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体是怎样炼成的(2)丨抗体的生成

文 | 柯志勇

图 | 儿科医生柯志勇

前面我们介绍了抗原和抗体。那么,先有抗原还是先有抗体?

这个问题倒不像“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那么复杂。

从感染性疾病的角度举个例子。抗原是病菌身上的,侵入人体后被免疫系统“发现”了,就有了抗体,对抗病菌。

抗原是如何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呢?

1、抗原如何被识别?

我们在之前的科普《神奇的细胞——中性粒细胞》中介绍过,固有免疫系统里面的吞噬细胞表面有岩藻糖、甘露糖受体或磷脂受体,而细菌和真菌等病菌含有这些物质可以被识别,从而激活吞噬细胞吞噬。淋巴细胞参与的是特异性免疫,识别的是特殊的东西——抗原。

« 淋巴细胞怎么识别抗原?

自然是通过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B细胞通过BCR识别抗原决定簇,T细胞通过TCR识别抗原决定簇,这种识别的原理跟上次提到的抗原-抗体之间的配对是一样的。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结合了抗原之后,并不能自己触发细胞信号,还需要配套的分子来协助。B细胞的BCR分子旁边有CD79分子,T细胞的TCR旁边有CD3分子,这些辅助分子负责在抗原结合到受体后向细胞内部发动信号。

2、免疫系统的提前准备

我们知道,抗原与抗体是一一对应的,抗原与其受体也是一一对应的。抗原是病菌带来的,淋巴细胞上面的抗原受体是我们身体“制造”的。为什么我们身体早早就准备好了这么特别的抗原受体?难道对某种病菌入侵会未卜先知?

免疫系统当然没有那么牛X,但“笨人自有笨办法”。在淋巴系统的发育过程中,通过各种基因重组,早早就组装好各种各样的抗原受体,每个淋巴细胞胞膜上都装上其中一种,淋巴细胞那么多,总有一款套得上侵入的抗原吧?这个过程叫淋巴细胞抗原受体“多样性”的产生。

当然,这种提早准备的抗原受体跟抗原的匹配度不是完美的,所产生的抗体与抗原决定簇结合也不是最紧密的。正如上次介绍的,B细胞在增殖时受体基因通过突变调适,经过筛选,后续抗原可以找到受体匹配得更好的B细胞,产生的抗体亲和力就更强了。

3、遭遇,B细胞识别抗原

病菌带着它特有的抗原进入人体,犹如拿着一朵花的入侵者,这朵花当然就是它的标志——抗原。病菌在体内“游荡”中遇到了B淋巴细胞。

而且是“刚好”装备着跟它抗原匹配的受体的B细胞,拥有特异性的受体。

这个B细胞“认得”这种花。

4、B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B细胞受体结合抗原,“扯”下这朵花,然后局部细胞膜内陷,抗原被吞入细胞内部。花束经过一番修饰,裁剪掉枝叶和刺,剩下“花朵”——修饰过的抗原肽。然后B细胞把它装入一个套子——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Ⅱ分子(MHCⅡ),再送到细胞表面。

所以B细胞也是一类抗原提呈细胞(APC)。

捧着这朵装套的“花”,B细胞就开始寻找它的“命中注定的真爱”。

5、T细胞识别抗原

跟B细胞一样,T细胞在发育过程中也准备好了抗原受体的多样性。各式各样,应有尽有!然后,某个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在茫茫“人”海中,就遇到了捧着它也认得的“花”的B细胞。

在人间,这叫缘分。

表达同样的抗原受体的B细胞和Th细胞就这样结合到一起。这种抗原-受体结合的模式如图所示。

B细胞的BCR可以认得没有经过修剪的“花花”抗原,但T细胞不同,它们不喜欢“天然美”,只会“欣赏”被修剪过然后由MHC分子递送过来的“花朵”。Th细胞在CD4帮助下识别MHCⅡ型分子提呈的抗原,而细胞毒性/杀伤性T细胞则通过CD8识别MHCⅠ型分子提呈的抗原。

除红细胞之外所有的细胞都表达MHCⅠ型分子,细胞内病毒感染时,病毒抗原通过MHCⅠ型分子在细胞表面提呈抗原,吸引细胞毒T细胞来破坏感染了病毒的细胞。但激活Th细胞需要MHCⅡ型分子来提呈抗原,只有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以及特定的B细胞表达MHCⅡ型分子,所以这些细胞又叫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

6、B细胞和T细胞之间的骚操作

特定的Th细胞由TCR-裁剪修饰的抗原肽-MHCⅡ做媒与特定的B细胞组建“二人小家庭”之后,就发生了一系列骚操作。

Th细胞首先表达出CD154,与B细胞上的CD40“勾搭”上,激活B细胞。兴奋起来的B细胞又以自己的CD86/CD80“挑逗”Th细胞的CD28,刺激T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这些因子最终使得B细胞和Th细胞都出现扩增和分化。

7、B细胞生产抗体

B细胞在Th细胞的刺激下大量增殖,一部分分化成记忆B细胞,躲一边凉快去了,等以后再遇到同样抗原时才“开工”,这样可以提高再次接触同样抗原时反应的效率;而另外一部分则分化成浆细胞。这些浆细胞在其前体B细胞多样化产生时期已经准备好跟原来的BCR一致的模板,在其3~4天的生命周期内持续产生针对这种抗原的抗体。

如果抗原持续存在,不断刺激B细胞并在Th细胞的辅助下增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直到抗体的数量足以结合全部抗原。没有了抗原的刺激,B细胞也就逐渐静息下来,不再增殖,抗体逐步自然消减。

8、热情助威的吞噬细胞

不但病原体的抗原会遇到“有缘”的B细胞,病原体还会通过甘露糖等非特异标志被体内的单核吞噬细胞吞掉(见《神奇的细胞——文武双全的单核细胞》)。在细胞内被消化后,抗原肽被结合到MHCⅡ型分子表达在细胞表面,向Th细胞提呈。这样,Th细胞和吞噬细胞之间也互相刺激兴奋,结果是吞噬细胞活化、Th细胞增殖并释放大量细胞因子。能够识别该抗原的Th细胞增多就意味着更容易被提呈抗原的B细胞寻觅到,而释放的细胞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产生抗体。

9、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具有多克隆特性

一个B细胞在被某个抗原分子刺激而增殖后,其后代B细胞所生成的抗体是完全相同的,这是抗体的单克隆性。但病菌入侵,带来的某种抗原肯定不止一个分子,会涉及到多个B细胞克隆,因此,针对同一种抗原的总抗体就具有多克隆性。况且,一种病菌携带的抗原也不止一种,所以,免疫系统针对病菌的抗体是多种多样而不是单一的。

#袋鼠健康超能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知识点总结(一)
树突细胞和共刺激信号
免疫学名词解释问答简答整理
[转] 医学免疫学大题总结来了
【免疫】免疫学知识点梳理
基础免疫学发现到肿瘤免疫治疗的转化之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