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识窗】谭汝为:文化交融话清明

       本文原刊2013年4月4日《今晚报》今晚副刊,引用自网易网友ydcyjl的日志,发布日期2013年4月4日,特此说明并致谢忱。请喜欢的朋友欣赏。
 
文化交融话清明
谭汝为
 

清明,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何谓“清明”?宋末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说:“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就是说,到了清明时节,寒气消尽,春意渐浓,天气明朗,空气清和,雨量增加,草木萌茂。源远流长的中华清明文化,其魅力和特殊性就体现在多元交融上。

节气与节日交融。相传清明习俗起于西周时期,史有“周公作时训,定二十四气”之说。清明节,是传承至今的民俗节日中唯一一个节气兼节日的特殊例子。在农业节气与民俗节日融合基础上产生的清明文化丰富多彩,古代诗词中以歌咏清明为题材的作品,其数量大大多于其他节气。尤其是唐人杜牧七绝《清明》,可谓家喻户晓。

清明与寒食交融。在古代,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也是古代重要节日之一。在这天,人们禁火、吃冷食、扫墓祭祀等。后因与清明时间临近以及相似的祭奠风俗,于是合并同类项,清明逐渐“吞并”寒食,遂将两节合二为一。唐人韦应物诗云:“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彩绳拂花去,轻毬度阁来。”就写出清明寒食之际,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蹴鞠(踢皮球)的情景。

祭扫与春游交融。唐代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乌啼鹊躁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描写清明扫墓祭祀以缅怀先人的情景。其实,祭扫并非清明民俗的主流活动,其具有丰富文化内涵价值的,却是踏青、蹴鞠、放风筝和荡秋千等多姿多彩的内容。宋元以后,清明上坟与春游就结为一体了。人们在慎终追远、虔诚哭祭礼毕之后,即将祭祀酒菜野餐饱食,然后踏青郊游,继往开来,哀往乐回。清人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清明放风筝,不仅为游艺,且含象征义,即借放风筝将一冬沉闷之秽气掷高放远,隐含去祟致祥,否极泰来之意。

游戏与健身交融。清明时节,除踏青、蹴鞠、放风筝和荡秋千之外,各地风俗各异,如打马球、插柳、折柳、拔河、斗鸡等民俗活动也很盛行。唐人韦庄诗“满街杨柳绿似烟,画出清明三月天。好似隔帘红杏里,女郎缭乱送秋千。”描摹了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的相得益彰。

节日与农事交融。“清明时节雨纷纷”,对路上行人颇为扫兴,但却是安排农事的大好时机:农谚“春雨贵似油”,“清明前后一场雨,强如秀才中了举”,就强调了农家对清明雨的重视。

                              来源:《今晚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节气节日:清明节的六大经典文化
清明时节“语”纷纷【图
中国人的文化时间——书话千年清明
宋代人怎么过清明节?
清明节的来历、传统习俗与注意事项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