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周强|百病皆由心生 46%疾病与抑郁相关,如何逃离抑郁健康乐活

“心理问题在全世界导致了12%的疾病。”。“如果保持目前的发病趋势,在不考虑社会经济水平、国家、信仰和文化等因素差异的情况下,预计到2030年抑郁症患者人数或将超过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总和,并将成为全世界第一大致残诱因。”这条热搜榜的权威新闻似乎印证了“百病皆由心生”的中医观点,人心病了,意念中的这个世界也就病了。

世界卫生组织23日在日内瓦发布了一份关于抑郁症的最新全球统计报告。一系列数据瞬间刷爆眼球,令人触目惊心:据估算,全球目前大约有3.5亿名抑郁症患者,按人口比例计算,约占到全球人口的4.4%。抑郁症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和年龄特征,即女性高于男性,老年人高于年轻人。抑郁症女性发病率为5.1%,男性3.6%;55至74岁老年女性的发病率数据是7.5%,老年男性为5.5%。预计在未来的一年里,将有5.8%的男子和9.5%的女子会出现抑郁症症状,而超过70%的人在一生中都会有明显的抑郁症状。从2005年至2015年十年期间,全球受抑郁症影响的人数增加了18%,导致的经济损失超过一万亿美元。

这也让我不由想起了至今还捏了一把冷汗的一次特别经历。上个月受人之托陪同一家创新研究院引进的海归博士院长,去某市的创新委汇报重大创新项目。这位海归博士年富力强,一表人才虽然未满不惑之年,但本科医学、硕士药学,博士美国名校分子生物学,都是师从名校名院大师,履历漂亮,而且近一年来参与企业的重要科研项目也表现的中规中矩,因此,刚刚办完正式入职手续,就被委以重任。但是在当天的汇报中我总感觉这位博士会时而逻辑不清,不知其所云何意,当天的汇报自然也留下不少遗憾,博士本人后以情商欠缺解释。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一周后,该企业的董事长电告,这位海归院长因为精神心理疾患突发而被家人送院急诊治疗。这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精神心理疾患的无处不在。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中国的抑郁症在全国人口占比约为4.2%。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已确诊的抑郁症患者约有3000万,成年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比例约为2:1。有记者引用了据信是国家卫计委早先公布的一组数字:我国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率达17.5%,其中抑郁障碍患病率3.59%,焦虑障碍患病率是4.98%。重度精神病人大约有1800万人,其中有10%可能出现肇祸肇事行为,总体均呈连年上升趋势。

更加令人堪忧的是有72.3%的人群尚不知晓自己处在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各类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中,社会转型期带来的多重矛盾交织,也让罹患“逻辑病”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较快增长,且大多为高智商群体。更让人惊讶的是,超过90%的精神心理障碍患者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应该就医。一项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主办的网络问卷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客观存在。问卷统计结果显示,超过45%的网友表明患了抑郁症时“不会去看医生”,特别担心和忌讳被认为是“精神病/神经病”而“污名化”;只有不到18% 的人选择去精神专科医院就诊。

2018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在当年发布的第11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中,将“游戏成瘾”列为精神疾病。并要求各国政府将其正式纳入医疗体系。相信这肯定会进一步推高与网络成瘾相关的精神心理疾患患病率,特别是在都市白领人群中间会更加突出。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在所有人群中都很常见,但症状往往并不明显。其最核心的症状为情绪低落、兴趣与愉快感丧失、注意力下降或易疲乏。患者往往会产生无望、无助、无用感,还常伴有思考困难、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下降、焦虑烦躁、话少,活动少等症状。抑郁症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给患者造成精神痛苦并影响其从事在社会、家庭和工作中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甚至可能导致自残或自杀行为。此外,抑郁症患者通常还伴有以下一些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身心性疾病症状,心悸心慌,如精力减退、食欲改变、睡眠更多或更少、强迫症(如手机控)、感到内疚或绝望,通常发展到离群孤居、生无可恋、自伤自残的重度抑郁症只是极少数。

世卫组织建议,应该正视抑郁症,正确对策是采取综合治疗,即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统筹应对。如果病情较轻,在治疗过程中可以不必用药;如果罹患中度或重度抑郁症,最好使用药物并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显而易见,及时前往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就诊是治疗抑郁症的最佳措施。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应对抑郁症呢,个人有三个具体的行动建议供大家参考选用:首先是静下来。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爆炸和如形随形无处无时不在的手机,完全改变了我们的信息获取方式,也把我们置于无数极度放大的欲望和诱惑当中,是我们常常迷失了自己,忘记了起心动念的初心,更忽略了我们追求的生活本质。因此,当物质生活基本满足之后,人们更应该开始追求内心的宁静而不是继续被外界的喧嚣所裹挟。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让心回归“大道至简”,让自己“心无旁骛”。正如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所说:“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频率、满负荷,对资源的过度汲取,精神生活被大量抽空,让很多人感到混乱而窒息。极简主义生活与其说是一种风尚潮流,不如说是人们以简洁和纯净来调节、转换精神空间,以期获得一种解脱的心理。”心静如水,不忧不惧,安之若素,”自能病退人安,智慧乐活。

其二是动起来。走出蜷缩宅居禁锢个性的水泥森林阁楼,回归大自然的田园阳光,积极参加各种运动健身和社交活动,美国有涉及到34000人的系统研究结果证实,若社区居民每周做出汗的锻炼1小时以上,可以预防12%的抑郁的新发病例。此外该研究者还据此推测缺乏锻炼可能是抑郁的原因。英国医生基于英国卫生部的大型研究结论,把运动作为治疗抑郁症的首选。因为已有众多证据证实运动几乎改善了抑郁的每个方面。这也许就是中国大妈为什么喜欢“广场舞”的奥秘所在。

清晰的大脑成像技术让人们发现,某些抑郁症患者的大脑不但灰质发生了生理性的萎缩,高含量水平的压力激素、皮质醇还毁坏了海马体的神经元。神经元的突触基本停止生长,树突也大多枯萎,导致神经元的交流被阻断,抑郁症的大脑出现连接障碍。大脑的适应能力逐渐停了在细胞层面上,抑郁症将学习的大门缓缓关闭。大脑不仅陷入到一个自我憎恶的怪圈中,而且还失去了凭借自我力量摆脱窘境的灵活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抑郁症患者为什么总是处于消极思维,也许是因为大脑无法扩展旁路来形成替代记忆。运动刚好是这一新发现的解决对策,因为很早人们就发现运动催生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可以保护海马体等区域的神经元免受皮质醇的干扰,让神经元恢复自然的放电状态。

运动的魅力在于,能同时从两个方向出发解决抑郁症这个问题。一方面它使我们自然而然地行动,激发脑干,释放精力和激情。另一方面,它通过调节前额叶皮层内的血清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化学物质,让我们感受到愉悦感。对于抑郁症而言,许多涉及到意念合一的传统运动都可能有更好的效果,例如瑜伽、太极、八段锦、站桩、坐禅、武术、舞蹈等。有社交内容的集体互动运动可能效果更好。

最后是灸热了。都市年轻群体无疑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大致与其高压力、快节奏、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而那些畸形混乱极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抑郁症的直接诱因。例如黑白颠倒缺乏阳光、娱乐至死、垃圾食品、无欢不辣,低头久坐,手机电脑控,空调冷饮族,寒湿淤堵,孤寂冷漠,价值观扭曲,自我迷失等等,多因素叠加,生活工作家庭变得不再轻松快乐,多种人际关系紧张而难适应,直接导致种种常见病多发病高发蔓延,而且持续年轻化。所有这些生活方式的一个能够直接触摸的共性结果就是基础体温降低,这与日本著名自然医学博士石原先生报告,日本国民基础体温50年平均下降1度,结果国民整体免疫力、新陈代谢效率和血液循环效率等也随之大幅下降,导致疾病丛生的情形也许十分相似,国内也有专家甚至惊呼,人类正在开启低体温冰河纪。因此,通过温通作用肯定,辐射同频共振特别,简便效廉特色突出的艾灸复苏低体温,温通寒湿淤堵,改善基础代谢和循环效率,特别是增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整体功能,也许不失为治疗和改善抑郁症的有效辅助方法之一。

推荐一种能够同步针对心身灵康复需要的新尚灸法“九慧灸”。九慧灸在90至120分钟的时间内,将音乐、正念、导引、坐禅、艾灸、茶道、浴灸等跨界无缝融合,饱和浸透人的视听嗅触味五觉,在一对一的深度互动引导中获得完全的放松和低体温复苏,达臻心灵融慧灸韵身爽的乐活境界,灸后能够使人感觉焕然一新,如果能够持之以恒整体健康状况可获得较大改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神科视角|带你看“抑郁症”的另一张脸
这12个话题,带你看清最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抑郁症
2019中国抑郁症领域白皮书
抑郁症是不是精神病?
认识XX症
中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1亿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