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亲爱的,别再向一个“爱无能”的人要爱 |周小宽


有句话,可能不少人都看过,也认同

——人是活在关系中的。

 

很多心理学大师都从各个角度论证过,关系对人的重要性

从弗洛伊德到霍尼到温尼科特到科胡特……

母婴关系、两性关系、主客体关系。


人的确是活在“无处不在”的关系里。

但我想说的是,

  • 我们虽然活在关系里,却不能为关系而活。

  • 我们虽然如此地渴望爱,但我们也不能只为得到爱而活。


我们要建立自我,为自我而活。

既不为关系,也不为了爱。

 




01


我们可以在爱和关系里去找到自我的存在感和意义,

获取价值感和快乐。

但我们不应该把它当做唯一的源泉

 

因为假如,我们不但活在关系里,

还更进一步地把关系当做自我的全部依托和自我力量的源泉,

那么没有建立良好关系的人,

没有得到渴望的爱的人,怎么办?

他们该如何定义自我?

如何获取力量?

如何确定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我有一个年轻的来访者,在寻找爱和证明被爱的路上,活得很艰难。


她经历了抑郁症的折磨,生命早年就有过自杀倾向,

生下女儿后,她的身边是不讲道理重男轻女强势的婆婆、

不体贴分担和她吵架会动手打她的妈宝男老公,

自己的母亲已经离世,也得不到父亲的支持,

在家带孩子辞去了工作的她,强烈怀疑自己活着的意义

 

也许换一个人,遭遇到有问题的对待,进入了有问题的婚姻,

第一时间想的是离开和改变这种现状,

但是她说,她只会不停责问和攻击自己“我不会和别人相处,所以谁都会欺负我,没有人真的爱我接纳我,包括我的母亲,我也觉得自己特别没用,我痛恨这样的自己。”

 

她告诉我,她从小就被妈妈严厉的对待,妈妈重男轻女,她和妈妈的关系常常是敌对的,她经常和小她三岁的弟弟争夺母爱,

她觉得妈妈根本不爱她,只爱弟弟。

妈妈离世,她没有“真正的悲伤”,可是事后,她又谴责自己竟然如此“没有良心”,毕竟妈妈养育了她。

“我既不像个女儿,也不是一个好姐姐。”

 

她说她现在觉得自己很差劲,到处讨好别人,可是她发现,她越讨好,别人就对她更加地践踏。无论是同事、丈夫还是婆婆。

“为了示好,我甚至会对婆婆跪下,可是婆婆对我则越来越差。”

 

“小时候每当和妈妈吵架,觉得自己不被爱,我常常会浮现各种自杀的念头,但是胆子小没有付诸行动。”


“你想用自杀的方式,来报复妈妈吗?”


“不是,我想用这种方式来搞清楚,她是不是爱我。”

 

  • 以自己的生命的方式,去证明,一个人是不是爱自己,这就是她的内心。


“即使我死了,如果得到了妈妈的爱,那也可以。我当时是这样想的。现在和老公吵架也是这样,我想如果我离家出走或者死了,他会懊悔在意,会来哄我道歉,会改变,那就意味着他爱我。”

 

来访者说,她之所以会争夺弟弟的爱,和妈妈吵架甚至想要自杀,都是因为她不断地感觉到妈妈不爱她,而她想以一种方式去得到妈妈的重视和爱,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


我对她说,

“幸亏你当时没有真的去死。

如果你死了,你妈妈也没有为此后悔,

你只是证明了妈妈不爱你,那太亏了。

而且,如果你死了,其实你就永远也没有办法了解到真相,

这个真相就是——本来就没有你心里想的那种,纯粹的爱。

 



02


也许看到这个故事的旁观者会觉得,

一个人以死的方式想要证明和得到爱真的好傻,

但是对于咨询师来说,要做的不是评判她的对错,

而是看到她当时只能这样去做的原因。


  •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珍贵的。

    她之所以陷入这种思维,就一定有她导致她这样想的原因。

 

对于这个来访者来说,

没有得到重男轻女的妈妈足够的爱和接纳,

以及童年被比较糟糕地对待过羞辱过,

导致了她的自我价值感、安全感非常低,


于是她将她的“自我意义”完全建立在了关系和被爱之中

——有关系就是活着,没有关系就意味着死亡,被爱就有理由活下去,没有被爱,就应该去死。


她在咨询中,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我是一个没有自我的人。”

 

没有建立起独立的自我,将自我依托在于他人的关系之中,只有感受到被爱,才觉得安全,因此她强烈地需要证明她被爱,

因此她以讨好、乞求、跪地甚至自杀的极端方式去索取爱的证明,无论是妈妈还是丈夫。

 

敲黑板了,

她没有得到她想要的爱的证明。

是因为她一直没有弄清楚,那种绝对的纯粹的爱根本就不存在。


由于她的自我没有得到足够的养分,正常的成长,

她对于爱的理解仍然是婴儿般的绝对化的理解——按我想要的那种方式爱我,才是爱,除此之外,就是不爱我。

所以她总是觉得“我不被爱,而这正好也悲哀地证明了我的确很糟糕”。

 

我对她说,

因为人性的关系,在这个世界里,爱本来就不是绝对和纯粹的。


  • 爱既不是100%的纯度,也无法永恒,会随很多条件改变。


然后,她问了我一个问题,难道父母对孩子的爱,也不应该纯粹吗?

我回答,“即使是最爱孩子的妈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她也是对孩子既爱又恨的,人类就是如此复杂的感情动物。我们要接受这样的一种真实。”


我告诉她,重男轻女的一些农村家庭,在九十年代末,还有很多生了女儿,就直接放到村口大树下,不管了。因为家里经济能力有限,女人做不了主,舍弃女儿生儿子就是那个妈妈唯一的路。

我用讲述,呈现了妈妈和她的关系

给她看,让她看到,妈妈对她的感情,

除了漠视、重视弟弟、粗暴严厉是否还有别的存在。

 



03


对自己曾经认定的“真相”提出问题,重新定义真实,是迈向成长的关键。

 

重男轻女、不懂得表达爱意的妈妈,更疼爱弟弟,

在来访者儿时的内心,这就意味着妈妈完全不爱她,并且“妈妈不爱我”内化在她的人格里,

“但其实,我妈妈还是养育了我,还供我念了大学,

虽然经常骂我,可是她没有打过我,

她有对我不错的时候,所以她离世我没有难过我也会自责,因为我还是得到过她的爱!

只是这种爱不像我过去以为的那么多,那么好,那么纯粹!”

 

“真相就是,妈妈并不是完全不爱你,但是她做不到,以你期望中的的样子来爱你。”


“可是我一直以为,我的妈妈就应该是那样爱我的,她那样对我,真的让我觉得,是我很糟糕。”

 

她渐渐意识到,即使是一个正常的不错的妈妈,

内心也会有恨孩子的时刻,

而一个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长大的妈妈,

自己也活在这样一种扭曲的文化里和有冲突压力的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无法把控命运甚至也没有什么自我的妈妈,爱她的能力的确是有限的,

并且,这并不由妈妈左右和控制。

 

“你觉得你老公在吵架中伤害你,在吵完之后不哄你就是不爱,可是你其实是单方面设置了一个前提

——你老公具备了你理想中的爱一个人的能力。

但是爱人的能力,每一个人都不一样,你的老公有多大的爱的能力呢?”

 

一个人,只有拿出100元的能力,

可你非要她拿出1000元,觉得给你1000元才证明那是爱你,

因为你觉得1000元对你来说,不多,

那么答案就会变成,她肯定拿不出1000,

而你就马上肯定自己没有被爱,不值得被爱。


在做出这样的尝试和判断之前,要搞清楚的是,你去索爱的那个人,她具备给出多少钱的能力。

你不能用自己的心去估算她的能力。


比如你觉得你当妈妈就会对孩子很好,但是你的妈妈就对你很冷漠,那是因为你不是你妈,

比如你觉得你作为老婆,吵架了你可以做出让步,但是你的老公就做不到,那是因为你不是你老公。

 

我对来访者说,无论是母女还是夫妻,任何人都不相同。

“我妈妈只有拿出100元的能力,我老公也只有拿出100元的能力,可是我想从他们身上得到的是1000。”

在那次咨询里,来访者最后对我说,她释然了。

“原来,不是我很糟糕,所以她才不给,而是她只有那么多。我一直以为是他们能给,但是不给。我从来没有想过,他们可能根本给不出。

原来,不是我的问题。”

 

我说,是否原谅你的母亲,这是你的权力,

是否要离开你丈夫,也是你的选择。

但是,别忘记,人和人的不同,

别忘记,每个人爱人的能力都有自己的局限。

 

或许,他以你看来匪夷所思的方式来对待你,那就是他在这段感情甚至所有感情中的极致,

对于不够好的爱的回应,你有权利选择,离开。


但是,不要用他对你的方式,来倒推,他可以更爱我却如此冷漠,一定是因为我不够好

  • 你就是你,而他爱的能力有限,就只能做到那么多。

 




写在最后


我的来访者说,我可以写出她的故事。

曾经觉得没有价值感的她,希望用她的故事,去帮助更多人。

 

童年没有被好好的爱过,已经是一个童年无法改写的悲剧,

但是在我看来,更大的悲剧是在童年受到伤害后,

很多人在长大之后还再一遍一遍地问自己,

那个人为什么要这样的对待我?


他们以为,一定是自己不够好,哪里做错了,才会遭受这样的对待,他们做出很多努力,希望那个曾经伤害过他们的人,可以有一天幡然醒悟,重新来爱这个孩子一次。

 

可是,即使回到过去这个点也改变不了什么,

即使你做得再好,也改变不了什么,

因为那个人,也有他早已注定的命运和人格。

 

一定要问一个只有一百元的人借一千元,

一定要在一个没有爱的能力的人身上不断挖掘爱的证据,

除了让自己越来越痛苦失望,不会有任何收获。


不要把你的自我,建立在对方支付不起的爱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儿月薪近万仍啃老,父母支付15万元让她尽快搬走。”我们到底应该不应该花父母的钱?
和父母相处,要有边界感
【森·文字稿】杨明磊:如何安放丧失之痛——丧失与哀伤个案深度督导
重男轻女的“我”和老公
我妈每月4000退休金,还有价值百万的房子,却每月还跟我要1000赡养费,真相让人无语
重男轻女的妈妈把大女儿当丫头使唤,11岁女孩不敢反抗,让人心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