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克亮:“元宇宙”究竟是什么鬼?
userphoto

2022.06.24 上海

关注

刘克亮|风变科技创始人兼CEO

日前,亚布力论坛第二十二届年会在黑龙江亚布力召开。刘克亮做客【青年论坛】,作了题为“元宇宙是什么鬼”的演讲,阐释了他对元宇宙的最新理解与思考。

刘克亮认为,“元宇宙”是数字世界发展到新阶段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数字文明不再是一种工具,而是变成了一种主体,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强调,在物质世界难以实现的“按需分配”问题,能在数字世界里得到充分解决,并能最大程度地惠及每一个人。

以下为演讲内容(有删节):

我刚拿到“元宇宙”这个演讲题目时,心里充满焦虑。焦虑并不是因为演讲本身,而是因为大家对 “元宇宙”的基础定义,存在巨大差异。有人认为元宇宙是头号玩家和塞尔达游戏中的开放世界;有人认为元宇宙就是在现有的互联网下增加AI、AR/VR技术;还有人说元宇宙是区块链之上的互联网。我发现他们似乎并不是在回答什么是元宇宙,而是在分析元宇宙与互联网的区别是什么。

我的美术老师曾告诉我,画“鬼”最容易,因为全世界没人认识“鬼”,所以怎么画都是对的。他的这句话给了我今天站在台上的勇气,因为无论我怎么讲元宇宙,你们都不能说我是错的。那么,到底什么是元宇宙,我是如何理解元宇宙的?

很多人认为的元宇宙与互联网基本类似,甚至强调它只是增加了空间感的下一代互联网。但有些基础问题需要厘清:比如,元宇宙和互联网相同的地方是什么,它们有哪些基本规律?通过对这些基本规律的思考和洞察,我们能否预测10年、20年之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要讨论人类对数字世界开发的下一站是什么?我们不妨开一个脑洞。未来人类可能会登上火星,可能会发现很多矿产资源并把它们运到地球上,接着开始发展火星间的竞争贸易,终有一天,人类会在火星上建高楼,把火星建立成人类的第二家园。

还有一个人类探寻新世界的鲜活例子,美国是怎么建国的?最初英国人跑到北美想去建立殖民地,到后来英国和北美开始发展起贸易,再之后美国开始建国。其实一开始英国只想着能否把北美大陆当成工具,把这块大陆上的东西运回英国,认为这就是美国的价值。但最后的发展结果是什么?后来美国不再是工具,而是成为了人类文明的重要部分;正如未来火星也可能会成为人类的第二家园。

同理,过去大家一直强调互联网的工具属性,看中的是互联网为物质世界带来的是什么;但“元宇宙”描述的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数字文明不再是一种工具,而是变成了一种主体,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区块链、XR等技术能让数字世界真正到来,并让数字文明更加直接地服务于人类文明。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着自身优势。

不同于物质世界,数字世界需要思考更底层的问题,掌握基本规则,不能生搬硬套。我认为,元宇宙是数字世界发展到了新阶段的状态,或者说是数字世界实现自己目标的新阶段。

物质世界发展最基本的特征是“转移”,所有的工厂和生产环节的本质,就是把地底下的矿挖出来变成天上的飞机。社会阶层、生产效率、资源分配等都是大家关注的核心话题。但数字世界却不同,它希望自己“建国”并能独立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部分。这种潜力源于它的特质,从出生那一天起,其再复制的成本是零。它只需要考虑如何扩散、如何洞察更多人的需求并服务好他们就可以了。“按需分配”这个在过去物质世界里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数字世界里都能得到解决,因为数字世界的产品,天然具备能服务更多人的特征。

从微观看,元宇宙和数字世界的发展过程,让人类生产了信息,这个信息通过一个媒介变成了另一个信息,然后再用这个新的信息服务于我们。这个媒介之所以能发挥出这么大的价值,是因为它在复制的过程中,并不产生新的成本。

我们过去在物质世界里会讨论整个生产的过程: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在物质世界里最关键的主导环节是生产环节。但在数字世界,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消费和用户需求。实体企业的企业家可能每天关注的就是企业的经营效率指标;但数字世界的创业者每天关注的是用户需求;关注用户是不是对某个按钮不满意,如何优化用户体验,关注以消费为主导的需求。

消费者无非是希望以更低的支付成本、拥有更多更高质量的选择。这些条件在物质世界很难同时被满足,但在数字世界里,这件事变得极其简单。数字世界就是围绕消费者需求构建出一套生产模式,用更重量级的团队来满足消费者需求。

数字世界里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所有数字世界里购买的商品价格都远低于生产成本。虽然是亏本卖,但卖家心里都有小九九:哪怕我今天亏本卖给消费者,只要未来所有人能用上自己的产品,成本就可以被无限摊薄。所以本质来说,数字世界提供的是一种新的发展思路。

我们可以用更高昂的成本及更强大的生产平台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这两种引擎持续地推动“高质量”和“多选择”的可实现性,再加上数字世界的特性,消费能够持续地供给生产,让生产进一步可持续。当生产越来越多,消费者需求也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需求特性就会由过去的“有还是没有”变成了“标准要提升”。这样一来,消费者的要求和需求会越来越高,生产厂商再围绕消费者需求进一步提升产品和服务。

从数字世界视角来看 “按需分配”,这个词就有了更深刻的内涵。我们发现,按需分配不是一个现象和画面,它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消费者的需求在被满足一瞬间,就开始产生了更高的要求。消费者提升要求,卖家也可以满足更高的要求。

举个例子,我们两年前觉得好看的电影、五年前觉得好玩的游戏,今天再看就觉得有些落伍;但如果穿上和五年前、十年前一样的鞋服,我们却能接受。这就是数字世界和物质世界在发展潜规则上呈现出的差异。

过去大家在讨论数字世界或是元宇宙时,特别希望将其“神话”,希望能告诉每个人,我们要开始拥有一个新世界了。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实这个“新世界”还只能算是一个小世界,它只能是信息计算,它的边界只能存在数字世界之中。元宇宙再怎么发展还是解决不了吃不饱饭的问题,因为米饭不是数字化。

这样说来,数字世界的边界又是什么呢?数字产品和数字平台,是数字世界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两种方式。一种思路是拿少部分的专家封装出一个专业产品,让专业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另一种思路是搭建一种平台,让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互相满足对方需求。从需求的类型分类来看,你的产品功能是能够提高消费者的生产力还是能让其更快乐。基于这两种目的,我们可以发现,数字世界里只有四种信息产品:

第一种是娱乐产品,由专业团队提供给用户快乐。无论是直播还是影视或是游戏,这些都属于娱乐产业。

第二种是社交产业。社交产业是用户和用户之间以某种方式进行连接,进而满足彼此的需求。

第三种产业是工作。数字化平台让相似的人协作在一起,能产生过去在物理空间里协作所产生不了的价值,这种新的价值增量决定了工作平台的信息。

第四种更重要的平台是教育平台。

教育在数字世界里有了更大的努力的空间,教育这个端口的发展与其他的领域有很大区别。其他领域能让老百姓过得更开心,或者让大家工作效率更高,但教育能彻底改变“人类”的进化模式。随着数字化教育产品的发展,人的能力快速变强不再是一种想象,当人类这一物种能够有更强的能力快速解决各种各样新的旧的社会难题,这是最直接的能推动社会发展的方式。

扎克伯格在他的宣传片里也得出了类似结论,他也认为社交、娱乐、工作、教育是数字世界的四大产品分类。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在四大数字产品的分类中,扎克伯格花了更大的篇幅介绍“社交”和“娱乐”,而在介绍“教育”的篇幅却最短。在描述“教育”篇幅时,他举了个例子说,小朋友们可以用VR设备来观测天文星系。但显然数学、物理不可能都用这种方法来教授,说明人们在当前对于元宇宙世界里的教育的想象还是太狭隘了。距离终局,我们还有非常多的工作需要去做。

一旦未来的数字世界开始按需分配,“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如果它也能按需分配,又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工业革命以前,“教育”和大众没什么关系,教育最初的存在是为了服务于宗教和阶级统治,它是极小部分人的奢侈品。但直到工业革命之后,需要更多的人参与社会生产,教育开始松动,教育资源实现半开放式;把人送到工厂里变成工人才能参与社会生产。遗憾的是,直到今天,孩子们所需要的教育资源和他们所获得的教育资源,很大程度上来说,并不对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每个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人人都具备全能学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还是用过去物质世界的传输方法、用手工业的方法来发展教育行业,那么教育供给就会极其稀缺,好学校就那么多。教育的供需矛盾依旧存在,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一旦得不到解决,又会演化出很多新问题。

但随着数字世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是否有可能实现教育资源的大规模供给,让每个人都能获得好的教育?当孩子们在孩童时期写下的“未来我要成为一个宇航员”的梦想时,他们就真的能10岁、15岁的时候有机会去接触空气动力学,那么梦想才不再是空想。当教育发展到一个高度的水平之后,它真正能带给世界的现象就是拉近每个人与梦想的距离,“梦想”也不再是一个虚幻的词,而会变成了一个又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

我们公司已经在一些特定领域里做了很多尝试。过去我们一直尝试教很多的成年人学习数字化、学习编程,用一套自动化的系统来完成自动化的交付,不用人教。通过教学的自动化让更多人掌握更多的知识。在我们所经营的几个小领域里,已经有了一些成果,我可以很骄傲地告诉大家:机器对于人的教育和教学质量绝对不比人差。

我们和一些大学完成了合作,一些非常著名的学校把自己的教学内容由老师换成了我们提供的自动化方案。这件事的真正价值不是我们公司发展了新业务,赚到了一笔钱,它意味着所有的老百姓都可以从数字化中获益。数字化平台的基本特征是可以服务于所有人。如果有一天你考不上世界最好的大学,也同样可以获得和最好的大学一样的教育资源,这就是在特定领域里完成教育资源的“按需分配”的一个缩影。

虽然这些教育数字化的探索还处在早期阶段,但我们相信“小溪终会汇成江海”,随着世界的蓬勃发展和数字化的进程,至少在教育领域,它能给所有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

回到企业本身。企业能否发展得好,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活下去的决心是否坚定,但根本动力还是来自企业家对未来的思考和探索;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在今天讨论“元宇宙”,这样一个看起来很有未来感且不太切实际的话题的原因。

责编|许加林

排版|王紫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级宇宙文明到一级宇宙文明是地球内部的多元宇宙的文明与平行宇宙文明
《羿想天开》之一百四三在大自然面前人是多么渺小
打破惯性思维促进人类 文明建设更上一层楼
「三体」中那些震撼的句子(一)
人类生存在虚拟中,其实古人早已发觉,只是我们不愿相信
人类文明倒计时,已经启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