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健康要管,管好饮食

饮食要管: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国民的饮食观有古代饮食观和现代饮食观之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我更愿意遵循传统中医学养生饮食观:

中医养生学饮食观主要是讲 “度“ 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 “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常”就是指规律,这个“节”指的就是“度” 而“度“就是节制、均衡的意思。

就是说没有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的说法,什么都要吃但要节制、什么都要吃但是要有尺度。 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生活作息要有规律,饮食要均衡有度,要符合人体健康标准。

中医养生饮食观用”五色、五味、来管理饮食, 五色是指:青赤黄白黑,,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 五色是指食物的颜色,五味是指食物的味道, 五谷包括火谷,悬谷,金谷,水谷,土谷! 火谷,就是我们俗称的五谷,包括玉米、小麦、大米、小米、高粱等粮食作物。 悬谷,包括苹果、梨、柿子、李子、板栗等众多的悬挂结在树上的水果。 金谷,包括西瓜、南瓜、豆角、葡萄、猕猴桃等藤蔓植物上的果实。 水谷,包括莲藕、海带、菱角、海菜,还有水本身及这些水生植物。 土谷,包括白菜、萝卜、土豆等等众多的蔬菜,它也是按照五行或者生长形态特点来区分。

五色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带有各种天然颜色的食物, 意思是说,我们的日常所吃的食物要种类均衡,不分个人喜好,不分南北区域,五谷都要吃。五味是指我们日常饮食中食物

的味道,什么味道的食物都要吃,不要偏味,爱吃酸的不要总吃酸的,也要经常吃点甜的,爱吃咸的也不要总吃咸的,也要经常吃点辣的,五色五味是属于中医五行学说的范畴,每一种味道或颜色都会对应一个脏腑,

中医养生理论讲究的平衡观,从饮食观上来讲,一个人要想气血平衡,脏腑功能平衡,那么首先饮食要均衡,所以提出,五色均衡,五味均衡,不偏味,不偏色,不偏嗜,只有如此才符合人体健康的养生观念。

从现代饮食营养学来讲对于饮食的要求相对科学和严谨一些, 现代饮食养生大体分为两个部分: 一个是满足身体必须需求(合理膳食)(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矿物质、水、膳食纤维素,等人体所必须的七大营养元素) 二是在满足身体需求的同时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膳食管理)

比如说现代好多慢性疾病和遗传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关系,比如说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国家的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很低,而今天慢性病却列为全世界之首,究其原因就是家庭饮食观导致的,每个人或者是每个家庭都是以自己爱吃的饮食为主,这就导致了饮食偏嗜,这也是现在许多慢性病大多叫富贵病的原因。由此可见,膳食管理的重要性。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不下百种,其中一些可由自身合成、制造,还有一些自身无法合成、制造,必须由外界摄取,大约有40余种,精细分后,可概括七大营养素。

蛋白质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基础,在体内不断的合成与分解,是构成、更新、修补组织和细胞的重要成分,肉、蛋、奶、鱼、豆是提供蛋白质的主要营养素。

脂肪 脂肪是能量的来源之一,它协助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胡萝卜素)的吸收,保护和固定内脏,防止热量消失,保持体温。油脂是提供脂肪的主要营养素。

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须的物质,需要量虽少,但由于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从食物中摄去。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C)和脂溶性(维生素A、D、E、K等)两类。它们对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调节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蔬菜、水果是提供维生素的主要营养素。

糖类 (碳水化合物) 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人体所需要的能量的70%以上由糖类供给。它也是组织和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五谷类是提供糖类的主要营养素。

矿物质 矿物质是骨骼、牙齿和其他组织的重要成分,同时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机能调节作用。蔬菜、水果是提供矿物质的主要营养素。

水 水是人体内体液的主要成分,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约占体重的60%,具有调节体温、运输物质、促进体内化学反应和润滑的作用。水的来源主要由我们每天所饮用的水,以维持体内所需。

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是指植物中不能被消化吸收的成分,是维持健康不可缺少的因素,它能软化肠内物质,刺激胃壁蠕动,辅助排便。并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葡萄糖的吸收。

所以现代营养学提出要合理膳食,尤其指出:慢性病或者亚健康的人群不但要合理膳食、而且要合理管理膳食结构。

目前我国针对慢性病的蔓延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膳食要求,这里面就提到了“饮食要管”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的原则, 比如:肺病的人要适当的多吃木耳,脾虚的人要多吃山药,高血压的患者多吃芹菜、便秘的人一定要补充益生菌和膳食纤维素,肾结石的患者少吃或不吃芹菜、高血脂的患者不要吃蛋黄、动物内脏,高血糖的患者不要吃香蕉等等,比如:心脑血管病人要三少一高”,即少油、少盐、少糖、高纤维, 还有要管理糖的摄入、要管理盐的摄入、要管理蛋白质的摄入、之所以要管,就是要在人体在亚健康阶段或者是疾病阶段通过饮食管理达到恢复或保持健康的目的。

在饮食管理中呢又把,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慢性病人群的健康饮食做了细分。

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的饮食比例大约是这样的,也就是饮食宝塔原则,谷类每人每天应吃300-500克;

蔬菜、分别为400-500克、水果,100-200克;

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每天应吃125-200克(鱼虾类50克,畜、禽肉50-100克,蛋类25-50克);

奶类和豆类食物每天应吃奶类及奶制品100克和豆类及豆制品50克;最后是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

对于不同的人群,饮食营养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儿童:儿童不能正确的认识饮食观,同时儿童正是在生长发育期间,这个时候,应该侧重含蛋白,含钙,富含维生素类的食物

老人:人老先老腿,寒从脚下生,中老年人应该侧重钙,胶原蛋白,钾、硒元素等到的补充,少盐、少脂肪、少热量,少糖的食物。

成年女性应该侧重豆类,胶原蛋白类的补充,豆类含有大豆异黄酮,对女性的内分泌调节有很大的帮助,胶原蛋白是结缔组织的主要物质,所以,满足胶原蛋白的需求,对美体塑性都有很大的帮助。

中国目前心脑血管患病和发病率很高:

下面以心脑血管的人群为例子来说说健康饮食的管理

慢性心脑血管病人心病人的饮食从大原则上是,三高三低原则,

三高是指,高钾、高钙、高蛋白,三低是指,低盐、低糖、低脂、同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内容:。

1, 少油、少盐、少糖的饮食原则。

2.多吃高纤维的蔬菜水果、多选择全谷类食物,

3.多摄取维生素E,可以强化心肌,防止血凝块的形成,减少胆固醇,

4.适度的运动,以解除压力。

5.宜少量多餐。

6.多吃大豆卵磷脂

如果用一句话来讲那就是,每日'七、八分饱'、有荤有素,有粗有细,不甜不咸的饮食原则,心脏病除了饮食有一定的要求以外还要忌剧烈与刺激的运动,同时控制情绪也比较重要,忌发怒,情绪失控,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而引发心脑血管等急性疾病。当然在天冷的时候注意保暖也会降低突发脑梗心梗的发病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饮食经典搭配20招
图文:健康新概念▕ 了解什么是“细胞隐性饥饿”
2.6亿,慢性病正在威胁每一个中国人!
全家人的水果养生书【之一】
《黄帝内经·素问》: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调和五味保健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