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与各民族大融合

撰稿:张宁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和繁荣的内在动力。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史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其中共有五次民族大迁徙、大互动、大融合。

第一次是从传说中的炎黄时代至夏商周时期。炎帝和黄帝两大部落与周边族群在互动和冲突中不断发展壮大,形成炎黄部落集团。夏朝建立后,在此基础上形成华夏族。

第二次是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华夏族与北狄、西戎、东夷、南蛮、羌、百越等族群不断互动交融。由于华夏族文明水平较高,众多族群融入华夏族中。在秦汉时期,华夏族演化为汉民族。

第三次是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融合,南方少数民族与南迁的中原汉族融合,形成了全国范围的民族大融合。

第四次是五代十国至辽宋金元时期。北方的契丹、女真、党项等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与当地汉族融为一体;中原的部分汉族因战乱再次南迁,壮大了南方的汉族群体。

第五次是明清时期。明朝建立后,留在中原的少数民族大多改用汉姓,促进了新的融合;也有一些西北少数民族迁入汉族地区并与汉族融合。清朝建立后,打破了满汉之间的地域界线,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

由此可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中华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每一次融合之后,无论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都展现出新的面貌和新的姿态。

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牢固的基石是团结稳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这是促进各民族团结的重要方法,在中国这样的大国,民族团结,至关重要。民族团结,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维护民族团结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其一,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只有实现了民族团结,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没有民族团结,必然是民族矛盾、冲突不断,导致国家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其二,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只有实现了民族团结,社会才能安定和谐,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其三,民族团结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各民族只有团结一心,才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步、各族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

事成于和睦,力量生于团结。唯有各民族大团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够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们要大力支持、热情鼓励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把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文氏家谱看民族融合,及各族共同开发贵州的历史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 走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时代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 5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练习题(含解析)
我国的四次民族大融合
外国专家:中国强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从来不会提自己的血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