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对人体的危害已经不容小觑,如果结节再发生钙化,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甲状腺结节钙化呢?甲状腺结节遇上“钙化”就是癌嘛?
这些问题都困扰着绝大多数患者,今天就让甲状腺大讲堂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钙化的原因?
一般而言,甲状腺良性疾病出现钙化较少,通常是由于炎症、血肿吸收变化后形成的结节壁钙化或纤维隔带钙化。
甲状腺恶性肿瘤中心的钙化是由于癌细胞生长迅速,肿瘤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出现钙盐沉积,从而导致钙化。
其次,甲状腺的钙化分类
目前将甲状腺钙化分为2类
1、粗大钙化:
超声检查中钙化结节的直径>2mm,超声表现为强光团、片状、弧形或其他不规则形态的钙化灶。病理组织切片中观察形态不规则。
2、微小钙化:
钙化结节的直径≤2 mm,超声表现多呈针尖样、颗粒样、点状、砂粒样。病理组织切片中观察圆形或砂粒体样直径60~100um。超声检查中≤2mm的钙化点反映的就是病理组织切片中观察到的微钙化,但超声检查的微小钙化发现率相对较低。
最后,
我们需要了解钙化与甲状腺肿瘤的关系
甲状腺良性病变出现钙化较少,约6%~14%,其中大多为粗大钙化,而微小钙化发生率较低。
甲状腺恶性肿瘤总钙化率为37%~75.7%,其中微钙化发生率为55%~68% ,比粗钙化发生率高。
与良性病变正好相反。一般认为钙化颗粒越粗大, 癌组织分化越好。
其钙化阴影特点与癌分类可能有以下关系:
1、砂粒样钙化几乎为甲状腺恶性肿瘤所共有,常是乳头状癌的特征性表现。
2、粗大的钙化影像中,约有10%~20%为癌,其中滤泡性甲状腺癌所占比例大。
3、髓样癌粗大颗粒和砂粒样钙化常相混合。
4、一般甲状腺良性肿瘤钙化影像多为粗大钙化, 边缘清楚;而恶性肿瘤则阴影淡而模糊。
目前普遍认为,微钙化是超声诊断甲状腺癌特异性最高的指标,文献报道为83%~90.3% ,对乳头状癌则可达93%~95%。
内分泌专家表示:甲状腺结节是人体内分泌系统常见病症,患病人群多数是女性,因为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有着说不清的各种联系。
除了出现微小钙化结节要警惕癌变外,有4种情况也要重视。
甲状腺结节直径超过2厘米,形状不规整、表面不光滑,质地坚硬,而且没有触痛;
甲状腺结节活动度差,且吞咽时基本不活动,说明结节和颈部软组织有粘连;
甲状腺结节同时伴有声音嘶哑 、呼吸困难等周围组织被侵犯现象;
或是存在多年的甲状腺结节,在一个月内明显增大等都可能是甲状腺癌的症状,不可大意。
若在体检中发现甲状腺结节伴有钙化,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尤其对于发生微钙化者,更不能掉以轻心,要警惕甲状腺恶性肿瘤发生的可能。临床上甲状腺结节有四分之一出现钙化阴影,但是甲状腺癌则有一半以上有钙化,一般认为甲状腺结节钙化颗粒越大,癌变的可能性就越大,根据这一点来判断,彩超报告上“钙化”的字眼要引起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