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民族及婚俗(系列二十九)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灿烂的历史,有辉煌的文明,同事她还养育着中华大地上的56个民族。

   伟大的中华民族已经走过了5000年的文明历程。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共同 开拓了幅员辽阔的国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发展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一部厚重的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国各民族诞生、发展、交融并共同缔造统一国家的历史。

 结婚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大事,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不同也就决定了他们的结婚风俗文化的不同,各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婚俗,有些婚俗文化有趣而生动,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下面小编带大家来看一下56个民族的婚俗。

29、傈傈族


傈傈族的婚姻和家庭的最基本的形式是一夫一妻制(也有一夫多妻現象),但在婚戀過程中又有其獨特的習俗。一般來講,有姑表舅優先婚、包辦買賣婚姻、轉房婚等,族外婚也很盛行。現時,傈僳族的青年男女基本上已婚是在自由戀愛的基礎上建立家庭。

婚俗介紹


  傈僳族世代居住在大山深處或靠山倚水之地,很少與其他民族通婚。締結婚姻的就是本氏族内的人,但不是同一家族内的人。雖然一些地方曾遺存原始的轉房習俗,但爲數很少,演變的也快。普遍的婚姻形式就是一夫一妻制,且遵循男娶女嫁、幼兒與父母同住的習俗。



  1949年前,男女青年在節慶歌舞中可以自由結識,但婚姻締結對象的選擇卻隻能顺從父母的意志,有的自由戀愛者隻好以逃婚來實現自己的願望。1949年後,包辦婚姻逐漸轉變爲自由婚姻。傈僳族是個尚酒的民族,求婚時,以酒爲禮,媒人斟酒給女方父母,女方父母喝下了酒,就意味着同意了婚事。


  據說傈僳族音節文字創造者哇忍波年輕時因家境貧寒,無酒求親,親事一度擱置,後來幸虧舅舅送來了酒,才得以締結姻緣。這酒顯然是通向幸福的一種橋梁,是傳情達意的媒介。雙方決定姻緣後,男方還要送上聘禮,由媒人作中介議定,以牛爲象征性的名目,實際上往往以鍋、酒、布、獸皮等代替,有貧寒者甚至無替代之物,但也可以在婚後補送。送過聘禮,便選一個日子,男女雙方家人親戚聚集在一起,又以酒爲願。定婚者所喝之酒就稱“同心酒”,以此象征心與心相連,再難以分離了。


  擧行婚禮時,男女雙方家庭宴請賓客,迎親隊伍帶酒、饅頭、豬肉和象征着光明的松明往女方家,隊伍中心有舅舅和媒人。到女方家後,迎親者邀眾對歌跳舞,成一種熱鬧的氣氛。次日,新娘離家,多由母親陪送,送親隊伍相隨,有的還邊走邊歌,在男方家門口又要隔門對歌。新人進門,拜認公婆。此後歡宴賓客,到晚上,就在院中燒燃篝火。村人圍火歌舞,常常酒酣歌暢,舞樂人樂,不知夜深。  

結婚過程
  

     僳僳族婚慶習俗

       傈僳族青年男女談情說愛,聯繫感情的方式大多借助於傳統的唱歌對調方式。當地流傳着這樣一句話:'沒有一個好嗓子,休想找個好媳婦。'可見,唱歌對調在青年男女婚戀生活中多麼重要。青年男女通過勞動生產、逢年過節、 參加婚禮、慶賀豐收、社會集會、生意往來以及串姑娘等活動,認識了對方,並產生了愛慕之心,就可以尋找機會與對方對歌。 如在小路上相遇,在溜索旁相逢,在四間勞動,在密林中砍柴,都可以背過身子,手扶耳朵,向愛慕的人丟一首歌過去。對方聽到後,就會對回歌來。這樣一來一往,互問互答,兩人間感情的距離就越拉越近了。


  傈僳族擧行婚禮的頭一天,新郎打扮得整整齊齊,身披彩帶,由媒人陪同來到女方家娶親。到了女方家後,新娘卻躲了起來,要讓新郎到處去找,可找來找去就是找不着。這時,新娘的一個女伴會來告密,新郎總算找着了新娘。找到新娘後,娶親者受到女方家的盛情款待。當晚還要展示新娘的嫁妝,嫁妝中要有一個櫃子,里面裝着十套花裙子。


  第二天早飯後,女方家組成熱鬧的送親隊伍,抬、背着嫁妝,由新娘的舅舅背着新娘,在鞭炮和火鎗聲中離開女方家。此時,新娘表示不忍離别父母姐妹,要禮儀性地哭泣,但哭聲一般持續不長,賓客就唱起(送親歌)。可以說,新娘是在歌聲和哭聲中上路的。到男方家門口時,從竹樓到庭院,到處都聚集着男方迎親的人。人們分站兩旁,用隆重的禮節來迎接新娘,歡迎送親的客人。


  新娘進了男方家的竹樓後,女方家送親隊伍中走出七八個健壯的小夥子,他們圍着男方家火塘跳(跺腳舞),以象征性地檢查新娘住的竹樓是否牢實。跳完後,送親的人們才進屋子就坐。 這時候,圍坐在火塘邊的老人一邊喝酒,一邊唱起了傈僳族的(創業歌),以歌聲教育新人不忘民族的歷史,不忘恩負義祖先創業的艱難。接着,男方家的歌手和女方家的歌手開始對歌。時而個人對唱,時而一個領唱,眾從合唱,隻聽歌聲陣陣,此起彼伏,並夾着陣陣的歡笑聲,把喜慶的氣氛渲染得很濃。歌手們演唱時右手搭在歌伴的肩上,左手放在耳根的下部,隨着曲調的節拍一左一右地擺動,所唱的曲調明快活潑,鏇律優美流暢。


  婚禮這天,女方家送親的人們在男方家受到盛情款待,除酒内盡量享用外,男方家的人還一撥一撥地過來敬酒、勸酒,致使不少送親者成了醉翁。送親者喝醉的越多,男方家越覺得樂,甚至會成爲美談。
  


                僳僳族奇特的婚俗

       第二天早上,送親的人們返回時,男方要托他們帶一些酒肉給女方父母,鑒於擧行婚禮的當天新婚夫婦不同房,所以第二晚上新人同房之前,要請一老人在火塘邊持酒爲新人祝福:'世上一切蟲魚鳥獸都是成雙成對的,但願你們夫婦白頭偕老。'婚後數天至十多天,新郎陪新娘一道回門。 回門時,新郎要帶去豬肉、包穀粑粑、三腳架等物送給嶽父家,同時要在嶽父家幫助幹十餘日的活才能擕手返回。返回時,母親會送給做了新娘的女兒一隻雞、一口鍋和鐮刀等物,以祝福新人的家庭吉祥幸福。 傈僳族歷史上曾有搖籃婚配、互換婚和搶婚的習俗,但現在已基本絕蹟了。


  傈僳族家庭一般比較穩固,離婚的較少。如離婚,要請中間人,並刻木爲證。離婚當日要殺一頭豬,由中間人刻好木刻並灑上豬血和酒,然後男女雙方對天盟誓,就算完成了民族習俗含義上的離婚。木刻上刻有中間人的人數,並由中間人保存,如遇任何一方後悔和否認,就可以出示木刻作爲憑證。


  德昌傈僳族的婚俗很有特色,他們的婚姻至今仍然保留着古老而傳統的習俗--講究“三親”,他們認爲通過“三親”的婚姻才會完美和諧。  

婚俗特色  

簡樸誠信好說親


  說親即訂親,一般都選在農曆“七月半”以後進行。忌諱九月和冬月兩個單月。據說冬月是“出靈月”,不能提親。說親不需媒人,也不講究彩禮。多數是由男方父母或哥姐出面,帶點微薄禮品(諸如糕點、掛面等一些食品)到女方家說親。若女方家同意聯姻就會收下禮品,並把女兒的屬相出生年月告訴男方家,也好讓男女雙方借“刮且”(傈僳族蹢腳舞)和其它集體活動時見面結識,增加感情。一旦訂婚,女方家就開始忙着准務嫁妝了。


  德昌傈僳族婚禮,曆來推崇簡樸爲榮,男方不送聘禮,女方娘家不送陪奩。 

熱熱鬧鬧樂送親
 

       德昌傈僳族擧辦婚禮,大多數在農曆臘月至次年二月間,最遲不超過三月。接親時,新郎家請兩位懂禮儀、會唱山歌的男子(傈僳族尊稱“娃拿扒”即證婚人),他們各自帶上一名助手也叫“伴郎”,帶上接親禮品如白酒、糕點、掛面、草煙(也叫葉子煙)等去女方家接親。伴郎先用一支羊腿與新娘子家換回另一支羊腿,其意是姑娘隻嫁給一家,婚事成終無悔改。

                                                                                               僳僳族婚俗


  接親隊伍起程前,男方家要請一位輩分高、懂禮儀的阿巴莫(老大爺)爲“娃拿扒”念祝福語,祭告家神和祖先,同時給“娃拿扒”身上掛一條白麻布作爲領親標記(現在大多已改爲紅布),之後接親隊伍便可起程了。到達女方家時,女方家的女人們站在路旁阻擋“娃拿扒”進屋,表達對新娘出嫁的挽留,經過唇鎗舌劍之後才讓男方家的人進屋。女方家也要請一位阿巴莫念祝福語,爲“娃拿扒”再掛一條領親麻布,男女方送的兩條麻布交叉打結,意爲承諾接親。


  招待接親客人後,新娘的伴娘和嘎瑪(女山歌手)坐一方,“娃拿扒”及助手和男方請來的阿巴莫坐一方,邊喝酒邊對歌。對歌完畢,新娘叩拜父母隨“娃拿扒”及送親、接親客人一道起程。送親隊伍浩浩盪盪,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更有意思的是新娘子的父親或母親,必須一人要當送親客。大家跟在新娘子後面,一路走來一路說笑,還邊唱傈僳山歌邊跳“送親調”。


  “娃拿扒”和“嘎瑪”也即興對歌,唱婚程的艱辛、唱新人的能幹、唱傈僳族人的美好生活。


  接親無論路途遠近,途中都要休息三次以上的單數。一般第一次休息是新娘出門後在屋外不遠處小憩,第二次由“娃拿扒”根據路途長短決定在中途休息,第三次在距新郎家不遠處休息,並在此等候新郎家人來“迎親”。  

有禮有節喜迎親


  新郎家派人前來“迎親”時,“娃拿扒”將新郎家准備好的草煙(現在一般用香煙)按每人兩張(或兩支)分給男女老少客人們。葫蘆笙手們則在屋外路邊吹着“迎親調”迎接送親的客人們。然後請進屋内,男方家還要送一點禮錢給領親的蘆笙手和伴娘。新郎進屋時,送親客爲其在頭頂上架起一張被蓋作庇護,男方家人則撒上羊屎顆爲新娘驅逐從野外帶來的鬼魂及病魔,爲新娘帶來一世吉利。


  迎親儀式以“娃拿扒”和伴娘跳舞、吹奏蘆笙而告一段落。之後男方擺宴待客。婚宴結束後,新郎新娘便進行拜堂儀式。


  拜堂前,先由男女雙方親朋贈送給新人一些禮金並喝兩碗並作一碗的喜酒,稱爲喝“請拜酒”,然後丟“請拜錢”。新郎新娘並立站着,面前置一簸箕,拜錢就丟在簸箕里。丟錢的顺序是按輩分的高低,從男方家開始再到女方家。10元20元或更多數目的錢隨意丟,無論多少都能表達對一對新人的美好祝願。丟進一次錢,新郎新娘都要跪下叩頭行禮並倒酒答謝。拜堂在正堂内進行,神龕上要點松明子,置羊頭、擺4支羊腿。


  拜堂完畢後,由“娃拿扒”爲新人另取名字,這時新人雙雙跪於草席上,阿巴莫端起酒祈討吉利的封贈語。新人飲酒,“娃拿扒”則將煮熟的羊肝分給在座的客人們吃,並不停問“哪位還沒有得到羊肝?”並從神龕上取下羊頭、羊腿向家神報告。爲新郎新娘取名完畢,一對新人進正房脱下此前穿的長衫,解下新娘蓋頭。至此,所有儀式才算完成,新娘方可自由活動。參加婚禮的人們開始圍着火堆“刮且”。大家盡情歌舞,通宵達旦。次日早餐後,三三兩兩各自返家。


  德昌傈僳族結婚當晚新郎新娘不同房,而是由各自的男女陪伴同床共眠。第二天早飯後,一對新人帶上未成年的弟妹上山放羊。新婚三天後,新娘子要“回門”。“回門”一般當日返回,路遠者可留宿一夜。

             本文来源:互联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疆各少数民族婚俗 (3)
沔陽陳舊婚俗
越南人的奇特婚礼
古老婚俗
羌族婚俗中表现出的民族文化
排瑶婚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