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葡萄价格冰火两重天,卖葡萄要先知道这些

随着葡萄的着色,市场开始活跃起来,今天微信里有农民让我帮忙找客商,可有客商让我帮忙找货源,可二者始终无法对接,原因很简单,客商要的货农民没有,农民卖得货课商不要。巨峰这样,玫瑰香这样,未来的阳光玫瑰,红宝石和科瑞森也这样。

很多农民不理解,

客商毛病怎么这么多?

压价怎么这么狠,好贩子都哪去了?怎么全是瞎看不掏钱的?

隔壁老王得葡萄不比我的强多少,凭什么价格比我高这么多?

商贩也不理解

我掏钱买东西,挑挑拣拣有错吗?

我到市场上卖货,烂了坏了可都是干赔钱,标准高点有错吗?

我花高价收货,你凭什么给我往里加塞?到了城里被挑剩下的谁可怜我?

农民和商贩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依存是基于葡萄,对立是基于利益。但作为生产者最大限度的满足市场需求,生产出市场需要的产品是我们的本分,工业是这样,农业也是这样。以前的葡萄市场是卖方市场,有货就是老大没有什么标准。现在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葡萄已经进入买方市场,有钱才是老大,当然要按照市场的要求种葡萄。市场的终点是市民的果盘,市民需要的是安全和好吃,但市民的代言人是商贩,所以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商贩的利益,很多时候商贩的声音才是最大的。商贩的利益在哪?我们了解了市场的销售过程就会明白。


1.商贩收购葡萄后,要先进入摊位费高得离谱的批发市场,因为只能在这里做生意。葡萄作为生鲜类产品最好当天卖掉,如果卖不掉第二天就要大幅度降价,第三天就会烂掉。这就要求商贩必须快进快出,就算赔五毛钱卖也比烂在手里亏的少。

2.谁手里的小贩多就意味着谁的生意好,如何吸引小贩到你的摊位进货被称为“养贩子”。所以每年葡萄刚刚上市的时候,大商贩们会收购最好的葡萄并以很低的价格销售,不计较利润,甚至赔费用页在所不惜。这样小贩就会有更大的利润空间而愿意到他的摊位进货,小贩多了就意味着他的货出手快,他就可以在产地大量收购葡萄而不必担心卖不掉。当产销两端都稳定的时候,两头挤出一点自己的利润空间就不再难。

3.小贩也有自己的“熟客”,当这些“熟客”习惯和适应了这个质量标准的葡萄后,对质量的要求就只能升不能降,所以小贩也会要求大贩子收购质量稳定的葡萄,不能一车一个样。这就逼着大贩子选择货源稳定充足而且质量上乘的产地,所以这样的产区贩子越来越多,价格水涨船高。

上面三点形成一个稳定的产销链条,所以这些产区的农民为了多卖钱就主动适应市场,把精品率当做目标,于是葡萄种的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标准,长得仪仗队一般。他们还主动帮助邻居也把葡萄种的好,因为邻居家的贩子有可能和我家的贩子争货源,抬价格... ...价格居高不下原因就在这里。


那么通货产区或者说中低端葡萄产区是什么样呢?

1.城里也不都是富人,也需要价格低廉的葡萄,于是就要小贩去进便宜葡萄,也就有大贩子收购中低端葡萄。然而中低端葡萄一家一个样,质量千差万别,于是商贩就喜欢用最保险的方法,无论质量好坏一律按破烂价格收购。

2.于是农民就和商贩争执和讲价,即盼着商贩来,又恨他们压价,就有农民装箱子的时候往里掺次品... ...,这些货到了市场上就经常被小贩找... ...,收购累,卖货难,烂货多,商贩活的累,买卖做得揪心,真不如花高价收好货来的省心。于是就不愿再到通货产地收购,商贩越来越少,价格被一压再压。

3.就算一家两家有好货,商贩也会皱着眉头说市场不好而低价收购。因为他的客户(小贩)已经适应了原有的价格,就算有好货也只是出手快而不是贵,所以到了市场也难卖高价,所以这些产区的农民更没有种好货的欲望。

上面三点也是一个产业链条,不稳定而且是互害模式,农民之间争客户,农民和客户争利益,过于看中关系,门路而缺少规则和标准,多长点,凑合买,价格不行产量凑,比隔壁老王卖的好点就行。这样的思路让整个产区慢慢的走向深渊。


批发市场也不是没有“鲶鱼”。其实每年都有来闯闯的,有新商贩,也有农民自己到市场卖葡萄,搅动一点波澜后,要么被同化要么退出,仿佛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不断地打压新人的生存空间。

1.老王发现对面来新人了,葡萄质量很好,价格也不高,自己的小贩跑过去围观和打听,偶尔也有进货的。于是老王就把自己的价格降下来,降到和对面一样,于是小贩就都回来了,毕竟新人不一定干几天,老王这里可是老关系,万一得罪了以后进不到好货自己的生意可就受影响了,价格一样还得找老伙计。

2.老王在这块经营多年,方方面面的关系都很熟络,但他不屑用非商业手段竞争,他让产地的代购连夜再发一车葡萄过来,代购是多年的合作伙伴了,办事很靠谱,于是第一车刚买完,第二车又到了,还是那个价格。老王给每个小贩多一箱货,钱不够也无所谓,下次一块儿,于是小贩都进足了货走了,对面基本没卖,市场没什么人了。

3.第二天小贩似乎特别少,货也不新鲜了,小贩看不上,所以降价也不好卖。老王似乎未卜先知,今天没怎么上货,倚在躺椅上睡觉,老婆在玩手机,悠闲得很。其实小贩因为昨天多拉了一箱所以今天来的人少了些,新人怎么能知道?总不能眼看着烂掉吧?要么当破烂卖被小贩捡便宜,要么出市场上马路面对城管,要么烂掉还要交卫生费

上面三点称不上产业链,但对新人的打压是一股合力,新人其实是在和一个利益团体,一个产业链在竞争,没有相当的硬实力很难撼动这个利益团体。这是现行的流通体质造就的利益团体,个体的力量很难拧过趋势。


了解葡萄的销售过程有助于我们分析市场,这样的分析和官方宏大的分析报告不同,更注重细节,也更微观。面对短期内很难有大改变的市场,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应对措施,我们比别人快一步,早一点,生存的空间就可能会大一些。

首先是大家最关心的品种选择方面

以我以前的经验,盲目选择新品种的朋友赚到钱的不多,“随大流”种植的赚到钱的朋友反倒多些。原因很简单,

1.太新的品种市民不认识,也懒得打听购买,商贩就更懒得收购。

目前在市民眼里熟悉的葡萄无非是巨峰,大巨峰(藤稔),黑巨峰,玫瑰,提子,市民才懒得学习和认识品种呢。想尝尝商贩不让,不尝尝只能买认识的,这样新品种就很难有市场。

商贩也没有魄力和心情帮新品种闯市场,毕竟老婆孩子房租随时等钱,不敢也没有精力做。就算拉回来一点试试,那也得在收购价上把未知的风险留出来,压价压倒你肉疼,肝疼,骨头疼。

2.超市的水果摊位要么承包给商贩,要么做品牌产品,咱们普通农民有多少精力做品牌?就算注册个品牌,超市的费用和账期... ...

既然不好卖,干嘛要种,别人闯出市场我们跟不行吗?老品种只要品质好就会经久不衰,新品种蹦跶几年后,大浪淘沙会淘汰大部分,炮灰多还是赚到钱的多?

我觉得种葡萄同样适用二八定律,质量好占80%品种只占20% 。种葡萄不容易,走的稳当点别当炮灰就行。

其次是口号喊得响但容易被漠视的质量意识

1.质量这东西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从优质.到精致.再到极致,葡萄管理上可以凑合一点,但市场不会凑合,价格也不会凑合。

商贩要求利润最高,最好卖,风险最少,物美价廉只是市民的梦想,一分钱一分货才是硬道理,能同时满足这三点的唯有精品葡萄,所以利润比价格更重要,好卖比利润更重要,不烂在手里比好卖更重要。

2.个体的竞争力在产区面前微不足道,身处优质产区比自己种的好卖钱更多。如果你周围,你们村,或者你们那个产区葡萄都好,那就意味着商贩多,价格高,想不赚钱都难。这就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其实每个种葡萄的朋友都在想质量意识,但实际操作中却经常跑偏,质量就像一辆大车,起步太慢,太难,而且一个人的力量很难拉动,于是和优质产区的差距越来越大... ...

很多时候我觉得干就比不干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吧,愿大家的葡萄都能慢慢好起来,贵起来!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有音频讲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情坐上过山车,价格再次下跌,超一半没卖出去,要亏本了
2012最值得关注的中药材品种(党参 黄精 粉防己)
山东苹果价格出现上涨,和西部产区并驾齐驱
果农不切实际盲目要价,从果农到商贩到底谁赚钱了
骗子如何在朋友圈卖口罩? || 焦点
2019年川麦冬产新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