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对成功有恐惧,因为太爽有罪


又快到了一年一度考研究生的日子。考生们,你们准备得怎么样?


我的一位朋友就没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干了好些匪夷所思的事。比如,提前一年就开始极其用心地准备,奇怪的是,眼看着要考试了,他却突然看不进书,整日就想睡觉,要不就是追剧、打游戏、通宵和人在网上闲聊,看起来就像在自残。


如果你知道他为考研付出了多少代价,你肯定和我一样,早在心里暗暗把他按地上一通板子了。找时间和他仔细聊了这事儿,我发现事有蹊跷。


比如,他非常聪明,备考研究生已经2次了,但都没考过。原因差不多,考前莫名漏气。


再往前,他在工作中一直表现不错,可是一起进公司的同事都升迁了,只剩他总是原地打转。原因是每次到了要升迁时,他就出幺蛾子,各种纰漏,搞得领导不得不对他再留任观察。


种种线索,足够我们挖几筐“藕”出来了。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这兄弟得了“成功恐惧”。




我对成功有恐惧,因为太爽有罪


成功恐惧,字面意思是害怕成功。听起来难以理解,还有人会因为自己要成功而感到恐惧的吗?别不是说瞎话吧。


但生活中这种现象却很常见,比如——


让自己一直用着不顺手的工具;

吃不可口的饭菜或剩菜剩饭;

或者从来都不舍得让自己乘坐舒适一点的交通工具。


表面上看是节省,实际上是对美好的拒绝。因为享受美好,在潜意识深处也会激活对惩罚的恐惧。


太爽有罪啊!


我们的意识都在渴望成功,但潜意识里若埋下了“成功恐惧”,我们可能就会无意识做出许多事来破坏自己的成功可能。因为控制我们行动的,如果理智占5%,潜意识可能就占了95%。潜意识像是埋藏在地下室里的巨大机器,通过许多意识层面无法辨认的巧妙设计,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按照它设计的路线完成目标。


比如这位朋友的考前懈怠,升迁前的纰漏百出。


问题是为什么会这样呢?潜意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我害怕成功,我不配成功


精神分析说:“没有什么事不能追溯到早年。”同理,在工作和考研时产生的“潜意识破坏”,也许在早年生活中早已埋下了种子。


我的这位朋友,考大学时本来考中了北京一所非常好的大学,父母死活不同意他离家太远,结果他放弃了北京的学校,留在了上海。


照理来说,高考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重要大事,理应由这个人为自己做出选择,然而父母通过担忧和关心,巧妙的实施了控制,夺走了他的选择权。


这是一个股份制的行为:父母和他配合在一起,扼杀了他的愿望。在他的意志和父母的意志之间,有强烈的冲突和边界不清。


仅从这一件标志性的事件,我们就能闻到那种气味:在其他属于他的重要时刻,或许他也总是受到干扰,不能纯粹的从自己的意愿出发。


而这个“不能”,还透露出一股让人悲伤的滋味:我的选择,是不值得被尊重的。我,是没有空间的。


感受是很难被抵消的。纵使在衣食住行上得到父母百般照顾,但在这种决定个人前途的关键时期,个人意志无法出头,难以得到伸张的感受,没法被之前被照顾的温暖所替换。这种深深的自我挫折感将被埋藏进潜意识深处,日积月累,变成三个字“我不配”。


所以成功恐惧往往也附带着这样一种感觉——我不配。




“成功恐惧”的功能和意义


◆ 避免孩子对父母产生背叛感


孩子天然就想要和父母保持一致,而孩子对自己的认知最初就来自于自己的父母。所以当自我意象开始发生变化,就意味着和过去的链接发生了松动,也是和早年父母的链接发生松动。


如果这种松动并没有得到祝福,换来的是父母剧烈的恐慌,认为孩子的改变是在抛弃父母,孩子就可能会有背叛及内疚感。继而通过回避改变,维护父母的安全感。


一个人获得学业上的成功,职业上的成就,都是突破自我旧有意象的过程,但如果这个过程会让人有背叛和内疚感,潜意识就会想方设法破坏它,以避免个体遭受冲击,并帮助个体重新回到安全和稳定的状态。


◆ 避免失控


这里的失控在早年时,更多不是来自孩子,而是来自父母。孩子天然喜欢变化,但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变化充满恐惧,就会投射“变化是糟糕的,是失控的,是不安全”的潜意识给孩子。所以,多数时候也许并不是孩子本身害怕成功,害怕改变,而是在替父母感到害怕。


所有的成长都意味着部分的失控,当潜意识帮助我们回避失控时,本质上也是在回避成功。


◆ 完成赎罪


超越自己的父母,这对孩子来说,既是渴望,也可能是诅咒。


早年,假如父母自身的人格很脆弱,无法忍受孩子比自己出色,脱离自己的控制,从而对孩子的超越总是实施打压,那么孩子就也会在潜意识里留下标记:“比父母亲优秀,渴望成功就仿佛是在攻击自己的父母,是会不断招致惩罚的。”


在这个层面上,孩子为了避免来自父母的惩罚,用失败来为自己想要成功的渴望进行赎罪。


◆ 维护边界,避免和他人靠近


一个人想要成功,势必需要建立起来有足够深度的合作关系。然而如果父母曾经离孩子太近,缺乏边界,以致于无论孩子想追求什么,稍一动弹手脚就变成了对父母的搅动,就会激发父母的各种强烈反应,这种追求就变成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避免和父母搅动过深,孩子就可能会选择缩起自己的手脚,用失败来维持自己的清净和边界。


这是一种无声的声张,通过牺牲成功来换取自己的主权。毕竟,如果自己太成功,就可能会遭遇他人更高的要求,更多的苛责,还不如安安静静的做一个不被关注的失败者。


◆ 避免自恋破碎


比起努力过后没得到理想结果,倒不如不努力还能维持“我是完美的”这样的脆弱自恋。在这样的自恋者心里,他们想要的或许是幻想中完美无暇的成功,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这或许来自于早年里父母寄予的高期待,这种对失败的惧怕,更多是父母的脆弱自恋传染给了孩子。而孩子出于对父母自恋的保护,也巧妙的用各种方法避免了自己去真实的直面挑战,从而保全了“完美”的幻觉。




扩大意识范围,打破“成功恐惧”


回到我的这位朋友身上,我们不难看到,“破坏”自己的考研计划以及工作升迁,是因为这些变化都让他的潜意识里有着强烈的焦虑。


而我的另一位来访者Teresa也印证了这一点。她的父亲总认为她什么都做不成,当她一旦做成了什么,也极少表扬,反而是越发严苛的要求。多年来,Teresa让自己保持在一种涉世未深、能力不足的状态里,反正努力也不被看见,不如停在原地更安全。


这不啻为一种悲剧:早年的经历成为成年的枷锁,潜意识里的信念让我们与更好的自己失之交臂。


但是,悲剧里面也有生机。因为所有的损失都是我们向早年经历认同形成的,如果能扩大我们的意识范围,看到我们的潜意识在搞什么鬼,就有机会拿回我们的主动权,重新为自己开辟出一条新的认知轨迹。


那如何扩大意识范围呢?


最好的方法,是建立新的客体关系。通俗的说,就是和新的人打交道,建立新关系。如果以前我们的身上绳索很多,不妨就去找那些绳索较少的人,和他们多泡在一起,让以前的那些限制从我们的潜意识里渐渐脱落。这些人可以是专业的咨询师,也可以是生活中洒脱又有胆魄的朋友。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去做一点以前不太敢做的、哪怕是很小的事,一件一件不太敢做的事被做成了,从而积累起一种新的体验,叫做“跨过原来的边界也不会怎么样”的感觉,这也会有助于我们迎接以后的更大挑战。


面对成功的可能性,愿我们都能自信地说:“你是我的,我值得拥有你。”


最后,祝所有今年考研的朋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因为不会拒绝,我的工作量比别人多了好几倍
很抱歉,你的坏情绪我管不了
你活得那么辛苦,是因为太“善解人意”!
为什么你的孩子会胆小?
心理学告诉你:什么是被抛弃情结
人为什么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