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各式太极拳家论如何理解“折叠与转换”


“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如何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看看吴文翰、马虹、张全亮、赵幼斌、曾乃梁等各派太极拳家的经典讲解。

 

  吴文翰:折叠转换是指导推手的原则

  “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这是武禹襄首先提出来的,是针对推手(打手)而言的。武式太极拳最讲究折叠转换。

  “往复须有折叠”,是指上肢来说的。在推手中,上肢的一来一往就需要折叠手法的衔接。推手讲究“随曲就伸”,这就需要折叠。上肢的折叠就是”随曲就伸”的具体表现一一你要曲,我就伸;你要伸,我就曲。这就是折叠。为什么叫折叠呢?汉语里讲:一曲为折,再曲为叠。因此,太极拳中把这种上肢的曲折变化,一来一往就称为“折叠”。“随曲就伸”是曲的问题,推手中还有往复变化,所以,就有了折叠。

  折叠还有打过去,收回来的意思;或者是收回来,再打过去。这些都是折叠手法。比如,我先捋化对方的劲力,接着再向对方的重心发劲,把对方发出去,这就是折叠。这种一来一往的劲力,就是折叠。太极拳中有“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的要求,这就是折叠劲。折叠劲也像人抡锤子砸东西,要先向上,再向下,这样的运行路线是一个折叠的曲线。这有利于发力。再有,一蓄一发,也是一个折叠。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具体手法上的折叠。比如,武式太极拳推手中,在掤捋挤按四种手法中还有一个“折”的手法。这个折,就是折叠。比如对方双手管住我的手肘向前推我,我在掤捋当中要有一个折叠的手法,破坏你的进攻,然后再发放。这是从太极拳十三势的手法运用上来说的折叠。

  在身法上,太极拳也是有折叠的。武式太极拳讲究“运劲如抽丝”,就是劲力是旋转着出去,旋转着回来,不是直线型运动;在身法上讲究“身正势圆”,也就是身法要中正,动作要圆活,即手法、步法都是圆活的,不是走直线的。比如,步型是之字形的,手法是圆弧形的。这些都是身法上的折叠。身法上,太极拳讲究“立身中正安舒,八面支撑”,但是,又包含着曲中求直——立身中正,是直的,但是拳势动作是圆活的。因此,“身正势圆”这一要求的本身就包含着折叠。在运用上,对方推到你的身体时,你的身体要走化,必须先用折叠劲,然后才能走化对方的劲力。这就是身法上的折叠。

  “进退须有转换”则是指下肢而言的。武式太极拳的推手是活步推手,腿上的前进、后退,是需要转换的。这里的转换,是指虚实变化,要求在进退中要把握好虚实的转换。这样身法才能稳定中正。太极拳的步法讲究虚实,不能双重,所以,在推手中,进退一定要有虚实的转换和变化。太极拳在前进和后退中,步法都有一定的尺度。比如武式太极拳的推手,进退是各三步半,进时先进前腿,退时先退后腿。另外,腿的站位也非常重要,第一步要在对方腿的外侧,第二步仍然落在对方腿的外侧,第三步则是插裆——这就是太极拳进步必是套腿和插裆的要求。因此,武式太极拳推手时,进步基本是直线,步子不能过高;退步则是之字形的,便于引进落空。以上只是武式太极拳推手的基本原则。实际运用时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况。总体来说,不能让对方绊住自己的腿,所以,退步都是之字形的,脚离地要高一些。这里的进退都需要虚实的转换。

  总体来说,折叠是对于上肢而言的,但是在手法上、身法上、步法上都有折叠。对折叠手法,许多老前辈都有自己的具体解释。我认为折叠就是”随曲就伸”,就是在手法上要能够随上对方,化解对方。转换则是指下肢而言的,就是虚实的变化。太极拳是运动的,这就需要腿上时刻有阴阳虚实的变换,就需要转换。太极图中的阴阳鱼,中间有S形的曲线,就是折叠和转换。

      马虹:不懂叠法枉徒劳

  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但它又不同于一般武术。它的技击法,强调化打结合,而且以化为主,顺势借力,造势借力。力求“以其人之力还治其人之身”。这种“借力打力”的技法,拳论中称其为“折叠劲”。即拳论中所讲的“正反相生,阴阳折叠”之谓也。故陈氏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对练拳的人有云:“不懂叠法枉徒劳”。

  何谓“折叠”?太极拳的技法中一般讲“顺势借力”。其实还有一种发力的技法叫“造势借力”,即在交手中给对方一个力,再借对方的反弹力,顺其力稍微改变一下来力的角度,而发放之,使其失势。也即老子所讲的:“反者,道之动。”就是与对方一交手即从反面入手,先给对方一种力,再借其反弹之力,顺其来力而发之。故拳论有云“欲合先开,欲开先合;欲上先下,欲下先上;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要先给,欲给先要”,从而造势借力而发力。

  例如,陈氏太极拳一路拳的第一式金刚捣碓第一动:我双手先右顺左逆向左前方加大掤劲,然后借对方的反弹力,向右后方走大捋,使对方失势;如对方欲回撤,我即随势再走左手前撩,右手前戳、右脚前踢,三盘同时并取,正好是一个左前掤、右后捋、再左前发的一波三折的折叠劲。

  又如“前招后招”一式,我先接来力顺势向右前掤,然后接对方反弹力,向左前发;左前发遇到对方顶劲时,我再变个角度向正前方发。一波三折,使对方失势。

  再如”双震脚”拳势,则为下按、上托、下拍,下——上——下,又是一种“一波三折”的上下折叠劲。

  上述三个拳势为例,即表达出“欲前先后,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等等从反面入手的折叠劲。当然,上述种种折叠劲的转换,都不能直来直去,而是走非顺即逆的螺旋劲。

  张全亮:折叠转换是太极拳运动的基本规律

  “折叠转换”是太极拳运动的一个基本规律,练习每一个式子都应该有折叠转换。

  “往复须有折叠”一般指上肢而言。所谓往复,就是一来一往。左顾右盼、上下、前后,这些都是往复。在左右、前后、上下运动中,都要有一个折叠劲力。“进退须有转换”则是指下肢,进退就是前进后退,要有虚实的转换。

  这里的转换和折叠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任何运动都有转换,而转换的方式是折叠。折叠转换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比如昼夜的变化、四季的变化,都是一种折叠转换。折叠运动是圆运动的一种形式。折叠转换的运动方式也是符合事物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运动规律的。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是螺旋式运动的,生活中,这种螺旋转换的运动形式是非常多的。比如子弹是旋转着向前运动的,车轮是旋转着向前的,钻头是旋转着向下的……。这种螺旋运动,就是折叠转换。太极拳处处体现了折叠转换的艺术,它是圆的运动。圆运动是折叠转换的一种形式。螺旋运动的力量大,效果好。太极拳能够以小力胜大力,以弱胜强,原因就在于螺旋运动。比如太极拳的先化后打,引进落空,就是通过螺旋运动产生的效果,这是折叠转换的具体体现。太极拳论说:欲要向前,必先寓有后意;欲要向左,先要向右;欲要向右,先要向左一一这就是太极拳的折叠转换,这种折叠转换呈现的是一个个圆弧。太极拳的动作,没有直来直去的,都是先有一个相反方向的意念,然后再向所要去的方向运动。这是符合阴阳哲理的。太极拳的折叠转换不仅表现在外形上,更体现在内意上。内意上的折叠转换往往比外形上的折叠转换更重要。折叠转换在外形上,是肢体转换的能力,而在内意上的折叠转换实质是练拳人明白了阴阳虚实的变化。

  折叠转换实际就是一个蓄劲的过程,是化劲、蓄劲,能加大打击力量。在推手中,折叠转换能给对方造成一个假象,让对方有落空的感觉。通过折叠转换,化解对方的力量,让对方落空,然后再发放对方。折叠转换在健身上能够激活身上的关节韧带,加大关节韧带的运动幅度。另外,折叠转换还有很好的开智效果,比如我们翻来覆去地琢磨拳术动作,参悟拳论,这就是思维上的折叠转换;而前进后退、左右转换的肢体运动,能够训练头脑,开发智力。折叠转换还有艺术趣味。折叠转换是一种圆运动,是波浪式的、螺旋式的运动。圆运动才有艺术趣味,有美的感觉。所以,太极拳的美感是体现在折叠转换上的。

  如何做到折叠转换呢?太极拳讲究轻灵自如、迈步如猫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你在运动中,一定要把重心安排好,也就是把虚实安排好,重心要落到实腿上,然后移动虚腿前进后退。在前进的时候,还要做到前进之中必有后撑,有一种对称劲。这样就能体现出步伐的轻松、自如。太极拳不是直接向前迈步,而是通过折叠转换获得一个向前的力量,然后再向前迈步。这就像拉弓射箭一样,要把箭射向前方,必然要向后拉弓弦。在手法上、身法上,也要有这种欲左先右、欲右先左的折叠转换意识。总之,折叠转换,有手法上的,也有身法上的,还有步法上的。有了这些折叠转换,步法才能稳健轻灵,身法才能旋转自如,手上的劲力才能饱满圆润。

  在推手实用当中,折叠就是引化。比如,对方的劲力来了,我要有一个化劲,要先化后打。这里的化,实际就是一个折叠。但是,这种折叠并不是对方打我的左边,我就左边向后撤。吴式太极是以进求退——打我的左边,我的右边向前进攻对方。这样的转换折叠,能使自己不容易失中,不容易出圈。太极拳论说“出圈容易进圈难”,就是这个道理。这里的“折叠转换”实际就是阴阳变化。

  在太极拳论中,有关折叠转换的论述很多。因此,我们练拳时,一定要注意折叠转换的问题。练习中注意折叠转换时,我们要注意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身体不能摇晃。在运动中,身体要端庄、平稳,不能左摇右摆、前俯后仰;还不能大起大落,忽高忽低。身法必须稳健,如果不稳健,就容易被人所乘。

  赵幼斌:折叠转换,因敌变化

  “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是太极拳论对太极拳在演练过程中运用技法要素的高度概括,也是实练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总的来说,往复与进退是运动形式,如前进后退、上下左右、快慢缓急等等;而折叠与转换是运动方法,是变化,是灵活。运用范围包括手、眼、身、步,内外无处不在,无论单操或对练均离不开这种方法。

  具体来讲,折叠的概念,就是通过肢体上两个点方向相反的运动作用力,产生好的技击效果。比如拿人肘腕,我两手沿弧线做方向相反的运动,能产生折叠劲从而擒控对方。又比如左搂膝拗步,弓步时左手外搂右手前推,作用在对方身上是两个方向相反的力。“搂”起引化、使对方偏离中心从而失衡的作 用,此时前推则轻而易举,这就是折叠的概念,有拳家说“下塌外碾”,也是此意。仅此不够,还要配合身体各部位的折叠劲,比如在弓步时两胯和腰身要同时左转,肩、肘、手同时长力方可。

  这里要注意的是,折叠劲的使用必须守中。守中就是相反方向运动的两点要围绕着腰脊“走”,才能有力灵活。比如左搂膝弓步两胯左转(此时左胯旋向后,右胯旋向前),左胯与右胯两点要留意围绕着腰脊和尾闾守中旋转,同时腰身、两肩也须如此。只有这样做,折叠运动产生的分解催动力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否则只是扭胯扭身,毫无实质性作用。需要再说明的是,在弓步搂进时,腰脊的变化是由曲卷状态到伸展状态的运动过程,起气贴于背,劲施于前的效果,这是腰脊的折叠。

  所以,折叠是实用的技术方法,是阴阳、虚实、刚柔、吞吐、化打变换的方法,而且是周身使用。

  转换的概念,直解就是要变化。“进退须有转换”,进退什么?如何进退?转换什么?如何转换?如不深究,仅从字面上看,是个一看都容易明白的问题。但是,如果用它来指导具体动作行为,也得说出几点来。这里我简单归纳几种看法,供参考。

  (一)“进退须有转换”是说在前进与后退中,通过身体重心的移动,脚步的变化,虚实的变化,使我在动态中保持最大的灵活性、适应性、稳定性。比如搂膝拗步进步时,先要前腿外摆脚尖、弓步沉坐、分清虚实,才能做到后脚迈步似猫行,轻灵稳健。

  (二)“进退须有转换”也可理解为不单是腿部的前进与后退,也应包括身法与手法在进退中的转换,就如同折叠不单是手法上的折叠,也包括身法、腿法。再以搂膝拗步进步为例,它不仅指腿法上要有虚实的转换,同时腰、胯、身也要随之转换平衡,作用在手法上亦须转换虚实,才能上下完整一气,置换得灵。

  所以,“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这两句话贯串起来看,我认为既有个性区别,也有共性相融。“往复须有折叠”侧重手法,“往复”表达了手法动作的可变性、循环性、粘连性、紧凑性;“折叠”则强调了在这种动态中使用的基本技术方法。比如两人推手粘连黏随地掤捋挤按,就是典型的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侧重于腿法,“进退”是前进后退,“转换”反映的是灵活稳定的动作调整性。比如两人推手不能只是手法上的“往复须有折叠”,更须腿法、身法上的“进退须有转换”。再如对方按进,我后坐捋化,如不加上腰腿相适应的转换,整个身体就会上下分离,左右失灵,易被人制。其共性在于往复与进退、折叠与转换,也并非对手法或腿法有严格的界定和区分,是共有共用的属性。往复与进退可以是上下整体的宏观运动形态,折叠与转换更可以是周身每一细处的阴阳、虚实、开合、收放的折转变化。这两者共同组成空间立体的有机配合,并使变化寓有形于无形之中,是“往复与进退、折叠与转换”拳法的实质技术要求。

  总的来说,“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就是视敌变化因势而为,往复须分阴阳,进退须转合,机由己发,力从人借,做到“柔身百折若无骨”,以达到我之守中用中于主动,破坏对方中定于之先这一目的为要义。

  曾乃梁:做好折叠转换的三点要求

  折叠转换,实际是太极拳动作之间的衔接问题。不仅陈式太极拳有折叠转换,其他所有流派的太极拳都要求折叠转换。陈式太极拳快慢相间,蓄发相变,所以在折叠转换的形式上表现得更明显、更突出。因此,我们练习太极拳要注意衔接的合理性,应该体现出衔接流畅、运转灵活、稳健圆润,表现出太极拳动作的协调完整性。具体讲,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虚实含展,以腰为轴,圆润灵活。

  在动作转换衔接中,要体现出三个字:稳、灵、圆。稳,就是要沉稳;灵,就是要轻灵;圆,就是要圆润,或者是圆活,不留死角。因此,我们练太极拳时,在衔接转换中,不能强扭硬转,这样动作呆板。比如“右掤”接“左捋”时,初学者容易直接就捋下来,动作显得呆板。应该是在掤完后,腰部微微右转,引领上体右转,右臂、右腕也微微向右旋转,然后,左右手一起向左下捋。这就是一种折叠转换。就像书法的运笔转折一样,要圆润饱满,灵活沉稳。转动时,不能不动腰单纯用手来转动,要注意以腰为轴,手引劲。所谓“手引劲”.就是梢节领劲。太极拳的动作大都是通过手表现出来的,有“形于手”的说法。“手引劲”和“腰为轴”,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有些人往往只是注意了腰为轴,忽略了梢节的领劲作用,这样动作也不可能做得饱满圆润。手的引劲和腰的运转要配合起来,这样动作的衔接转换才能圆润饱满。

       “虚实含展”是说要有虚实开合的变化,比如右掤是实的,左捋是实的,但右掤转左捋的衔接转换是虚的。虚实变化,要表现出“运柔成刚”。含和展就是开合,也是一个虚实的转换,要有阴阳的变化。太极拳阴阳变化是总纲,在阴阳变化中,有不同劲力的体现。有人练习太极拳时,不懂得转换中的虚实变化,做出来的动作就没有韵味,体现不出太极拳应有的劲道。比如做“左搂膝拗步”,左手搂,右手在运行的过程中是斜着向前的,到定点的时候,有一个沉腕舒指的动作;在身法上要松腰沉胯、沉肩坠肘;在运行中要柔,落点要有一点刚,出“柔行气刚落点”。在动作的运行中,要表现出太极拳刚柔变化。这样,才能体现出太极拳的折叠转换,体现出功力。打太极拳每个动作要做到位,然后有一个折叠转换接下一个动作,衔接就比较合理。如果没有刚柔变化就体现不出折叠转换。其次,在虚实的转换过程中,要稳中求灵,灵中体现出稳健、轻灵、圆活。

  (二)要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前先后,欲后先前,欲上先下,欲下先上,变化巧妙。

  这些都体现了太极拳的折叠转换。比如24式太极拳的“白鹤亮翅”接“左搂膝拗步”,如果右手直接下捋,接搂膝拗步,没有折叠转换,这样的衔接就不合理。应该是先微微含胸,身体左转再右转一一欲右先左,最后左推,这里的动作运行路线是左——右一一左。这种欲右先左、欲左先右的动作方式,就是折叠转换。这和书法也是一样的,比如写一个横,是“欲右先左”藏锋入笔,中锋向右行笔,收笔时要向左回锋。这就是变化之中见精神。这样打太极拳,动作的衔接才能合理,动作才能圆活、灵动。

  (三)左右变化,衔接流畅,中正安舒。

  在左右动作的变化当中,衔接要流畅,做到左顾、右盼、中定。当然,要视具体动作而定。有些动作是先左后右,有些动作则是先右后左。在照顾到左和右之后,再达到中定。这样,动作才能饱满圆撑,舒展大方。有些太极拳练习者往往会出现“缺左”现象一一注意了右边的手脚,忽略了左边的手脚,我把这种现象命名为“缺左”现象。这样,动作就不饱满。比如24式太极拳的“野马分鬃”接“白鹤亮翅”,有人直接就跟步、云手、右转,然后转身,这里缺一个左。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跟步、云手时,以腰为轴,身体有一个微微的左转,然后后坐,右手领劲右转,活步转身,掤臂,形成白鹤亮翅定势。这里有三个分动,一个是跟半步,腰带着微微左转,右手往左上引领;一个是后坐,右手领起来右转:第三步是转身,两臂对拉,形成“白鹤亮翅”。这里就体现了左顾、右盼、中定。所以,练习太极拳,要注意左和右的对称,不管是“左一一右——正”,还是“右一一左一一正”,都要注意到相反方向的对称劲,然后再做到“中正”。这样才能做到动作的折叠转换,衔接饱满圆撑。

  总而言之,折叠转换要注重以腰为轴,腰为主宰,衔接中体现出虚实变化。要求流畅之中见变化,沉稳之中见灵活,圆润协调,完整一气。做到这些,太极拳的动作之间和动作组合,或者练习一个段落,以至于整个套路,就能很好地体现太极拳理,提高演练水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理解太极拳的“折叠转换”:曾乃梁、吴文翰、张全亮
如何理解太极拳的“折叠转换”
论太极拳盘架
怎么样练习太极拳的听劲?
太极拳的双重,怎么克服?
名家解经典 | 虚实分清,节节贯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