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甫,一个被不停误解的悲剧
【上次活动内容的三分之一整理稿。】

杜甫,一个被不停误解的悲剧

陈可抒

杜甫,给人感觉挺悲剧的,好像是一个窘迫的底层人民,在诗坛苦苦挣扎、打拼。实际上,他的出身一点也不草根,做为标准的文二代、官二代,出生的时候虽然没有叼着金钥匙,可也还是有天然光环的加成。

头一样说,他爷爷杜审言,初唐时期在文坛政坛都享有很高的名声,这种身份给杜甫带来的帮助可想而知。其次,他的母亲姓崔,就是大名鼎鼎的清河崔氏,唐初士族之首,和皇族通姻,权势非小。那么,这些有什么用呢?杜甫在《壮游》里写道,「习年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从,以我似班扬。」这里的崔就是洛阳名士崔尚,同是清河崔氏的人,当年也受过杜审言的提携,杜甫能够和这样的人物谈笑风生,家族人脉起到的作用恐怕不小吧?您想想,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刚开始走上文坛,就有文坛名士点赞、转发,这帮助该有多大?那粉丝涨得,还不嗖嗖的。所以说,杜甫的条件挺好,有天然的贵人优势,而他在当时却没能发展起来。对,他确实没能发展起来,这是个令人伤感的事实。

除了有不错的人脉,杜甫个人也是很努力的。无论是在掌握话语权的政坛上、还是文坛上,他都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像文坛大V李邕、汝阳王李琎、宰相韦嗣立的儿子韦济、张说的儿子张垍、以及著名诗人李白、高适、岑参、贾至、王维、薛据、储光羲……都是他交往的对象。但是,即便如此,既有先天条件,又有后天勤奋,很多人在当时成名了、被主流所认可了,杜甫却是落魄潦倒。——不被时代所看重,风格不对,意气不投,怀才不遇就太正常了。

在当时,杜甫在很多人心中大概是个主流诗坛边缘人的身份:圈子里常见,但也看不出拔尖。看看与李白交往的例子吧:天宝三年,杜甫和李白相遇,携手揽腕,很是同游了一番。很多人都拿这次交往说事,好像金风玉露一相逢,就必须要胜却人间无数似的。交往时间确实不短,但是就一定能深入吗?显然并不是。李白那时从宫里被排挤出来,心情不好,打算去找个道观获得一份道士文凭,以待东山再起。您想想,这么一个处在事业空档期的心情低落的四十四岁的大叔,遇到了一个每天蝇营狗苟、正想努力往上爬的三十三岁的老青年,心情虽然都落寞,所处的人生阶段却根本不同,能够顺利而迅速地深交吗?喝喝酒、散散心,这些交往在所难免,最后却没有深入,当然了,单方面的热情总是悲剧的……

头几次和李白相见,杜甫就被他的气质所折服,一通表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真是很用心的赠诗,前两句是悲情牌,后两句是性情牌,多么地处心积虑啊!此处,很多人都理解错了(对,理解错了,我确定,包括给杜甫注解全集的学术大牛杨伦和钱谦益),以为飞扬跋扈这后两句说的是李白。各位,杜甫能那么写吗?送给喜欢的人一首诗求交往,却在诗中说对方「痛饮狂歌空度日」,「空度日」可不是个好词儿啊,用来自谦还可以,要是送人这样的句子,恐怕有批评口吻,未免不太合适吧?「飞扬跋扈」倒是可以当成褒义词来用,「为谁雄」又怎么解释?所以,此处一定要考虑到,两个人还不熟,这是杜甫主动示好李白的开始,他在这里打了一张性情牌,意思是:你看,我现在痛饮狂歌、整日空虚、飞扬跋扈,为谁而雄?还不都是为了李白你吗?

杜甫是个对交往感受很敏感的人,对李白也不例外,他对李白的对话口吻是逐渐深入的,等到混熟了以后,就可以写「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这么推心置腹的句子了,而刚开始接近的时候,一定是试探性、使用各种手段的。再比如说,杜甫对道教只是具有一般的关注,但是在李白面前总是有意无意地提一提「青精饭」、「大药资」什么的,这又是一张兴趣牌——他的出牌真是层次复杂、用心良苦啊!

但是李白对杜甫又如何呢?很显然,玩伴而已,深交的兴趣不大。同游的阶段李白给杜甫写了两首诗,都是五言八句,四平八稳。仔细看看,杜甫给李白的诗,几乎每一句都从两个人的角度入手,「亦有梁宋游」、「怜君如弟兄」,可谓将心比心。而李白的诗呢?「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这是前六句,哪里有杜甫的影子?说是赠别,哪里有一点点惜别之情?最后两句最可气,「飞蓬各自远,且饮手中杯」。哎,倒是终于点题了,只是,这未免也太敷衍了吧!怎能不使人心凉?想想两个同样处于「飘蓬」状态的人,杜甫写得可是情真意切,希望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可李白呢,态度却是:飞蓬就飞蓬吧,你飞你的,我蓬我的,赶紧干了杯中酒,别的就不要再说了。

李白只给杜甫写过两首诗,其实认真算一算,也就是每首诗的最后两句是算数的——总共4句而已。另外的两句是「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哎呀且住,莫要被它骗了,李白对朋友给出流水一般的思念,那可是有很多次的,一点也不稀奇,他对真正倾慕的朋友会怎样写呢?「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这才是真爱,直爽率真,大声表白。总有人说李白写过一首《戏赠杜甫》的诗,「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只为从前作诗苦。」很抱歉,那是假的,「卓午」「瘦生」,是典型的宋人用词,和唐人落笔毫无干系,全诗风格,是明显的敷衍八卦,与李诗特点相差太多。一首水平不高的玩笑诗,当事人手里都没有,愣是有好事者苦苦保存了一百多年,才出现在晚唐的一本八卦大全里,合乎情理吗?《本事诗》的虚构敷衍太多,很多事例都让人无法相信。这个故事有点意思,但是不要拿它说事了,请让野史安静地回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吧。

总之,李白对杜甫的态度很像是一面镜子,能充分折射出当时杜甫在很多人心中的大致地位——主流边缘化人物:诗歌圈里的人应该很多人都有耳闻,部分的人有交往,少数的人能喜欢,真正推崇的人凤毛麟角。事实就是如此,从当时的诗选集里很能反映出这一点:主流诗歌圈选集《国秀集》、《河岳英灵集》未选杜诗,官方诗歌大全《中兴间气集》未选杜诗,小圈子同口味《箧中集》未选杜诗,这都是杜甫生前的事……直到晚唐韦庄《又玄集》出现,才终于收录了杜甫的七首作品。

自然,选集的采纳与否必然与编选者的口味有很大关系,但是,不被收录的事实却一定也反映了杜甫不受重视的尴尬地位。举个反例来说,韦庄的《又玄集》编选诗人很杂,口味很偏,所选的杜诗都是水平一般的,并不被人所佩服,但是,韦庄为杜甫安排了七首诗的名额,为全部诗人中最多,这份尊重充分体现了中晚唐杜甫地位渐高的事实。没错,杜甫生前一直徘徊在主流边缘,死后经过元稹、韩愈等人的追捧,杜甫的名声渐渐起来了,腰杆也渐渐的伸了起来。

说话间唐朝就结束了,战乱频仍,政权更替,到了宋初,一切秩序重新建立,这时候,贾岛姚合、白居易、李商隐,分别被晚唐体、白体、西昆体三派人物奉为偶像,此时杜甫又在哪里呢?在群星璀璨的唐诗人中间,恐怕也只是泯然众人的存在吧。要知道,三种诗体对于宋初的诗坛,几乎完全是垄断性的。比如说西昆体,不过就是杨亿、刘筠、钱唯演等人一边编书一边互有唱和,顺便编成集子,就变成了广大群众们极力吹捧的对象,一统江湖。什么是大V?这才是大V,搞个业余工作就能震撼文坛。并且,杨亿曾经公然讥讽杜甫为「村夫子」,一个时代的意见领袖公然发表这样的言论,可想而知,老杜在当时很难受到什么尊崇。

杜诗第一次得到极高的礼遇是在北宋中后期,黄庭坚领导的江西诗派奉杜甫为一祖三宗之祖(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这可是第一次把杜甫跟别人完全给分开,不是100分和90分的区别,是完全超然天下的,是完全独一无二的。因为江西诗派的势力太大了,于是杜甫终于成为了诗中圣人,获得了千古一人的极大声名。

日月更替,浮浮沉沉。管它好还是不好,反正杜甫是红了,当世一人,红极一时。但是,必须说明的是,这种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太主观了,它并不牢靠。红过以后,位置会变的,杜诗,像那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高的时候,自然还是诗圣,低的时候,也经常被文坛的意见领袖所打压。比如明代,「至嘉隆间,突有王慎中、郑继之、郭子章诸人,严驳杜诗,几令身无完肤」(仇兆鳌《杜诗详注》)。王慎中等人也是当时文坛呼风唤雨的人物,被贬斥者的地位可以想见,这实在是杜诗被后世不同流派所抵制的正常案例中的一个。其实这样的待遇又怎会是偶然?杜诗没有变,社会意识在变,管它前进的、后退的,群众总是容易不明真相的,有人振臂高呼,就有人乱哄哄愿意跟着走。

别说那些瞧不上杜诗的人了,就是江西诗派又如何?黄庭坚力捧杜甫,可是他捧得大多是杜诗中技术高明的部分,要知道,杜甫有情有义,而黄庭坚自己的诗写得却是薄情寡义。感情充沛是杜诗的宝贵魅力,不能理解到这一点,纵然拼命吹捧又如何?一味吹捧就是知音吗?这能谈得上是理解吗?你写的是艺术,他们和你谈的是技术,你写的是诗歌,他们和你谈的是手艺,你写的是热忱满怀,他们和你谈的是花枝招展。就像一个歌唱家展开歌喉,粉丝们关心的是演唱难度。这样真的好吗?

当然,这种诘问也是偏于吹毛求疵了,谁又能真正被人所全面理解呢?虽然只是理解一部分,黄庭坚毕竟也是杜甫的半个知音,毕竟也是把杜诗几乎翻烂,比起那些草率误读、盲目消费的人来讲,又不知好过了多少?杜甫去世一千多年以后,还有人不求甚解,带着理解上的硬伤,却能迫不及待地加以炒作,利用他做文章,极端煽情,或者说他小号逆袭,或者说他生而伟大、一点缺陷都没有,这样真的好吗?

杜甫这个人性格褊躁、说话不留余地,他爱的李白并不爱他,其他知音貌似也不多。杜甫写诗有妙笔,也有败笔,大部分诗歌走得超前了,不被时代所认可。杜甫的生前没什么荣光,是悲剧的,是死掉的悲剧,是属于自己和时代的悲剧,死后又被各种人误解、消费,其实才是真正的悲剧,是活着的悲剧,是属于读者的悲剧。

历史是温情的,实际发生的是事情,不是结论,那些散落在一千多篇作品中的细节,其真正的感受自在人心。杜甫无疑是最敏感的诗人,他究竟愿意被人一味吹捧,还是仔细体会、反复研讨、给予客观的评价呢?

死掉的悲剧无可挽回,活着的悲剧还是可以少一点的——如果这样还有一点意义的话——那就是,远离那些煽情的文字,抛开那些人云亦云的结论,别当成偶像,当成一个有血有肉的朋友,去读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白,杜甫,谁更值得爱?
杜甫在诗坛典范地位的建立,宋代这帮文人功不可没
诗中圣哲:杜甫
吴小如:北宋诗风的三次变化
胡中行题咏唐诗人
孙琴安:李白杜甫,谁的诗歌更受推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