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词格律札记(51)

文/新村阿翁

十、诗词的主要语法特点

标准汉语语法是清末国语运动后才开创的学问。马文煕、张归壁主持编著的《古汉语知识详解辞典》(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600页)“语法学词条云:汉语语法学的产生首先以古汉语为研究对象。从春秋战国到《马氏文通》出版(1898年),是酝酿、萌芽时期,一般称语法学前期,有关论述散见于训诂学、文字学、辞章学、哲学等著作中,不成系统。语法学术界一般公认马建忠1898年《马氏文通》面世,构建了完整的古汉语语法体系。诗词语法学也应是标准汉语语法学创立后人们研究的结晶。语法是用词造句的规律。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在用词造句中,自然要遵循语法的一般规律。从诗词阅读和创作的角度讲,应该学习掌握诗词语法知识。

王力先生《诗词格律》云:律诗为字数及平仄规则所制约,要求在语法上比较自由;词既以律句为主,它的语法特点也和律诗差不多。格律诗词是特殊的文学体裁,因受到自身字数、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律制约,在语法上又有其许多自身特点。所谓诗词的主要语法特点主要是从现代意义的语法着眼的,指的是词类的活用、句子的样式和组织结构,包括词类的活用、语序的变换、成分的省略、内容的紧缩、结构的扩展等等。

(一)词类的活用

汉语的词都具有自身的意义和语法特点。一般来说,不同性质的词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也是相对固定。如果某一个词在具体应用时充当了本来不该由它充当的任务,起到了本应由另一类性质的词所起的作用,这种替代现象称为活用。王力先生《汉语诗律学》中称为词的变性。唐宋时期诗词词类划分较为简单,仅划分为实字和虚字两大类。这种划分为词的变性使用提供了便捷条件。由于仿古的关系,在后世格律诗词作品里,还常常可以见到这种词类活用的情况。

对词类活用这一现象的语法解释,学术界一直未达成共识。有立论、有驳论,还有认为不是词类活用而是字类活用的考论。尽管如此,从学习和创作格律诗词的角度,了解些词类活用知识也是有用的。要深入学习还有待于学术界的进一步研究成果。

王力先生《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3版第82页)云:语言是发展的,学习语言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汉语的历史悠久,在汉字产生时,远古汉语的词可能还有更原始的意义,但是由于现今缺失远古文献已经无从考证。今天人们所能谈的只是上古文献史料所能证明的词的本义,以及后世文献中记载的“常用义引申义。“常用义”是某词在某一历史时期经常性的,使用频率较高的用法,它可能是这个词的本义,也可能是这个词的引申义。最初某词的使用超出其本义,这可能是活用,但人们认同后,久而久之就成为该词的引申义。如大家熟知的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七绝·泊船瓜洲》),句中绿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绿”。《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下同)凡例云:本词典收词的范围,是古代以正统书面语言写作的有代表性的古籍,其中又以先秦两汉的古籍为主。唐、宋以后古白话作品中的词语、佛经中的特殊用语、诗词曲中特有意义的词语一般不收。该词典解释绿字条:(1)绿色。(2)乌亮,乌黑色。《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绿字释义为形容词:像草和树叶茂盛时的颜色,由蓝和黄混合而成。而现今《汉典》、《汉语大辞典》绿字释义中除形容词外还有名词、动词,解释动词义都为呈现绿色,引用的例句就是王安石的这一名句。现代汉语中绿化绿意就已成为动词了。

下面,将相关学者、研究人员等在其著作、论文中的例句摘录一些分类讨论,附加本人注文。

1、名词用作动词

1:子能细石,吾亦清泉。(杜甫《五律·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其三)》)

王力《汉语诗律学》(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版(下同)201页)分析例句的句式为:“S—dNV)—fN”,(注:代词——副词修饰“名词作动词用”——形容词修饰动词)为名词作动词用。杨祥雨著《格律诗写作》(第417页)亦云:“‘和‘沼’是名词用作动词。两句是说,你在细石间开渠引水,我也使清泉流蓄为池沼。(注:《古代汉语词典》解释“渠”中有开凿沟渠义。)

2辽阳春尽无消息,夜合花前日又西。(白居易《七绝·闺妇》)

张葳《谈诗词中的词类活用》(《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下同)云:“‘西是方位名词,在此它具有了动词的语法特征,受了副词修饰,作了‘日的谓语,‘日又西是太阳又西下的意思。西活用做动词。(注:《古代汉语词典》解释“西”字中有“西行向西义。)

3,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乙常青《例说古诗中的词类活用》(《中学课程辅导(七年级)》200612期,下同)云:“‘锦帽貂裘等于说戴锦帽穿貂裘,这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注:现今《汉典》、《汉语大辞典》解释“帽”字中已有“戴帽动词义;解释字中已有穿上皮衣动词义。)

4:东边日出西边,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乙常青《例说古诗中的词类活用》云:“‘雨,名词用作动词,意为下雨。东边的太阳出来了,西边还在下雨,说是天不晴的地方还有晴的地方。(注《古代汉语词典》解释“雨”字中有“下雨义。)

5宁问春将,谁论西复。(王维《五律·愚公谷三首(青龙寺与黎昕戏题其一)》,《全唐诗》(增订本)卷一二六第1280页)

《汉语诗律学》(第217页)分析例句的句式为:“dV—NdNV(注:副词修饰动词——名词+副词修饰“名词作动词用”),“动词语用后面的句子形式为目的语,“春将夏“ 西复东为句子形式系名词,副词,及动词。“夏为名词作动词用。

2、名词用作形容词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刘禹锡《七律·酬乐灭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乙常青《例说古诗中的词类活用》例举此诗句为名词活用为形容词,云:“‘春,名词,用作动词(误,应为形容词)意为茂盛。在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在病树的前头万树茂盛。(注:《古代汉语词典》解释“春”字中有“比喻生机勃发,生长义。网络在线《古汉语字典》解释中有“<</span>形>春意,生机义,例句便是刘禹锡此诗句。)

2:千里黄云白日,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七绝·别董大》)

乙常青《例说古诗中的词类活用》例举此诗句为名词活用为形容词,云:“‘曛,日落时的余光。这里是昏暗的意思。辽阔的天宇黄云密布,遮天蔽日,太阳失去了光辉,北风越刮越劲,吹送着残雁南去,大雪漫天飞舞。(注:《古代汉语词典》解释“曛”字中有“黄昏、日暮义。现今《汉典》、《汉语大辞典》解释字中已有形容词义昏暗。)

3孤嶂碑在,荒城殿馀。(杜甫《五律·登兖州城楼》)

《汉语诗律学》(第191页)分析例句的句式为:“fn(bf)N—V”(注:形容词修饰名词,构成词组修饰后一个名词,“专名用作形容词”修饰名词——动词),“第三四字非平行语,专用名词“秦作形容词用。两句意谓:秦始皇的石碑像一座高高的山峰屹立在这里,鲁恭王修的灵光殿只剩下一片荒芜的城池。

4:春城回北斗,树发南枝。(杜甫《五律·元日寄韦氏妹》)

《汉语诗律学》(第194页)分析例句的句式为:nfbfN—V—tN”(注:“名词用作形容词或专名用作形容词”修饰名词——动词——方位词修饰名词),“前二字末二字各为名词语中一字为动词名词语非用平行语,名词、专名均作形容词用。两句大意是:北斗指东,春日已到,但京国已非当日景象,有春亦无心去赏;妹在钟离,春发南枝,当安然无恙。

3、名词用作副词

1:老马知道,苍鹰著人。(杜甫《五律·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其一)》,秋:一作饥)

《汉语诗律学》(第196页)分析例句的句式为:“fN—(nd)V—N”(注:形容词修饰名词——“名词用作副词修饰动词——名词),名词“夜作副词用。例句的句子成分(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宾语,前二字是偏正词组的定中词组为主语部分,中二字是名词用作副词修饰动词的偏正词组,状中词组为谓语部分,末一字为宾语。

2:帟联事,坛场降神。(储光羲《五律·祭风伯坛应张太祝作》,帟:读

《汉语诗律学》(第196页)分析例句的句式为:“nn—(nd)V—N”(注:平行名词——名词用作副词修饰动词——名词),名词作副词用。例句的前二字为名词语”,“表示时间或方位”,“后三字名词用作副词,动词及目的语”。

3游欢有客,寝赋无衣。(储光羲《五律·汉阳即事》)

《汉语诗律学》(第215页)分析例句的句式为:“(nd)V—V—VN”(注:“名词用作副词修饰动词——动词——动词支配名词),为名词用作副词。例句的“前二字为动词语”,“后三字为动词以谓语形式为目的语”。

4小院回廊寂寂,浴凫飞鹭悠悠。(杜甫《七律·涪城县香积寺官阁》)

《汉语诗律学》(第244——245页)分析例句的句式为:“fN—fN—(nd)FR”(注:形容词修饰名词——形容词修饰名词——名词用作副词修饰叠字形容词),为名词作副词用。


(2017年6月15日于天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环球英语网校
[转载]【转】古代汉语词类活用辨别
什么叫词类活用
【诗词微塾】词类相对
【云帆诗友谈创作】第29期:卢盛莽 || 格律诗词中的词类转换与欣赏
词类和词类活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