇有意志不遂则由七情内伤、阴阳失调而发病. 2)、情志内伤:忧思郁结,气郁不行,气滞湿郁,痰气交结上蒙清窍;或忧思伤脾,脾失健运,聚湿成痰,痰浊蒙蔽心神脑窍均可发为本病.正如《证治要诀·癫狂》说:“癫狂由七情所郁,遂生痰涎,迷塞心窍”. 3)、饮食不节:嗜食肥甘膏粱,一方面化生痰浊,内伏于心;另一方面损伤脾胃,运化失司,聚湿成痰.痰浊内盛,或与气滞相结,阻蔽神明,或直接蒙塞心窍而发为本病.(二)继发病因 1、气滞:平素多愁善感,情志不畅;或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机失调,气郁日久,则致气滞血瘀或痰气互结,阻闭心窍,使神明受累而发病. 2、痰结:《景岳全书·癫狂痴呆》说:“癫病多由痰气,凡气有所逆,痰有所滞,皆能壅闭经络,格塞心窍”.长期忧思郁怒,使气机不畅,肝郁犯脾,脾失健运,痰涎内生,以致气郁痰结;或因脾气虚弱,清浊不分,浊阴蕴结成痰,则为气虚痰结.无论气郁痰结或气虚痰结,总由“痰迷心窍”而病癫证.(三)诱发因素:情志失节,所愿不遂,突受惊恐以及其它剧烈的七情过极的刺激,均可诱发癫病.2、病机(一)发病:起病多缓慢,渐进发展.(二)病位:本病病位在肝、脾、心。(三)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本病之特征.本虚主要是心脾两虚,标实主要表现在气滞、痰阻,二者相因为患.(四)病势:本病初起多表现为实证,但很快可转化为虚实夹杂证,若病程迁延日久,则损伤心脾而见虚证.(五)病机转化:初期主要由七情内伤,郁怒伤肝,肝气郁滞;进而木克脾土,水湿不化,聚生痰浊,形成痰浊蒙窍证;病程中期,邪末去而正已伤,形成气虚痰结证;后期病程迁延,损及心脾,而转化为心脾两虚之证.(六)类证病机:基本病机是七情内伤,阴阳失衡,肝脾心功能失调,气滞痰结为患. 1、肝郁气滞:思虑太过,所欲不遂,所求不得,使肝气被郁,失于条达,疏泄不利,故见精神抑郁、哭笑无常、常喜太息;肝经布于胸胁,肝郁则胸胁胀闷不适;舌淡、苔薄白、脉弦为肝气郁滞之象。 2、痰浊蒙窍:肝郁日久,木克脾土,脾失健运,湿聚成痰;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痰邪自生。痰浊内盛,上蒙神窍,则出现神情呆滞、沉默痴呆;神不能制则喃喃自语;苔白腻、脉弦滑均为痰浊内盛之征。 3、气虚痰结:病程日久,正气自虚,脾失健运,痰浊益甚。一方面因痰结甚则心神被蒙亦加重,故情感淡漠、呆若木鸡、目瞪如愚,甚至机灵混乱,幻觉症状出现;另一方面是痰浊渐耗阳气,脾气日衰,故面色萎黄、便溏溲清诸症可见;舌淡体胖、苔白腻、脉滑或弱而无力为气虚痰结之征。 4、心脾两虚:癫病迁延日久,中气渐衰,气血生化乏源,可见面色苍白、肢体困倦,甚至疲惫不堪之象;由于心血内亏,心神失养,可见神思恍忽见、心悸易惊、意志衰退诸症;气血俱虚,神明失养,机灵混乱,故可出现幻觉、妄闻妄见。本证总因癫病日久,心脾两虚,血少气衰,心神失养所致。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均为心脾不足之象。二、狂证1、病因(一)原发病因 1)、暴怒伤肝:勃然大怒,引动肝胆木火上升,冲心犯脑,神明失其主宰。正如李用粹《证治汇补·癫狂》所说:“阳气最宜畅达,若暴怒所折,则志怫郁而不伸……少阳胆木挟三焦相火而上,故令人发怒如狂”。 2)、大惊卒恐:突遭惊恐,触动心火,上扰清灵,神明无由自主。正如皇甫中《明医指掌·癫狂证》所说:“或因大惊,动其心火”。 3)、嗜茶好饮:贪杯好饮,里湿素盛,郁而化热,充斥胃肠,腑热上冲,扰动元神。正如《素问·厥论》所说:“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语”。 4)、肥甘过用:膏粱炙煿,未免酿成痰浊,复因心火暴张,痰随火升,蒙蔽心窍,神明无由出入。正如王节斋《明医杂著·卷二》所说:“有大醉过饱,膏粱厚味,填塞胸中发狂者”。(二)继发病因 1、痰火:五志之火郁而成痰,或脾虚生湿,湿郁成痰,痰郁化火,痰火胶结,互为因果,机窍为之阻塞,神明受其掀扰。正如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治癫狂方中所说:“癫狂之证,乃痰火上泛,瘀塞其心与脑相连窍络,以致心脑不通,神明皆乱”。 2、瘀血:肝气郁悖,气失畅达,血行迂滞,留瘀为患,阻塞机窍,神明无由出入。正如王清任《医林改错·痹症有瘀血说》所说:“癫狂一症,哭笑不休,詈骂歌唱,不避亲疏,许多恶态,乃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接,如同作梦一样”。(三)诱发因素:情志失节,人事怫意,突遭变乱,均可促使狂病发作。2、病机(一)发病:病起仓卒之间,呈急性发病。(二)病位:本病病在肝、胆、胃、心(脑)。(三)病性:本病因郁火、积热、痰火致犯,属热证、实证;若因循失治,或治不如法,火热痰涎,势致渐挫,而心营肾液被劫,可形成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四)病势:总的趋势是由阳证、热证、实证,渐向虚实夹杂转化,终至邪去正伤,渐向癫证过渡。(五)病机转化:始由心肝郁火、胃肠积热扰乱神明致狂;郁火、积热炼津液成痰,火以痰为依附,痰得火而猖獗,痰火锢结,扰乱清灵,阻塞机窍,机窍瘀滞,灵机顿失,病迁日久,郁火积热,势至渐挫,而心营肾液备受劫烁,渐致心肾失济、阴虚阳越。(六)类证病机: 1、心肝火炽:恼怒惊恐,木火内燔,心火亢盛,故洋洋自得、口若悬河、谈笑风生、经日忙碌、毫无倦容;心属离火,肝属巽风,风火相煽,火藉风势,火助风威,搏激清灵,神明无以自主,故狂乱奔走、毁物伤人;舌边尖红,为肝胆火炽之明征;舌尖红起刺,乃心火上乘之确据;脉弦数者,数为有热,弦乃肝亢。 2、痰火上扰:其人平素心虚有痰,卒遭惊恐,触动心火,痰火互结故烦躁易怒、竟夕无寐;痰随火升,扰乱神明,故语无伦次、狂乱奔走、詈骂不避亲疏;面红目赤,乃气火有余之征;苔黄腻、糙燥乏津,乃痰火锢结之象;脉滑数者,数为有热,滑主有痰。 3、阳明腑热:膏粱厚味,贪杯豪饮,酿成胃肠积热,故口秽便秘、蓬头垢面、袒胸露体;腑热上冲,元神被扰,故狂笑歌号、呼骂不迭、毁物伤人、骁勇异常;苔黄腻糙裂或上罩焦黑苔,乃胃肠积热之明征。 4、包络脉瘀:志郁不伸或忧恼怒,肝气郁悖,气失畅达,血行迂滞,留瘀为患,故容色晦黯、舌质青紫;瘀血久留,机窍为之阻塞,神明无由出入,故凝虑丛生、妄见妄闻、言语支离;血属于阴,故昼轻夜剧;脉小弦或细涩者,乃气滞血瘀之明征。 5、心肾失济:狂病日久,胃肠积热,心肝郁火,势已渐挫,故妄言妄为,势已轻瘥,呼之尚能自制;邪热久羁,未免耗津伤血,心营肾液被劫,阳少浅藏,故烦惋焦躁、口干便秘、面红升火;舌红少苔或有剥裂,乃阴血耗伤之明征;脉细数者,细为阴伤,数乃有热。 狂证多因先天秉赋不足,继受恼怒惊恐所致。肝火过旺,影响及脾,脾气不伸,运化无权,痰浊内生,痰火交结,郁于胸隔,上扰神明,蒙闭清窍而发病。

辩证分型

狂证,可分痰火上扰、火盛伤阴等。以前者急重,故仅讨论此型。

痰火上扰,多先有烦躁头痛,目赤面红,继而突然狂乱无知。逾屋上垣,骂詈叫号,打人毁物,不食不眠,脉象弦大滑数,舌质红绛,苔黄腻。

治疗

痰火上扰

1.治则:清心涤痰,潜阳泄火。

2.处方:定神、丰隆、劳宫、大椎、涌泉。

定神位置:人中沟下1/3与中1/3交界处。

3.方义:定神为经外奇穴,可开窍定神;劳宫乃心包经之荥,清心定志;涌泉属肾经之井穴,肝肾同源,益肾水可降肝火;丰隆,法痰化浊;大椎清热潜阳而能醒脑。五穴共用,降肝火祛痰浊,醒心神镇狂越,标本兼顾,内外同治,以竟全功。

4.治法:定神宜斜刺向上1寸~1.5寸,平补平泻持续运针2分钟,留针,并作间断运针。涌泉穴,以艾卷雀啄法温灸。余穴均用泻法,针刺深度宜适当加深,施强刺激,亦留针。

5.古方辑录

《千金备急要方·卷十四》:“狂邪发无常,被头(即披发)大唤,欲杀人,不避水火,及狂言妄语,灸间使三十壮”。

《针灸资生经·第四》:“冲阳、丰隆,主狂妄行,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劳宫、大陵,主风热善怒,心中悲喜,思慕 *虚欠 欷,喜笑不止”。

《扁鹊心书·卷中》:“风狂:……言语无伦,持刀上屋,治法:光灌睡圣散,灸巨阙二三十壮,又灸心俞二穴,各五壮”。

《杂病歌·心邪癫狂》:“涌泉一穴与心俞,登高而歌摄衣走”。

《针灸大成·卷九》:“发狂,不识尊卑:曲池、绝骨、百劳、涌泉”。

1、痰火上扰

治法 镇心涤痰,泻肝清火

方药 生铁落饮加减

2、火盛伤阴

治法 育阴潜阳,安神定志

方药 琥珀养心丹合黄连阿胶汤加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癫狂
【中内】20考研进行时-第140天
癫狂(中医学人卫8版)
47言语错乱
第六节 痴呆
§121病机第五: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