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止(深度好文)

知行知止唯贤。

这本书讲的是胜败和荣辱的绝学,书中说:“大智知止,小智惟谋,智有穷而无穷

聪明的人知道时机到了,而小聪明的人则是不停地谋划,小聪明也有穷尽的时候,智慧无穷无尽。

生活如棋盘,举棋不定,你我都会,但不能坚持,却需要智慧。

知道止境的人,懂得:事过即止,不纠缠过去;一切已成定局;事与愿违,事与愿违。

这样,生命才能从烦恼、灾难、苦难中解脱出来,达到至高至善的境界。

01、时时刻刻都要活在当下

《曾胡治兵语录》中有这样一句话:“能顺其自然,将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短短十六字,却蕴涵着清末名臣曾国藩高明的处世哲学。

成就大事的人,一切顺其自然,不必为将来未发生的事担心,对已过去的事不再留恋,心无杂念的活在当下。

而《后汉书·郭泰传》中也有这样的传说:“破壶不顾”。

话又说到东汉时期,有一个年轻人叫孟敏,在挑锅碗瓢盆的时候,不小心把锅碗瓢盆摔破了。

孟敏看也没看,自顾自地继续大步向前走,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

太学生领袖郭林宗见了,大吃一惊,就上前质问:“为什么锅摔碎了,连看都不看,难道不心疼吗?

孟敏回答说:“蒸锅已经破了,要看什么才好。”

也就是说,把蛤蟆破了,再看也不能复原,只会使人痛苦不堪,有什么好呢?

简洁的一句话,让郭林宗大为欣赏,以为其气魄非凡,悟性极高,便劝他游历。

十年寒窗苦读,孟敏学有所成,博学多才名满天下,连三公一齐征召,足见其影响。

千百年来,能做大事情的人,历来拿得起放得下,不纠缠过去,珍惜现在。

正如他们所理解的,万事万物,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没有自己的,再执著也没有用;已经过去的事,再纠缠也于事无补。

抱着过去不放,依然耿耿于怀,用现在流行的词语来表述,就是“精神耗尽”,把精力和时间浪费在思想漩涡里,哪会顾及到眼前的事情呢?

事不关己,把注意力放在眼前,把握在当下,方为智者。

放眼当下,致力于自己的影响力圈,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让每天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明白事情即止,活在当下,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微信搜索关注:爱知教学园地”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教学经验和学习教育相关的内容!

02、一切都要留有余地。

这句话说的是:“处事要留有余地,责备切戒尽言。”

对人的处世,要学会点到为止,说话做事留有余地,不可做绝。

在《三国演义》中有个谋略奇才,贾诩为曹操出谋划策,立下了汗马功劳。

更有甚者,贾诩精于帝王之术,言之有物,为曹操所赏识。

一天,曹操召见贾诩,说要废止曹丕,请曹植为世子,询问贾诩的意见。

贾诩的真实想法,并不赞成曹操改立世子,但直接反对,以曹操怀疑的性格,必然引起他的猜忌。

于是,他没有直接回答曹操的问题,而是闭上了嘴。

刘备劝了一遍,才慢慢地说:“臣在想袁绍、刘表父子的事啊。

东汉末年,袁绍与刘表都是霸主,但均因立小不立,导致兄弟间明争暗斗,内局混乱,最终被曹操灭掉。

刘备听后,立刻明白了其深意,哈哈大笑,至此,再也没有提起改立世子的事。

贾诩深知曹操喜欢曹植,意欲将曹植视为世子,若公然反对,必然引起曹操的不满,甚至招致杀身之祸。

但若听从曹操的意见,又会违背自己的意志,影响江山社稷,所以他只能点到为止,圆满地化解了自己的两难,也令曹操心悦诚服。

大师知道看破不说破,给对方留面子的同时,也巧妙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要是干什么事,都要锋芒毕露,得理不饶人,不顾及对方的感受,只能让对方下不来台,更会让自己陷入窘境。

一切事情,点到头,做人有度,话不说尽,事不做绝,给对方留下空间,这是一种高级智慧和修养。

微信搜索关注:爱知教学园地”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教学经验和学习教育相关的内容!

03、事与愿违,把握分寸。

曾国藩曾经说过:“生命之善止,可以防危难出现,不因功名而贪欲,不因感极而求妄。”

一个人的一生和事业的转折点,懂得适时止损,才能避免让自己陷入危险。

在春秋战国晚期的一次战争中,越国兵败吴国。

范蠡在他的生死存亡之际,献计吴王勾践,作为一种缓兵措施,求和吴王夫差,归顺吴国。

在此期间,范蠡、越王勾践及其夫人三人,屈身到吴国为奴。

三年忍辱负重,越王勾践得到吴王的信任,得以平安归国。

由于护驾有功,范蠡被重用,辅佐越王治军。

过了十年,越国得以复兴,军队又回到战前,经过几次战争,终于消灭了吴国。

在范蠡辅佐勾践称霸中原之后,由于战功赫赫,被封为将军,可谓功成名就。

但在这个时候范蠡却选择弃官从商,但到齐国隐姓埋名,最终避免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厄运,并成为流传千古的“商圣”。

范蠡,功勋卓著,却不是居功自傲,而是选择了勇往直前,最终成为明哲保身,千古留名。

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有利,天下皆利也。”

面对功名利禄,懂得适可而止是一种清醒的气度,更是人生的大智慧。

《增广贤文》有言:“知止常止,终不悔。”

人生,要学会得过且过,才不会终生受辱。

有功名的人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千帆过尽,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要以至终,事事顺其自然,把握分寸,唯有知止,方有得。

古代的人说:“知行知止,唯贤。”

人生中,只有在行的中止、于行的中行,才能使自己始终超脱。

行动,需要勇气。结束它,需要智慧。

事情过犹不及,活得过头,活得过得去,把握住时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国中最聪明的谋士
贾诩:我并非曹操旧臣
范蠡的人生智慧:年轻时看远,中年时看透,老年时看淡
哲理小品(543):两个谋士
曹操晚年,对贾诩很信任。一天,与谋士们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