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建科普:雀替造型历史演变一览


雀替是中国古建筑的特色构件之一。宋代称'角替',清代称为'雀替',又称为插角或托木。

置于建筑的梁、枋‍与柱子相交处,作用增强梁枋的荷载力;减少梁与柱相接处的向下剪力;防止横竖构材间的角度倾斜。‍




01·北魏雏形


雀替是一种成熟较晚‍的构件和制式。它的雏形可见诸于北魏,但是到了宋代,还未正式成为一种重要的构件。

(大雀替)

最早期的雀替横向跨度较大,南北朝时其长度占明间面阔的三分之一,朝代愈后其‍长度亦逐渐缩短,唐代建筑上不用雀替,宋、辽、金、元的一些高级建筑上也有不用雀替的实例。‍‍‍



02·宋元时期


这个时候它还只是柱上交托阑额的一根拱形横木,所起的装饰作用很小,并不受人注意。宋代以前,雀替基本上是拱形替木,有两种基本形式:楔头雀替和蝉肚雀替。

(楔头雀替)

宋元时期较为盛行楔头雀替和蝉肚绰幕。楔头绰幕是一种装饰极为简单的雀替,仅在其尽端雕刻出两三根线条,形成几个瓣状纹。

(蝉肚绰幕)

而蝉肚绰幕的‍雕刻稍微多一些,它的特点是在其尽端刻出连续的曲线,看起来就像是蝉肚形状,所以叫做“蝉肚绰幕”。

(底部斗栱)

这两种雀替形象,虽然有一些雕刻,但是还都非常简单,而元代之后的雀替纹饰渐渐地丰富起来。元代的‍蝉肚造型最繁复,从明至清的蝉肚造型逐渐变简洁,但在底部另加一斗一拱。‍‍‍


03·明代时期


从明朝开始,雀替的前端部出现了鹰嘴突样式,鹰嘴突的造型在清代最显著。明代之后雀替才广泛使用,并且在构图上得到不断的发展。明以后逐渐运用雕刻工艺,但主要是卷草纹样,造型也相对单一。

(卷草石雀替)

由于明清时期营建制度异常严格,等级森严。在建筑的规模、造型、用料、雕饰、色彩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绝对不可越制。又由于中国各地在地理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材料工艺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体系。‍

(雀替)

雀替到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精选材质,相适而用,雕刻技法集深浅浮雕、镂雕、圆雕之大成。形式多种,兼容南北各派,既有宫廷雍容华贵风格,又有江南书卷之气以及各种民俗风格。‍‍


04·清代时期‍


明、清的雀替不仅彩饰,还浮雕卷草和龙等图案,到清代,雀替发展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构件。

(龙纹雀替)

清代时的雀替,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肚”部的曲线越来越缩减、“肚”的面积渐渐减小,而头部相应地越来越大,并且头部给人的感觉是突然间下垂,形象上的改变非常明显。

(麒麟雀替)

雀替从力学上的构件,逐渐发展成美学的构件,就像一对翅膀在柱的上部向两边伸出,一种生动的形式随着柱间框格而改变,轮廓由直线转变为柔和的曲线,由方形变成有趣而更为丰富、更自由的多边形。

(龙凤雀替)

雀替纹样也有龙、凤、仙鹤、花鸟、花篮、金蟾等各种形式,雕法则有圆雕、浮雕、透雕。‍



雀替在明清时期发展鼎盛,却也在明清之后逐渐落寞,寻常建筑上已经看不到雀替的踪迹了。现今中华艺术复兴,仿古建筑兴起,雀替也在各式仿古建筑上绽放新的生机。

南古古建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古建筑厂家。专注装配式仿古金属建筑构件:如斗拱、藻井、雀替、屋檐的生产与定制,外形与结构符合制式比例,且样式精美多样。

厂家直销,保质保价‍!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建中国之卷杀~建筑理论小知识
中国古建筑特点及主要结构形式
中国古建微观 · 雀替
仿古建筑古韵悠然
雀替:中国古建筑细节处的大美之色
古建 砖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