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产3nm半导体工艺又刷屏了 先别沸腾了:量产还需多年

今天有多家媒体报道了中国科研人员实现了3nm半导体工艺的突破性进展,香港《南华早报》称中科院微电子所团队的殷华湘等人研究出了3nm晶体管,相当于人类DNA链条宽度,这种晶体管解决了玻尔兹曼热力学的限制。

在中国半导体芯片正在被美国卡脖子的今天,国内科研人员实现3nm晶体管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南华早报在文章中也提到了该技术的意义——过去我们只能看着别人竞赛,现在可以参与这场竞赛了。

不过这个技术具体如何呢?找了下,南华早报的新闻源是中科院微电子所的通告,官方介绍的内容如下:

现有硅基晶体管受玻尔兹曼热力学限制,室温下亚阈值摆幅SS≥60mV/dec,阻碍了工作电压的继续降低。当集成电路技术进入5纳米及以下节点,随着集成度的持续增加,在维持器件性能的同时面临功耗急剧增加的严重挑战。

先导中心殷华湘研究员的团队在主流后HKMG FinFET集成工艺的基础上,通过材料工艺优化和多栅器件电容匹配设计,结合高质量低界面态的3纳米铪锆金属氧化物薄膜,研制成功性能优异的NC-FinFET器件,实现了SS和阈值电压回滞分别为34.5mV/dec和9mV的500纳米栅长NC-FinFET器件,以及SS和阈值电压回滞分别为53mV/dec和40mV的20纳米栅长NC-FinFET器件。

其中,500纳米栅长NC-FinFET器件的驱动电流比常规HfO2基FinFET器件(非NC-FinFET)提升了260%且电流开关比(Ion/Ioff)大于1x106,标志着微电子所在新型NC-FinFET器件的研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上述最新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微电子器件领域的顶级期刊《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上(DOI: 10.1109/LED.2019.2891364),并迅速受到国际多家研发机构的高度关注。

该项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的创新研究得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2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图1 (a)负电容FinFET基本结构;(b-c)三维器件沟道结构与铁电HZO膜层结构;

(d-e)器件I-V与SS特性;(f)最新器件性能国际综合对比(SS与回滞电压越小越好)

官方通报里用词要严谨的多,提到的3nm实际上说的是3nm氧化物薄膜的厚度,没有确定说是3nm工艺,不过这个技术也确实是用于5nm节点之后的工艺中。

不过这个所谓的负电容技术还是学术研究,南华报道中提到了殷华湘表示该技术具备应用实力,但是殷华湘也提到了这个技术距离商业化应用还有数年时间,团队还在致力于解决材料及质量控制等问题。

简单来说,这次的国产突破3nm工艺报道依然是一项重要的学术进展,但在半导体工艺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除非能很快量产并且具备更好的性能或者更低的成本,否则这些工艺很难取代现在的半导体技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半导体工艺变革
摩尔定律还能继续,有技术为证!|半导体行业观察
半导体器件中材料、工艺结构、模型之间的关系
通向10纳米finFET的崎岖之路
致敬展讯SC9860背后的FinFET之父——胡正明教授
GF 22nm FD-SOI工艺获得20亿美元订单,下一代12nmFDX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