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解读边缘型人格障碍(下)

NO°/2

渔歌轻飏十二道心味   第二道(下)

周三20:00,3月1日,2018

“生而为人,对不起。”

边缘型人格的防御与应对

防御机制

最后的分析,想说下松子高高低低的感觉,是怎么形成的。

边缘的人对自己的体验是要么全好要么全坏,对关系、他人的体会也是要么全好要么全坏——

很难体会、接纳自己是好坏参半,或好坏交织在一起的感觉。他们对别人的体验也是如此。


所以一开始,松子努力维持自己在爸爸心中好女儿的形象,什么都顺从听话,即便爸爸忽视,她羡慕久美,也尽量不发怒破坏关系。


直到有天控制不住愤怒,跟久美发生冲突。这对她来说,是好的形象一下崩塌了,再也回不去了。

边缘的人常在事情搞砸之后,有种再也回不去的感觉所以她离家时说:“我已经无所谓了,只要不是一个人,只要离家远一点。”


对别人的感受也全好或全坏——松子跟每个男人在一起恋爱,开始都是梦幻的,一切都是全好,

关系坏掉破掉,就像杀那个骗她的男人,那个片刻体会到一切都坏掉了。


她对每个人一开始都无条件相信,到最后都会说,怎么这样子呢,为什么这么对我?

一方面,是她无法理解事情的发生,别人是怎么想问题的;

另一方面,是她体验跟别人的情感,都是全好、全坏两种极致的感觉,而不是整合的、更复杂丰富的感受。


频繁将周围的人和事分离开,难以面对矛盾、调节情绪,“完美无憾”与“糟糕彻底”的两极世界,就在她内心形成,交替体验。


精神分析中,我们把人们应对事情的心理机制,叫做防御机制。

对于边缘的人来说,他们的防御机制是“分裂”,全好和全坏就是种分裂、而不是整合。


精神分析学家科恩伯格,有过很多跟边缘型人格障碍来访工作的经验,研究中他这么解释——

我们小时候都有“分裂”的阶段。婴儿时,分不清妈妈跟我是两个人,

如果小婴儿有个恰好关注Ta的母亲,饿了有东西吃,冷了有被子盖,Ta会感觉这是“我”创造的世界。

“我可以给自己食物,可以调节温度”,Ta不知道有“母亲”这个人在给Ta提供服务。

后来母亲偶尔回应的不及时不准确,让Ta有点小受挫,但还能接受。


因为母亲的失误没那么严重,借助这小小的受挫,孩子体会到原来不是我创造了这世界,是有个叫“妈妈”的人在为我服务。

Ta有了自我界限的感觉,分开了妈妈和自己,然后就到了下个发展阶段,那就是“分裂”的阶段。


这个阶段,Ta知道了母亲这个人,会怎么体会母亲呢?当妈妈及时地满足了Ta,会觉得:“嗯,这是全世界最好的妈妈”;

妈妈在忙别的,没有听到Ta的哭泣,就把这个妈妈体会为一个特别坏的妈妈,她最不好,不关心也不爱我。


我们都知道妈妈即便很努力回应孩子,也不能保证每次都及时准确。

但只要妈妈足够抱持,她满足不了的时候,孩子的愤怒是可以被她接受的;她会安抚慰藉Ta;妈妈不会因为孩子对她愤怒就回击,

孩子就得到了安抚,也会逐渐从心里允许了,母亲偶尔真的做不到及时准确。


孩子会体会到妈妈总体上还是爱Ta的,虽然有遗憾。也会在心里接受,妈妈就是一个大多时候可以满足我,但偶尔做不到的人,

但她还是我的妈妈,我还是爱她接受她,她还是让我感觉到安全。


这时候,孩子对母亲的爱和恨就编织在一起,整合在一起了。就是Ta对于爱和恨的两种极致体验,那个浓度削弱了,

就会体会到了对一个人更复杂丰富的情感。


边缘型人格,就是他们在这个阶段出了问题。因为边缘者的母亲、父母,是情绪不稳定的,不能抱持孩子的愤怒,不能安抚他们的情绪,

甚至不关心Ta,那种失误太多了,又不允许他们愤怒,孩子小时候体会到,愤怒是会被父母报复的。


所以,边缘型的人小时候没有很幸运的得到稳定的父母,没有把分裂的爱和恨整合到一起的机会,

得不到这样的成长,会有那种全好全坏,高高低低的感受。


甚至当嗅到关系里一个全好的人要变坏时,有些边缘型的人会逃跑,或做一些破坏关系的事,并非有意为之,

而是对于边缘的人来说,如果理想中的妈妈或恋人不能满足,那么内心就破碎了。


通过远离来维持内心那个全好全坏的客体,靠近真相的话,是会破碎的。不靠近是为了不破碎。


但现实就是,没有一个人能做到“全好”,然而那并不意味着Ta就是“全坏”的。


关系的本质,是我们需要接受:原来那个我们爱着的人,有时不能让我们满意;原来我们爱着的人,常常也会让我们痛苦。


但若要建立长久稳定的关系,要跟这个你爱的人在一起,就需得接受。

这种对关系的内在体验不匹配,也注定了边缘型人格的人常常陷入到孤独、无助、绝望的感受中,

而情感无法调节、不能hold住冲动、粘附性的依赖也常常吓跑一个人。


其实松子是有机会扭转的,但因为人格上的弱点,她无法做到。这像一种很悲剧的命运。

在她生命的源头时期,有人曾经向她表达过善意,就是她的妹妹,但这个妹妹很不幸孱弱,

又因为父亲对松子的不关注,被摆在了一个会被松子讨厌憎恨的位置上。


所以,妹妹的善意松子难以接受。松子内心被忽视被嫌弃的愤怒,需要找到一个出口,而妹妹就成了那个出口。

后来松子离家出走,爸爸其实很挂念她。这证明了,爸爸也是这样一个复杂的依恋客体,他很忽略松子,但他内心又记挂着她,

其实结局的时候,松子是整合了这些部分的——


就是她回家探望,知道爸爸、妹妹相继去世,她在车上非常地悲伤,终于有一次,她坠入了那种纯粹的、无以为继的悲伤中,

我想一方面因为她真的爱爸爸和妹妹,却失去了他们;另一方面是因为,她极致的爱和恨开始松动了——

原来那么忽略我的爸爸是记挂我的,原来我离家真的会报复到他;原来我恨的妹妹,其实很爱我,很渴望我回去。


所以在死去的时候,松子的灵魂还是选择了回家,因为她从那个无意识的离家的念头——无论怎样,只要离家越远越好;

到最后,她选择了回家,不让自己的灵魂游荡在外面。

她最后感受到,家是那个渴望的归属,是最深也是最后的依恋。


我感受到了松子最后有了情感的整合,也许因为最后的时候,我也觉得很悲伤。

看到她死去那一刻,她回家再次站在荒川那条河流边上,我有种很想流泪的冲动。


突然意识到,无论我们背负了多么沉重的原生家庭的创伤,内心真的很痛苦,

但也慢慢意识到——原来家就是一个爱和恨都在一起的地方、一个爱恨交织的地方。


然而心之所以可以有一个位置,来存放家带给我们的感觉,就是我们把对于家的爱和恨都编织在了一起。

就像我们对妈妈的感觉:那个有时能满足我们的期待,但有时又不能满足我们的妈妈的感觉。


就像是,你内心接受了这个“既好也坏”的命运。没有一个命运是全好或全坏的

当理解整合了这部分,内心释放了更多空间和能量,

不仅仅固着于哪些曾经受过伤的地方,就有了自由去做真正属于我们的、创造的事情。


松子身上的光

内在资源

最后我想讲讲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

影片的阿龙,松子的最后一个男友,信了基督教。最后他说松子的爱是上帝的爱,我并不是想讲什么是上帝的爱,而是两个部分——


第一个,是我隐隐感觉到,好像阿龙在这个过程被松子治愈了。

他很恐惧松子粘附依赖的关系,但阿龙的恐惧不仅是害怕边界被侵犯,也恐惧面对自己的内疚。

他过去难以担当,不能宽恕自己也不愿接受松子,他伤害了松子。

但最后他选择面对这一切,把松子找回来,他被松子所感动,也理解了松子,想通过入狱来救赎自己。


我感到我们作为人,没有权利去判断,哪一种爱情是不配的不值得的;也没有资格去说,哪一种人生不值得一过——

因为我们不是在那个生活里生活的人;我们不是去体验Ta的创伤的人;我们永远不知道Ta发生了什么,因何走到了这一步。


而松子完成了一些什么,通过爱情……


其实心理咨询、治疗,有个关键点在于,我们要让人发展出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并且能够觉察这些丰富。这是一种整合,也是一种疗愈。


所以我感到松子治愈了阿龙。让他从以前狭窄的情感,体会到了一种全新的、丰富的感觉,一种被爱的感觉。

这是我觉得很美妙的、在松子身上发生的,也是奇迹的部分。


第二个就是,我感到松子的生命力特别地旺盛,

这么悲惨的人生,她跌落了谷底,但最后还是想重新振作,去找朋友重新开始生活。

我自己做心理咨询、临床工作,有一个体会是,其实诊断、评估是很重要,但工作时,会有很多机会发现,这个人不仅仅在这个框架之下,

就是她会带来一些很奇迹的,光一样的东西,是不符合标准框架的。


就像我们看到松子是边缘型人格,虽然她惨死,走在社会的底层,她很多特征符合诊断的框架。

但我们又发现,她到死都还是相信爱情,还是有很深很深的渴望,这些是我们不能用框架和理论套用的。


就像这个人身上有很多限制、强迫性重复的东西,但她身上又像有个发光的宝藏,你不知道能带来什么。


就像这个人的生命很有限、很有限,松子悲伤地总结自己说:“小的时候,谁都希望自己的将来闪闪发光。”

虽然松子说:“我再也不信任何人,再也不爱任何人,再也不让任何人介入自己的人生。”

但最后其实松子还是迷恋乐队,疯狂地给乐队写信。她嘴上这样说心里这样想着,但内心深处却有个不能被驯服的愿望。


她看着河流 ,因为内心还有渴望,还会被美好的事物吸引,还会投身进去,还是会迷恋,又会再次唱起歌来。

我会觉得如果不是蓄意谋杀的意外,可能她还会重新振作起来。


然后她给那个迷恋的乐队写信嘛,松子对喜欢的歌手说:“你就是我生存的意义,我想让你了解一下我这个人。”

其实隐含的意思就是:你看,虽然我现在这样糟糕,但我仍然有“爱”这个东西,我仍然渴望关系,渴望被接受,渴望跟一个人稳定地在一起。


她临死前孤独终老,不断在墙上写字:“生而为人,对不起。”

但我们最后看到她身上有一些打破框架的东西,是那个有限命运中的无限。


我们常常最初想要实现的梦想和愿望,没有实现。但最后还是做到了一些什么,

就像松子给阿龙带来的治愈和影响,她让阿龙体会到那种,她想救赎自己的感觉。那是特别了不起,特别发光的部分。


也很像我这次在宣传图上写的那句话:

即便在这么深的孤独里面,她被这么深地伤害过。但她还是渴望爱,她最后也没有放弃去爱一个人。

就是她非常需要爱这个东西,她还是会触底反弹,还想要重新再活一遍。


谢谢大家的倾听,我这次的课程结束了。


关于“生而为人,对不起”

带领者补充

我们无法想象一个人的“光”,但在电影里松子的生命中看到。

虽然松子说“生而为人,对不起”,那种生命卑贱如蝼蚁的感觉。但就在这样一种抱歉,这样一种卑微中,看到了一个人可以发出的光。

即便如松子这般被不善意不温柔地对待过,但她还想要爱人。这本身就是种救赎,像是对这个世界她遭遇过的宽恕。

人们会被她的那些情感所牵动,好像此生那么多的苦,最后被一点甜给填充。


最后松子选择回家,是因为她的灵魂还是充满希望。就像在电影结尾的镜头中,她带着爱,走在那个天空阶梯之上,去跟死去的妹妹相会。

问题讨论

请问老师,松子哪里错了吗?

“可能很多朋友看到松子会惋惜,感觉她是不是做错了。我不感到她存在错的成分。这可能是个立场或态度的问题。

当我们站在试图理解人的那边时,很难用对错去看对方,也难轻易用道德伦理判断。她陷入危险关系,是因为那些创伤,这不是她能决定的,是她遭遇的生命的‘有限’。

我的态度是遗憾,遗憾于她早年没有能抱持、关注她的抚养者。后来的人生也没有很好的关系让她感觉被疗愈。

类似于松子可以选择心理咨询,但这不是唯一的方式,当我们找到好的关系时,这关系本身就是种治疗。”

这部电影有什么正面意义吗?我看了包括听您讲这些都觉得深深的悲哀。

“我更想从作为心理从业者来想这件事。如果荣幸为她工作,会想到她身上有很多力量资源。

比如她总不放弃,暴饮暴食、发胖,但到最后还是想重新来。这可能是想跟她一起充分用到的部分。

再就是关系对她很重要,如果她进入咨询,治疗关系对她也会很重要。如果治疗者不去重复松子的父母、恋人那种混乱、不稳定不安全的感觉,可以一直在那里,虽然艰难但努力做到,她可以得到发展。

这个发展,本身就是松子的内心资源带来的。”

老师,我是典型亲密关系紊乱导致的边缘人格障碍。这么多年的挣扎我很累,现在很怨恨父母不愿理他们,甚至诅咒他们早点离开我。我又想化解他们的矛盾,又不想搭理他们,永远不想又不太可能,我不知道怎么办?

“好像你这样说时,有种很痛苦纠结的感觉,在跟父母的关系中,你经历了那么糟糕的感受。

感到那真的很矛盾很挣扎,好像一方面想跟父母拉开距离,一方面又感到很艰难。

我能想到的,或许你可以尝试去开始一段长期的咨询。在咨询中理解自己发生了什么,体会着什么,带给你的影响。

也许可以帮助你把关注、内心的能量重回自己身上,就跟父母在心理上拉开一些距离,也许慢慢修通,可以试着去做些属于自己的事情。”

“生而为人,对不起”这句话,我不是很能理解,不知道老师有什么样的看法?

“这可能就是边缘型人格的特点和体验,为自己作为人,感到抱歉、羞耻、愧疚。

一般出现在把事情搞砸,对自己的“全坏”体会。

那时看到镜中的自己,有一种,我怎么是这样的人,我很抱歉很愧疚很羞耻。

这来自于自我攻击的内心机制。女孩相对于男孩更常使用自我攻击,这也是为什么边缘的诊断中多为女性。

父母不重视甚至嫌弃忽略Ta,一个孩子是没办法解释这件事的:你把我生出来,我却感觉到你不爱我。

孩子会想象,是不是我不够好,不是爸爸妈妈的问题。为自己感到抱歉、羞耻,这是种很糟糕的感受。”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性|精神分析透过电影告诉你,她为什么喜欢上同一类渣男
怎样用你的自卑来吸引异性(内心建设——深度好文)
讨好型的人,只是在伪装,因为趋利避害是本能
你的第一个爱恋的对象,应该是你自己
文案:缺爱的孩子四个表现
边缘型人格障碍 | 稳定的“不稳定”人格:一半天使,一半魔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