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夷陵之战未开打孙权为何就赶紧求和退还土地?刘备为何还不答应?

夷陵之战开打之前,孙权有向刘备求和了吗?

查《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并没有提到。

《三国志·蜀书·先帝传》里面倒是有讲了,说,刘备恼怒孙权偷袭关羽,准备兴师东征,于章武元年秋七月,亲自统兵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

《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也有提到,可作为印证。说诸葛瑾跟随吕蒙征讨关羽建功,封宣城侯,以绥南将军的职位代替吕蒙领南郡太守,镇守在公安。“刘备东伐吴,吴王求和”,吴王孙权的求和信就是由诸葛瑾执笔写的,信中大意是说:关羽与先帝(汉献帝)相比,您觉得谁更重要?荆州与天下相比,您觉得哪个更重要?当务之急是先替先帝报仇呢还是先替关羽报仇?当务之要是放眼于天下呢还是着眼于荆州?分清其中的轻重缓急,事情就好办了。信写得大义凛然、不卑不亢。

刘备对诸葛瑾这封信置若罔闻,根本不听。

不管如何,战前孙权向刘备求和之事是有的,但压根儿没提到退还土地!

所谓“孙权退还土地求和”之说是从哪儿来的呢?

来源于《三国演义》第八十二回。

在《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的记载中,诸葛瑾只是奉孙权之命给刘备写了封求和信,没有亲见刘备。

《三国演义》为使情节富于戏剧化,写诸葛瑾专程出使蜀汉,拜见了刘备,和颜悦色,口中颂称:“今吴侯令臣为使,愿送归夫人,缚还降将,并将荆州仍旧交还,永结盟好。”刘备断然拒绝,恶声恶气说:“杀吾弟之仇,不共戴天!欲朕罢兵,除死方休!不看丞相之面,先斩汝首!”

不难看出,《三国演义》是在《三国志》的基础上夸大了孙权为求和而让出的利益,目的是衬托刘备与关羽桃园结义的手足之情。

但这不是事实。

我觉得,孙权如果真肯交还荆州,刘备很可能是会接受求和的。

但想想看,孙权处心积虑,终于占有荆州,绝对是百分之一千一万是不肯再吐出来给刘备的——真心不想和您刘备打仗,但您坚持要打,也可以奉陪。

所以,查《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压根就没有孙权在战前向刘备求和的记载,我们看到的只有他安排陆逊部将军宋谦等先攻蜀五屯,然后随轻重以兵应拒,再接着是“大破之”,临阵所斩杀及俘获的蜀兵有数万人,刘备仓皇奔走,仅以身免。

有意思的是战后。

《三国志·蜀书·先帝传》里记:孙权听说刘备狼狈不堪地逃到了白帝城,“甚惧,遣使请和”,这次,刘备答应了,“许之,遣太中大夫宗玮报命”。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这次也有记载相与呼应:“十二月,权使太中大夫郑泉聘刘备于白帝,始复通也。”

但比较一下二传的异同:《三国志·蜀书·先帝传》是说孙权对驻军在白帝城的刘备非常害怕,主动遣使求和,显得卑躬屈膝;《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只是说孙权派太中大夫郑泉为使者去白帝城拜见刘备,恢复双方之间的来往,不卑不亢。但在这儿,裴松之注引西晋人虞溥所著的《江表传》作了补充:孙权派太中大夫郑泉为使者,到白帝城中面见刘备,当时孙权称,近日得到了刘备的书信,信中刘备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因此东吴与蜀汉就此重归于好。即孙权肯派出使者和刘备通好,是因为刘备先写了检讨书认错。

那么,问题来了。

夷陵之战后,到底是孙权先提出的讲,还是刘备先提出的讲和?

我觉得是后者比较合理。

实际上,裴松之注引晋人张勃所撰《吴录》也有提到:刘备夷陵战败后,听闻曹魏大举兴兵,就修书恐吓陆逊,说魏军已到江陵,自己将再次兴兵伐吴。陆逊的回答简洁有力:只怕你刘备有命来攻,没命逃回。另外,郑泉出使蜀汉时,刘备曾小心翼翼地询问郑泉,问孙权为何不给自己回信?是否是认为自己得名不正?郑泉没有好声气地答,你刘备作为汉室宗亲,应该发兵攻打篡汉自立的曹魏,而不是讨伐东吴。面对郑泉抛出来的软钉子,刘备没有半点脾气,还是和和气气地同意了两家修复联盟关系。

可见,战前“孙权退和土地求和”之举是不存在的;战后求和,也是刘备低下身子先提出来的,别太过相信《三国演义》里写的东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夷陵之战前后,孙权两次求和,用意却天差地别
干掉关羽后,孙权做好了三手准备,夷陵之战刘备焉能不败!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诸葛亮为何没有极力劝阻?原因并不简单!
《向宠传》:不管怎样,总之先帝说我能!
东吴第一将军陆逊,金圣叹认为陆逊是三国第一人
【品论】《三国演义》夷陵之战中的史实与虚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