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的预防医学——治未病

随着大肠镜检查逐渐普及,我从过往治疗大肠癌的岗位,走到预防疾病前线,教育市民大众如何防患于未然,关注预防疾病这一环;再加上发现自己已逐渐步向知命之年,不知不觉踏进各类慢性疾病的高风险族群,需要加紧注意健康,不禁思考预防医学的重要。

经济条件及卫生环境的改善,令死于传染病的人数大幅下降,人均寿命也得以延长;随之而来的却是与人口老化及富庶生活习惯相关的慢性疾病,例如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等均逐渐变得普遍。但其实不少疾病,都可透过改变生活习惯及定期接受检查等预防方法,延缓甚至减低发病风险,或可减轻发病时的严重及复杂程度,从而降低治疗过程对患者造成的身心甚至经济负担。

一般人以为预防医学是西医的概念,其实中医有预防医学的概念,中医认为﹕「上医医未病,中医医欲病,下医医已病」,即最好的医治是在疾病尚未发生之时便将之消灭于无形,其后由此观念衍生了各种养生保健之道。中医的养生方法是因应每个人的身体特质、情志及作息习惯等,再按照四季环境变化而制定,因人而异。这与近年西医强调的个人化治疗十分相似,家庭医生可按照个人的病历、家族病史及生活起居等,作出相应的健康建议,减低患病风险。由此可见,中医及西医在预防医学之上有不少合作空间,可互补长短,两者结合有助更有效实践预防疾病的计划。

四时养生如「个人化治疗」

事实上,港人对中医的养生概念并不陌生,例如少吃煎炸肥腻的「热气」食物、喝凉茶以「下火解燥」、大病过后需要补身以固本培元等知识,早已融入日常生活当中,也有不少人习惯在无病无痛日子,请教中医调理身体之法。只是市民的这些保健知识都较为零碎,令效果不彰。倘若能够把中西医的各种防病养生方法整合并深化起来,并有系统地推动,相信会有很多人乐于接受实行,改善整体健康。

港人人均寿命能够冠绝全球,本地先进完善的医疗设备及技术功不可没;倘若一套全面的疾病预防及养生知识及技巧,能够在社会上普及实践,可令人活得既长久又健康,「质」「量」兼备,香港距离健康城市的目标便不远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学是未来医学的希望所在
王淑军:从扁鹊三兄弟看病谈起
治未病
1.治未病理论溯源与实践思考.2.补肺止咳膏.
治未病与养生保健
中医基础|治未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