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憾的七年
空落落的卧室里,欧阳尚文默默地收拾着父亲的遗物:照片、书法作品、信札,以及一些日常的用品。望着墙上照片中父亲慈爱的笑容,他无法相信,一向精神矍铄的父亲,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平静地离开他挚爱的儿孙。亲友们都劝说欧阳尚文不要过度伤悲,父亲在世107岁,会因为有你这样的儿子而感到开心,但欧阳尚文内心还是有许多歉疚,陪父亲的时间太少,只有短短的7年。


  这7年,他给了父亲温暖之家的归属感

  欧阳祯共四个子女,长子欧阳尚文、次子欧阳尚武、女儿欧阳亚兰,三子徐林从小过继给舅舅家。

  1954年,16岁的欧阳尚文从马塘中学考入上海公安学校,毕业后留在上海,当上一名警察。1960年,与上海姑娘庞桂芬结婚,从此便在上海扎下了根。欧阳尚文从一名普通的基层派出所民警干起,成长为派出所长,后担任市公安局科长,一直到70岁,才从公安战线退下来。

  母亲去世后,这些年父亲一直与妹妹欧阳亚兰生活在苴镇乡下。虽然其间欧阳尚文也将父亲接到上海生活了一段时间,但父亲很不适应在上海蜗居式的生活,每次住不了几天就嚷着要回老家,甚至以“跳黄浦江”“威胁”儿子。拗不过他的脾气,欧阳尚文不得不又将他送回苴镇妹妹家中。

  随着年龄的一年年加大,父亲与妹妹欧阳亚兰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欧阳祯经常无缘无故地责怪女儿,2009年,已经98岁的欧阳祯闹着要离开女儿家,独自去佛堂生活。欧阳亚兰本来就身体不好,要服侍父亲,还有自己的公公婆婆,已经是身心疲惫,加之父亲这么任性,心中十分着急。情急之下,她将电话打给在上海的哥哥欧阳尚文。

  这时,远在上海的欧阳尚文也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78岁的妻子庞桂芬于2008年突发脑出血,一直住在上海华山医院,生活不能自理,虽然请了护工,但每一小时的翻身,每天的擦洗、如厕等,欧阳尚文都要自己来处理。接到妹妹的电话,他陷入了深思之中。

  “作为人子,这些年,我给父亲的太少了,我要回如东。”他将自己的想法跟爱人说明后,庞桂芬问他:“你一个人回老家吗?那我怎么办?”

  “我怎么会丢下你呢,我要带着你回如东,我们一家人永远在一起。”爱人紧紧地抓住了他的手。

  欧阳尚文很快就开了一次家庭会议,两个孩子虽有不舍,但都支持父亲的决定。回如东的关键是没有住处。孩子们将自己的积蓄拿出来,大家凑了60多万元,在县城最好的地段,买下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因为我要照顾爱人,房子购买、装修,都是我妹妹妹夫帮忙。”一切弄妥当,欧阳尚文带着病瘫的妻子回到如东,将父亲接到自己的家中。

  “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了。”来到家中,父亲欧阳祯的第一句话竟然如此感慨。原来,长期寄住在女儿家中,他有一种寄人篱下的阴影。与女儿“闹矛盾”,也是他不想连累女儿,他想还给女儿一个安静的生活,这就是一个父亲最朴实、简单的想法。

  “老爸,从今天起,我们就要一起生活了。你准备好了吗?”“儿子,我等这一天已经55年了。”父子俩相拥在一起。带着父亲去购买四季的衣服,到超市买父亲喜欢的食品。欧阳祯享受着与儿子在一起的属于父子的两人世界。

  离开家中50多年,欧阳尚文发觉自己与父亲的交流太少了。他不知道父亲有什么喜好,不知道父亲爱吃什么食物,不知道父亲的日常生活习惯。“这一切我都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弄清楚,这样我们父子俩才能愉快和谐地生活。”


  欧阳祯是一个佛教徒,平时吃素,喜欢吃清淡的饭菜,由于牙齿不太好,饭菜都要煮得十分烂。一开始,没有摸清情况的欧阳尚文煮出的饭菜总是不合父亲的胃口,父亲吃得很少,这让他十分着急,以为父亲身体不适,胃口不好。后来,他仔细询问父亲后恍然大悟,每天炒菜时都要适当延长时间,让菜煮得烂一点,很快,父亲的饭量渐渐长了不少。

  父亲有便秘的习惯,有时候上厕所一呆就是半天,尤其是晚上,他会和父亲呆在厕所里,生怕老人摔着。老人实在憋着难受,欧阳尚文便带上手套,一点点地将硬结的大便抠出来。欧阳祯过意不去,执意不让儿子动手。“我是你儿子,做这些是应该的。”大便畅通后,父亲像一个孩子一样,依偎在儿子身上,享受着美好的温情。

  这7年,他给了父亲幸福晚年的源动力

  欧阳祯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尽管100岁了,对外面的世界仍充满着好奇和渴望。一有空,便让欧阳尚文带着他到街上去逛逛,到亲友家去看看。欧阳尚文便骑着他的电动车带着父亲东奔西走,因此,在县城的大街、苴镇的老街,你可以看到两个白发老人乘着一辆电动车的身影,“一辆电动车,载着一对180岁的老人。”熟悉的人都风趣地跟他俩打招呼。这时候的父亲满脸的幸福与自豪。

  每天给爱人翻身、擦拭完毕,爱人休息后,欧阳尚文会带着父亲到小区的广场去散散步,看到一群老人在跳广场舞,欧阳祯也跃跃欲试。“那我们也一起跳吧!”欧阳尚文鼓励父亲投入到跳舞的人群中,一招一式,学得有模有样。一曲完毕,老人仍恋恋不舍。“我们明天还来?”“只要你愿意,我陪你。”父亲兴奋得像个孩子。


  白天,欧阳尚文需要照顾妻子,不能每时每刻都陪在父亲的身边,这时候,老人在房间里便无所事事地看看电视,不时跑到客厅里转转。“父亲一定是寂寞了?得想个法子让他有点事做做,不能把老人憋坏了。”一次,他从电视上看到一则老年人书法大赛的新闻后,脑海里冒出了一个念头,何不让父亲也练练字,既消磨了时间,还能锻炼自身。他跟父亲说出来后,欧阳祯立即答允,欧阳尚文立即给自己的好友书法家吴延卿打去电话,随后又赶到店里买来笔墨纸砚,等着老师上门。

  这一学,父亲竟上了“瘾”,每天早晨,父亲便会早早地喊他:“尚文,我要写字啦。”欧阳尚文便会给他铺上纸,倒上墨,然后站在一旁看父亲写字。“父亲虽然当过小学教师,但文化并不高,书法也很一般,但只要他热爱,我就支持,还得不时说上几句奉承话。要不然,人家不练了,我就没辙儿。”欧阳尚文想起父亲练书法的镜头,心里总是充满甜蜜。

  事实上,父亲练字还真练出了小“名堂”。县委书记潘建华慰问百岁老人,来到欧阳祯家中,欧阳祯当即挥毫献上自己的“墨宝”,得到书记的称赞,老人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此后,每年重阳节、春节,县领导来家里慰问,老人都要拿出自己的“本领”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功课。看到老人如此热爱书法,潘书记总是热情鼓励,还建议老人参加县里的书法展,这让老人练字的劲头更足了。

  全县老年人书法展如期举行,欧阳祯的书法作品在最显眼的位置展出。老人的故事很快被众多人所熟知,媒体纷纷来到他家中,他的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很多熟悉的朋友都打来祝贺的电话,甚至还有外国友人前来探望学习。


  “儿子,你让我享受到了这辈子从来没有过的荣耀。一辈子在农村小学教书,退休后形单影只,没想到100多岁了,还评上了‘十佳老人’,我还能拿获奖证书,和县领导合影,这样的风光我想都不敢想。”欧阳祯拉着儿子的手,激动不已。“老爸,你真的很努力,很坚持,你的毅力也让我感动,我做得还不够,我要向你学习!”

  两双手紧紧地拉在一起,欧阳祯知道,这些年,已经80岁的儿子付出了很多、很多……


  这7年,他给了父亲梦寐以求的父子情

  “事实上,我能给父亲最多的,还是给他一份梦寐以求的父子情。我们父子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他很珍惜,毕竟他快100岁了,才能拥有一个天天与他生活在同一个屋子里的儿子。但对于我来说,真的做得还不够,与老人的交流还不多,说到底,还是没有真正读懂父亲的内心。”回想起与父亲在一起的7年时间,欧阳尚文总有一丝遗憾。“如果有来世,我真的可以做得更好些。”

  “尽管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不长,之间也有过误会,甚至争吵,但我还是坚持,你是我最好的儿子。”这是欧阳尚文在父亲去世后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父亲写给自己的信。“你有自己的家庭,还有病重的爱人……”老人的信,没有结尾,因为他一直想有更多的机会,将信写完。

  老人心里明白,这七年时间里,他真正拥有了这个对他百依百顺的长子。他可以冲儿子发脾气,但儿子总是报之以一个微笑;他可以随便地“使唤”儿子,让80多岁的儿子在烈日下,为他骑车给亲友送去两只西瓜;可以将自己节省下来的200元钱,让儿子送到在开发区福利颐养中心的老邻居;他可以在生病的时候,摸到儿子给他端茶的干枯的双手……

  老人心里清楚,儿子也有自己的家庭,儿媳又重病在床,需要照顾,孙子重孙都远在上海,一年难得见上几面。儿子心中的苦,没有人能够体会,但作为父亲,他知道儿子心里的那份牵挂,正如同几十年前的自己。为自己想得很少,为父亲操劳太多:一年四季,儿子的房间很少使用空调,而自己的房间里总是温暖如春;每周儿子定期帮他洗澡、洗衣、理发、剪指甲,按摩,将自己收拾得清清爽爽,七年间,他没见儿子添一件新衣服,而自己每天衣着光鲜,从没穿过一件旧衣;儿子从不过问自己的钱物,每月他将自己的退休金分成若干份,儿子总是骑上电动车按他的指令分送给各个亲友……

  老人心里敞亮,儿子在尽自己的一份孝道:每天做最可口的饭菜,每天早晨,牛奶、鸡蛋送到他面前,每天晚上将床铺用汤焐子焐暖,一有空陪自己到小区散步,自己耳朵不好,儿子一遍遍大声地为他读报,逗自己开心;自己行动不便后,儿子为他买来手摇床、气垫床垫……

  老人心里记得,7年时间,他共生过七次病,住过七次院,而每次都是在春节前后。欧阳尚文每次都是衣不解带侍候在老人的身旁。那些日子,欧阳尚文家里医院两头跑,料理好爱人的生活,交给保姆,带着饭菜又赶到医院。一天往返医院六七趟,7年前回乡时的160多斤的他,如今只有130斤。孙子们从上海赶来看爷爷,见到父亲苍白的脸庞、消瘦的身影,都心疼不已。“这七年间,父亲的世界就在这145平方米的房子里。”儿子说。

  收拾完父亲的房间,欧阳尚文就要带着爱人回到上海了,环顾着室内的一桌一椅、一草一木,都曾留下过他与父亲其乐融融的画面,他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父亲,你安息吧,每年我都会回来看您。

  记者 冯志明 驻区记者 陈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3岁的乞讨老人
百岁老人说健康来自心宽
百岁老人栖身猪圈 儿子受访称老人自愿[图]
百岁老人的嘱咐 ———探访98岁高龄人
夜读丨跑在春风里(有声)
我赢得了想要的一切,他却成了我永远的愧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