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脾胃好才能身体好,疑难病专家李玉和话说脾胃调治那些事儿

中医认为,脾胃有受纳运化水谷的功能,为气血津精的化生提供基本原料,是供给五脏功能活动的基本动力来源。因此,有“脾胃为后天之本,营卫气血生化之源”的说法。遗憾的是,这样重要的脾胃很“娇气”,饮食不规律不节制,生冷油腻辛辣刺激,过大的精神压力等等都会让脾胃“很受伤”。

八大处中西医结合医院擅长治疗各种疑难病的李玉和主任告诉笔者,他从医几十年,接诊的脾胃病患者越来越多,侧面反映了现代社会脾胃病发病率不断攀升的现状,因此,他针对脾胃病调治中的几个常见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说,希望对更多脾胃病患者有所帮助。

除了胃病,还有哪些病属于脾胃病?

脾胃是个中医名词,并不是解剖学上的“脾”和“胃”。脾胃病当然也就不仅局限于胃,而有着更广泛的含义。

一般来说,脾胃病是指属于西医讲的消化系统范畴的疾病。除了跟胃有关的胃痛、饱胀、消化不良、没有食欲、反酸、烧心等问题,还有与肠道相关的腹泻、便秘、胀气等,都可以到中医脾胃科或找擅长脾胃的中医大夫就诊。另外,人们意想不到的反复口腔溃疡、咽喉异物感等问题,其实也属中医脾胃病的范畴,这些反复折磨人的“小毛病”,往往通过调整好脾胃功能,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

当然,中医还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说法,很多疾病都可以从脾胃论治,还有成年人的一些亚健康状态,儿童生长发育不良等,也多与脾胃有关,正所谓“调好脾胃百病消”。

为什么建议脾胃病“老病号”看看中医?

很多脾胃病在西医都有针对性的药物,效果也很不错,但由于脾胃病大多病程比较长,经常反复发作,有不少患者陷入“吃药就好,停药发作”的尴尬境地,也有不少患者刚开始用药时觉得效果不错,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就感觉“吃药不怎么管用了”,这部分患者,最后往往成了“老病号”。

在中医看来,脾胃病之所以难治,无外乎这几个原因:脾胃病复杂多端,往往虚实夹杂、寒热交杂;脾胃病的病程漫长,其间又多有变化;脾胃关乎气机升降出入,极易紊乱失调;脾胃与其它脏腑息息相关,脾胃不调会引起肝、肾、肺等受累,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影响脾胃,形成恶性循环。

正因为脾胃病的复杂,历代医家多有论述,针对脾胃病不同分型,辨证施治,而不是见酸抑酸,见痛解挛,见泻止泻。因此,脾胃病一直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脾胃病长期反复,不妨试试中医。

为什么说脾胃病要治养结合

自古流传下来治疗脾胃病的药方众多。像出自《伤寒论》的半夏泻心汤,对于寒热交杂型的脾胃升降功能失调导致的胃胀、腹泻、反流性食管炎效果很好;宋代的《太平惠民合剂局方》里的平胃散,对于湿滞脾胃引起的腹泻、胃胀痛等均有效;只有枳实和白术两味药的枳术丸,把握好二者的比例,则虚证实证两相宜,另外还有五磨汤、真人养脏汤等等,功效上佳的脾胃良方俯仰皆是,只要辨证准确,处方得当,往往患者会反馈效果“明显”。

不过,也有不少患者病情只缓解一时,过一段时间又有反复,究其原因,问题都出在“养”字上。正所谓脾胃病“三分治七分养”,脾胃的问题大多从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上得来,但既然是习惯,改变起来自然不容易,除非肯下大决心,否则,以“治疗”的“三分”之力去跟“习惯”的七分之功对抗,胜算又能有几分呢?

哪些“伤脾胃”的生活习惯,容易被忽视

如果要问哪些做法“伤脾胃”?很多人都能答上来不少条,比如吃太多冷饮,暴饮暴食,生气发脾气……但有一些做法,大家就不太了解其中的危害了。这里简单列举几项:

1、不吃主食

很多人为了减肥不吃米、面等主食,这种做法首当其冲损害脾胃。脾最需要五谷滋养,大家都知道要想脾胃好,常喝五谷杂粮粥,如果想减肥,可以适当用小米、土豆、山药等代替一部分精细主食。

2、不吃晚饭或断食

这也是一种减肥和养生的误区。不吃饭,身体的饥饿感会让胃酸分泌活跃,长期这样做,势必损伤脾胃。一旦脾失去运化功能,很可能减肥不成,反而陷入“喝凉水都会长肉”的境地。

3、久坐不动

中医认为,脾主肌肉、四肢。久坐则脾气不健,胃纳欠佳,水谷精微难以运化传输,从而气血生化不足,导致肌肉松弛,四肢倦怠。适当温和运动,适当出汗,可促进气血运行,利于水湿排出,防止湿重困脾。

4、过食水果

人们都认为水果是健康食品,但多数水果属生冷,如果长期大量食用水果,必然伤胃损脾。有胃痛、腹泻问题的人肯定深有体会:水果吃得多些,常会导致老毛病复发,原因就在于此。

诊室见闻、细致入微 方显医者本色

在李玉和主任的门诊跟诊半天,最大的体会在于李玉和的“细”。

“之前做过哪些检查?今天带来没有?”

“下次一定把××报告带来。”

“胃镜做过没有?”

“幽门螺杆菌查过没有?”

“做没做过息肉?”

“肿瘤标志物查过没有?以后要定期查。”

“你做过肝移植,方子一定要小,用药必须要平和,尽量不要再伤害肝。”

……

很多问题一个上午会对不同的病人重复多次,也丝毫未见他心生厌烦。

他解释说:脾胃问题可大可小,细节往往最能发现问题。作为医生,不但要解决病人疼痛、不舒服、腹泻等方面的问题,消除这些症状,还要时时刻刻在心中绷紧一根弦,要有风险意识:对于胃溃疡的患者,必要防范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对于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必须提示患者预防肿瘤,定期复查;对于做过肠息肉切除手术的患者,同样需要定期复查……

“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关注细节,防患于未然,正是医生职责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辨治老年口干
李玉和--脾胃治疗需有“立体思维”
袁长津:中医学防治疾病的理念、方法与原则(三)
燕京段氏外科(三十四)张代钊教授治疗肿瘤病学术经验
医生推荐 | 脾胃受伤,五脏遭殃!智库医生助你健脾养胃
国宝秘方:食管返流,灼热反酸百治百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