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读 | 他写给德国人的“求助信”,竟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珍品!

王铎像

王铎(1592—1652),明末清初书画家。他的书法得力于钟繇、二王、颜真卿和米芾诸大家,出规入矩,却又具有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尤其是他的行草书,长于布局,笔力雄健,一向为世人所重,世称 “神笔王铎”。吴昌硕赞其书法曰: “文安健笔蟠蛟璃,有明书法推第一。”启功先生也有言曰: “觉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明天启二年(1622年),王铎中进士,受考官袁可立提携,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崇祯十六年(1643年),为东阁大学士。

如此神人,也有落魄的时候。落魄,让政治上的王铎走向绝路,却让书法上的王铎得以升华。 今天要讲的这幅作品,就是他在最落魄无助的时候写给一位故人的册页。

17世纪欧洲出版的汤若望身穿清朝一品官服的画像,美国盖蒂中心收藏

这位故人叫汤若望,原名约翰·亚当·沙尔·冯·白尔,是一个德国人,精通天文历算。作为天主教传教士,他来到中国后, 化“亚当”为汤,变“约翰”为若望,还根据《孟子》中的一句话,给自己起了个字:道未。

汤若望和王铎同岁,两人都生于1592年。明朝天启二年(1622),30岁的汤若望带着一肚子科学知识和一腔热血来中国,通过两次精准的月食预测获取朝廷信任。崇祯三年(1630),汤若望由时任礼部尚书徐光启推荐,在钦天监任职。王铎那时也在礼部当差,两人曾同在观望台夜观天象。

清朝顺治元年(1644),清军进入北京,明亡。汤若望以其天文历法方面的学识和技能受到清廷的保护,受命继续修正历法。同年十一月,被任命掌钦天监事。

顺治二年(1645),王铎同礼部尚书钱谦益等开城门降清,并随清军将领多铎抵达北京。或因听闻旧识汤若望已于前年接掌清钦天监,王铎决定手书一卷相赠。

这卷手书名为《赠汤若望诗册》,原件现藏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王铎在此册里共写了八首诗, 前四首是他在崇祯年间赠给汤若望的七言律诗,赞美了汤若望的才华横溢和见多识广,抒发了自己对异域的神往之情。后四首是吟咏自己的人生,追随天子荣归朝堂,还是回归田园耕读人生?表达了自己在国破家亡、战乱频发的年代难以抉择的矛盾之情。

释文:

过访道未汤先生

亭上登览,闻海外诸奇

风动铃旗树影斜,漆书奇变尽堪嗟。

他山鸟兽诸侯会,异国琳球帝子家。

可道天枢通海眼,始知日路小瓜洼。

需时与尔探西极,浩浩昆仑未有涯。

其二

殊方别自有烟峦,一叶艅艎世外观。

地折流沙繁品物,人穷星历涉波澜。

眉间药色三光纳,匣里龙形万壑寒。

好向橘官延受箓,知君定不吝琼丹。

其三

八万遐程燕蓟中,如云弟子问鸿蒙。

惯除修蟒箐风息,屡缚雄□瘴雾空。

灵药施时回物病,玉衡齐后代天工。

幽房剩有长生诀,一笑拢须遇苑风。

其四

图画充厨始摄然,何殊层阁揖真僊。

醉吟心映群花下,闲卧情游古史前。

琴瑟中和秋独奏,锟铻光怪夜双悬。

欲从龙拂求灵液,只恐鸾车泛海烟。

夜中言

茫茫四海欲安之,乡国哭歌正此时。

有客自寻萧寺隐,故人还寄草堂诗。

旧年观弈方知宦,今日梳头不恶丝。

五岳胸中何必起,蒙荘曳尾是谁师。

即吾园示僧

半载龙岗如老衲,狝猴园即是吾国。

秋深花(落)知溪晚,冬后鸧鸣觉树喧。

生死静观山不受,荣枯闲阅佛无言。

幡然却悔从前误,夜夜神铃懒闭门。

落落字。

书时,二稚子戏于前,叽啼声乱,遂落数字,(如)龙、形、万、壑等字,亦可噱也。书画事,须深山中,松涛云影中挥洒,乃为愉快,安可得乎?王铎漫识。

至宜讲驿

萧条行色晚骎骎,十六州中作苦呤。

也忆嘉鱼消宦况,独怜老鹤识秋心。

峰悬月路樵人断,水浸城根驿树深。

渐近故乡忧更切,梅花石洞鼓声音。

友人济源山水约

闻道丹书在沈寥,喜君许我听吹萧。

五云不散阳台匝,万谷长奔济渎朝。

蔘窟白猿嗔野史,竹篮紫杏爱仙樵。

将来傥出人间世,笑弄若花看海潮。

道未先生学通天人,养多玄秘,心服其为人中龙象也。予曾书一卷,被盗窃去,因再书此,今裱成,再奉以赎遗失之愆,知道翁必大笑也。河南王铎具草求正之。月来病,力疾勉书,时绝粮,书数条卖之,得五斗粟,买墨,墨不嘉耳,奈何!

整部作品酣畅淋漓,墨色富于变化,是王铎行书力作,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虽然王铎在册页中未直白地表明他书写的目的,但当时贫病交加的他,显然希望此旧作能令新贵汤若望忆起两人先前的交情,从而加以救济。如果不是求助,王铎根本犯不上在册页结尾这样哭穷:没有粮食了,卖了几幅字,买了五斗小米,又买了点墨,墨不怎么好……

旧王朝轰然倒塌,新王朝暗无天日,王铎只能寄希望于曾经共事的外国友人。不过,没有任何资料显示这套册页发挥了作用。汤若望步步高升,在康熙元年达到了政治的巅峰:官居一品。王铎每况愈下,一眼就看到了生命的尽头。

因贫病而求人,这对王铎来说是艰难的。内心的煎熬程度,绝不会比开城投降之前小。他最后大概想通了,为了活着,写吧。扯掉羞涩的面纱,扯掉之前追求完美、力争精到的书学思想,极力造作不见了,开始颓然自放。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王铎在降清后的八、九年时间,书风更趋成熟老辣,其狂草技法已臻化境。书法成了其“贰臣”的矛盾心理和落寞情怀的排遣,故作品已失去崇祯朝的扛鼎之力和奋发之气,而转为理性和孤冷。

在这之前,王铎的写字习惯是一天临帖一天创作,因为他生怕自己离开古人就不知去向哪里,所以自己玩一天,就回到古人身边反省一天。但降清后的这场落魄,彻底改变了他的三观。扔掉古人的拐杖,发现自己走得也挺好。所以晚年落魄的王铎,唯一自信的就是刷字。写给汤若望的这个行书册页,见证了王铎书风从极力造作走向颓然自放的转变。

由此看来,一个艺术家的强大,有时是需要一点点刺激的。也许是官场失意,也许是生活困顿,总之需要一点刺激,来打开尘封已久的脑袋。

书时,二稚子戏于前,叽啼声乱,遂落数字,(如)龙、形、万、壑等字,亦可噱也。书画事,须深山中,松涛云影中挥洒,乃为愉快,安可得乎?王铎漫识。

来源:十点书画

来源:青州画廊联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乱世中的“神笔”王铎
王铎书法赠汤若望诗册页欣赏
王铎书法集中亮相
王铎书法100件集中亮相
看王铎是怎样临古的
王铎书法100件(高清扫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