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赏图阁】用心灵去表现,许华新山水画作品欣赏
导读
山色清幽 248cm×129cm 纸本水墨 2009年
许华新长期以来坚持一种透亮明净的山水画风格,引起美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评论。作为贾又福先生的弟子,很多画家的面貌以黑、重、深沉为主要风格倾向,而许华新的作品却因与此有很大的反差而显得“另类”。其实,这正好体现出许华新深邃的创作理念和艺术思想。不仅没有违背师训,而正是导师“最大限度深入传统、最大限度跳出传统”的可贵实践。
寂 248cm×129cm 纸本水墨 2009年
在山水画创作思想上,许华新显然跳出了作为一个地域性风光画家的创作思维,而考虑更为深远的文化艺术问题,他在画面中更注重意境的营造、心灵的涤荡、情绪的传达和文化精神的呵护。不难看出,许华新作品呈现一种澄明圣洁之境,是一种不染一点杂质,不带一点毛糙的虔诚美玉之质。这种玉一般的特质是历代文人苦苦追求的境界,是画家高贵品质的外呈,欣赏之,会使观者心灵得以洗礼,由浮躁动荡渐渐归于平静、冲和乃至圣洁。
圣域 180cm×97cm 纸本水墨 2009年
一般地,黑,容易靠近深沉神秘,白,易致轻浅疏淡。而许华新的“白画”却能一派神秘沉郁,富有重量感。这恐怕是因为,不管白或黑,许华新都能以全副精力灌注之,精思用重,不苟一毫,一片苦心见于冰清玉洁之境。
许华新有很高的文化素养,有好学不倦、勤于思考的特质,他的作品的审美类型是丰富多样的,美学旨归偏于高雅超逸、质朴清新一路。他不喜消极避世的小文人趣味或隔靴搔痒的无病呻吟,而投身于积极的、可喜的、美好的境界追求,甚至是温情的、充满关怀的情感诉说。他的作品在中国优秀传统精神的基调上注入很强的现代意味,所以在品读中既能浸染文脉的延续,又能领略时代的气息,毫无陈旧之感。
厮守万年 180cm×97cm 2010年
西山冬韵 180×97cm 2009年
笔墨技巧再高,也没有盖过思想内容的重要性。许华新的艺术最可宝贵的还是那正大光明的气象,本质朴实的韵味,无丝毫邪甜俗赖之风。技法可学,而境界不可学,它不是朝夕之功,要靠长期读书思考的蒙养。许华新胸襟开阔,转益多师,问学上无门户之见,总是饶有兴致地对各种风格流派加以关注分析,体悟其中的路数,拿来可用的东西为己所用。所以他在南北游学的过程中吸收颇广、成长迅速,几乎每幅作品都有令人惊喜的进步和改善。
许华新从未间断地进行山水画的创作实践和思考,笔濡墨染中,其常常陶醉于自己营造的意境中,使心灵得以纯净、高尚。他同时期待着,通过自己所营造的境界,让更多的心灵得以涤荡。
淡 35x35cm 2014年
著名美术评论家洪惠镇先生很赞赏许华新的笔墨,指出他的用笔吸收黄宾虹的中锋法,沉着有力,苍劲浑厚。用墨善于变化,很有韵味。并对他钟情于诗书画结合的文人画给予充分的肯定。著名评论家郎绍君认为:许华新的作品笔路正,墨色滋润,有感而发,用心灵去表现,不做作。邵大箴先生则指出:许华新的画用淡墨勾擦,淡泊中见笔线功力,在意境、品格追求的前提下,注意丘壑经营和讲究笔墨语言,表现的路子是非常宽广的。吴悦石先生评价说: 许华新用笔深厚,用墨清润并富于变化,画路纯正地道,风格独特可喜。梅墨生先生认为:许华新画味纯正,有气韵生动,有笔精墨妙,是中国画路数,不是江湖市井之类野狐禅。这是我看重他的一个原因。他对于传统的学习,使他在绘画中保持了宋、元、明、清以来的传统表现技法,并小心地嫁接与融汇,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习惯。其绘画语言特点是清润。水墨淋漓又不失骨法用笔,他紧紧抓住了水墨画的两大元素。林容生先生评价说:浓密的树林,奇耸的山峰,飘游的云烟,被许华新用浓淡不同的湿笔画出,写景朴素清醇,造境充满诗意。张渝指出:许华新的作品舍丰腴而取清瘦,舍雄浑而取清傲。清清的瘦与清清的傲中,许新华的山水画便在瘦瘦的清傲中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观 68x68cm 2014年
许华新近来出了好多画面明亮白净的作品类型,引起人们的关注评论。作为贾又福先生的弟子,很多画家的面貌以黑、重、深沉为主要风格倾向,而许华新的这些有很大反差的作品尤其显得“另类”。其实,这正好体现出许华新深邃的创作理念和艺术思想。不仅没有违背师训,而正是导师“最大限度深入传统、最大限度跳出传统”的可贵实践。
合 35x35cm 2014年
许华新这一类作品其实很早就显露出苗头,再酝酿发酵、出乎性灵,逐步形成目前较为成熟的状态。在这之前他的主要创作精力还是放在对家乡桂林山水的描绘上,但以许华新的才力,显然不是一个地域性风光画家所能概括之。不少师友曾建议他画好桂林山水就很不错了,在我看来似乎多余,许华新在考虑更加深刻而远大的文化艺术问题,所以画什么题材不是根本问题,题材只是被借来发挥的“题”,关键是画家想说些什么。不难看出,许华新作品呈现一种澄明圣洁之境,是一种不染一点杂质,不带一点毛糙的虔诚美玉之质。一般地,黑,容易靠近深沉神秘,白,易致轻浅疏淡。而许华新的“白画”却能一派神秘沉郁,富有重量感。这恐怕是因为,不管白或黑,许华新都能以全副精力灌注之,精思用重,不苟一毫,一片苦心见于冰清玉洁之境。
净 46x35cm 2014年
许华新有很高的文化素养,有好学不倦、勤于思考的特质,他的作品的审美类型是丰富多样的,美学旨归偏于高雅超逸、质朴清新一路。他不喜消极避世的小文人趣味或隔靴搔痒的无病呻吟,而投身于积极的、可喜的、美好的境界追求,甚至是温情的、充满关怀的情感诉说。他的作品在中国优秀传统精神的基调上注入很强的现代意味,所以在品读中既能浸染文脉的延续,又能领略时代的气息,毫无陈旧之感。
静观 68x68cm 2014年
秋云卧谷 68x45cm 2014年
笔墨技巧再高,也没有盖过思想内容的重要性。许华新的艺术最可宝贵的还是那正大光明的气象,本质朴实的韵味。无一毫邪甜俗赖之风。技法是可学的,而境界是不可学的,不是朝夕之功,要靠长期读书思考的蒙养。许华新胸襟开阔,转益多师,问学上无门户之见,总是饶有兴致地对各种风格流派加以关注分析,想想人家为什么这么做,有没有拿来可用的东西。所以他在南北游学的过程中吸收很多、成长迅速,几乎每幅作品都有令人惊喜的进步和改善。假以时日,许华新在自己的探索之路上会有更为壮观的成果。
日午蒸云 46x35cm 2014年
华新的笔墨,比画过漓江的前辈们更为传统。用笔吸收黄宾虹的中锋法,沉着有力,苍劲浑厚。用墨善于变化,很有韵味。除去著名的前辈作品外,我所见过的当代漓江山水画,暂时还无出其右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笔墨既能坚持传统文脉又有新的创意,是很难得的。
他对诗书画结合的文人画情有独钟,在部分漓江山水画里已有表现,也扩大到其他题材和领域(例如花鸟画),这在当今的青年画家中尤其难能可贵。
厦门大学教授 洪惠镇
融 35x46cm 2014年
许华新以其独创的“积水法”,把水墨山水画带到一个冰清玉洁、江山如玉的新境界。他自觉以玉质感融入绘画,让山水之性与玉石之质内在地契合起来,解决了传统烟云之气与玉质之感在山水画上结合的难题,让柔软的水墨具有内在的硬度。面对西方艺术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通过玉质感的融入,许华新以其“积水法”很好地完成了这个传统梦寐以求的生命质感彼此通感起来的艺术形式语言。
许华新的玉质感,也为水墨带来了一种硬度。要让最为柔弱的水带来一种内在的强度与硬度,又不是水性材质之外的增添,仅凭水性本身,这个难度可想而知!但许华新做到了,他通过水的层层累积,让时间与耐心成为绘画最为内在的元素,通过加入多重的时间性,山水画的品质重新丰厚起来。
许华新的绘画既是时间的洁净化也是空间的晶体化:作画的时间性(一幅画的淡墨渲染要持续几个月),画家主体心性的时间性(对古意的体会与保持静如止水的淡然),画面对象的时间性(荒寒与空茫之境),材质的时间性(对宣纸与墨性的反复寻找与配搭)。在绘画中,许华新充分挖掘了水性的可能性,这是对水之自然潜能的发现,当水之柔软性发挥到极致,反而带来一种空白的空灵,这个形而上的空白带来了无形的厚度。此外,空白的聚集反而带来了硬朗,因为空白与山体形式的隐约结合,带来了晶体般的透明质地,是与“浑厚华滋”相对的“空寂朗润”:心游空境,静寂纯净,灵光朗现,清润素雅。
许华新的水墨画以其独有的玉质感为水墨带来了内在的硬度与晶体般的透明形式,接通了从王维到董其昌以来在雪景图上所渴望的“四时常见雪肌肤”的空明意境,并且具有“虚薄(inframince)”的内在张力。许华新直接龚贤的积墨法带来的空灵之气与荒寒之光,走向与西方光感相通的“光气融合”的绘画语言,既为水墨带来了内在的硬度,也唤醒了内在的灵光,让荒寒之古意得到了最为自然性的体现,并呈现了水墨内在的力量。许华新空寒的山水画为水墨现代性的转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范例,可以冷却我们这个过热过快的时代,可以凝定我们茫然的眼神,安息我们生命的呼吸。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夏可君
霜月35x46cm 2014年
我从发生学的意义上,看到了许华新大致的艺术脉络:自然山水→渐江→洪惠镇→贾又福。
在个人静修中,许华新首先做的就是“去物”——从特定时空中移出物象而作审美把握。由于这样的“去物”,许华新笔下的山水已很难说是太行还是黄山或者华山,它们只是许华新笔素心闲的一个符号。许华新也不是不爱尘世间的热闹,而是热闹之中,他更懂得闲的意义和力量。而这又回到了中国艺术的根系即庄子的心斋与坐忘。
如果说渐江给了许华新清寂的艺术精神的话。那么,他读研究生时的老师洪惠镇以及他现在的老师贾又福又给了他什么?洪惠镇的安静与虔敬使得许华新明白了素的意义,而贾又福取自太行的浩然之气又打开了他的胸襟。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许华新:外去眼境,内净心尘,不予不取,不爱不嗔。
在最近许华新的作品中,我既看到了浙江的清冷,也看到了吞吐大荒的气概。他把古人、今人(他的两位老师)以及自然的东西交相融合,去物之繁华,独存虚静融合之心,也就是我所说的素心。
陕西省国画院研究员 张渝
微 46x35cm 2014年
笔路正,墨色滋润,有感而发,用心灵去表现,不做作。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员 博导 郎绍君
许华新的画用淡墨勾擦,淡泊中见笔线功力,在意境、品格追求的前提下,注意丘壑经营和讲究笔墨语言,表现的路子是非常宽广的。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博导 邵大箴
夕 46x35cm 2014年
在贾又福的师生团队里,华新是较有想法的。近来华新给我突出的感觉是他有变化,这种变化不是在笔墨和技巧上,而是在观念上有所思考。我今天看了这个展览,有不小的震撼。一个画家的力度、他跟时代的脉搏是一致的,这一点很重要。华新的画里边并不刻意突出表面的笔墨张力,而是一种朦胧的整体,强调整体的笔情和墨韵。这一点跟没骨画接近。华新的画是以一个白的“朦胧体”出现的,他的烟云实际上也不是传统的烟云,它是在“朦胧体”里的烟云,虽用墨稀薄而图像造型却润厚。华新的创作有自觉性,所以他的浑厚不是黄宾虹那种浑厚华滋,他是浸润。他的技法,我认为是宿墨淡用,因为很多画面里都可以看到泼墨的效果,这个宿墨淡用也是“朦胧体”很重要的一种表现技法。我提到的“朦胧体”,像田黎明也好,李魁正也好,张见也好,都是这个时代的“朦胧体”的几个面,华新是山水“朦胧体”领域里的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今天的画家,应该拿出跟古人不一样的东西:技法,意境,或是构图,应该有所突破,华新的作品已经获得了可喜的突破。对光的运用,我认为华新用的是传统的白光,这很可贵。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导 李魁正
远寂 35cmx35cm 2014年
我最喜欢华新的作品是那种最简约的,就是洁白的那种,我觉得是最成熟的。华新的作品并没有在笔墨程式上过于纠缠,笔意上,笔墨上,并没有直接多少传承某家某派的东西,但是他出来的视觉效果确实让你看到相当地道的一个文人画的一种空灵的境界。我也喜欢华新的写生作品,同样用水,用墨,他在慢慢摸索一种得心应手的绘画状态,这种状态如果持续下去,就能够发现一个最自然的,最直接的抒情和表现方法,就等于掌握了一个“原神”似的东西,可以其中自由挥洒。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文艺研究》副主编 陈剑澜
远寂 35cmx35cm 2014年
我今天对华新的画有一个非常突出的感受,是它的画面中的光的感觉的问题。因为西方的油画有一个条件光的引入,而中国水墨画我们一直认为它是无光的,今天我我在华新的画展上看到他的处理之后,发他画面中有一种淡淡的玉质感光线,或者就是那种像月光一样的光。
在中国传统中有一个如何在澄明中使事物显现,它实际上有一种隐在的光,而这种光在过去可能由于某些谱系上的发展,并没有得到一个非常大的扩展,但是可以把它作为谱系来追溯。在华新的画中,当他用积水法来使图像、墨、线得到一个逐渐的,在画面的成型过程中,实际上是一个逐渐渗入的过程,画面本身是向内走的,而对于观看者来讲,它却是一个逐渐向你显现的过程。所以我说特别喜欢他的简笔作品,他实际上是有一个双重的过程在其中的。这其中有一个光的逐渐形成的过程,就是渗入和显现的双重过程,它有一些新的方式和新的走向。我对这个特别感兴趣,当然,华新在画冰山时有一些很独特的线性的东西,我觉得都非常新颖。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牛宏宝
右江春晓 17x68cm 2014年
许华新,笔名刻一,斋号钓溪阁。1968年生,1991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美术系。2004年硕士毕业于厦门大学美术系。2006年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工作室。2007年就读中国艺术研究院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
桂林旅游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艺术创作高级研修班”导师;北京大学贾又福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指导教师;《书画研究》杂志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术展览并获奖;作品被中国国美术馆等多家艺术机构收藏;出版著作多部;多篇论文发表于各类艺术期刊。
艺术家-许华新近照
推广艺术新势力 | 主攻学术·引领收藏·私人定制
北京墨轩臻品艺术-出品
严禁图片运营商业
版权归作者所有
违者必究
评论
1
转发
取消
发送
🍁
📷
😊
🌹
👌
🙏
❤️
👍
来源:向幸福前进的《美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许华新作品学术辑评
烟云氤氲水墨淋漓——陈淳《米家云山书画合璧卷》赏析
坚持与创造——包信源山水画近作评述
崔振宽画集丨水墨卷(一)
江南才子 | 画家· 丁杰
岳黔山:吞吐自然 意笔纵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