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治理的若干问题思考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农业农村现代化仍然是最薄弱的环节,更是重大任务所在,也就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自2006年我国实施农业税的全面取消以来,国家持续向农村输入资源,尤其是脱贫攻坚,八年的接续奋斗,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绝对贫困得以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为脱贫地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此基础上,国家提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继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这一阶段,国家资源更大力度向农村倾斜,治理有效是资源下乡取得时效的关键支撑。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基层治理应该形成什么样的态势,如何完善基层治理,又有哪些关键点?

我们知道,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最基本的治理单元,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乡村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对于巩固国家治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乡村治理,需要深化自治。当前,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和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农村基层党组织则成为乡村治理的核心。但是一些村干部的素质、村委会的角色和乡村两级关系,还存在不少亟待破解的困难和问题。

首先需要提高村干部素质。年龄老化、思想僵化、能力弱化,不能有效为村民提供服务,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

其次,明确村委会角色。不依法行使职权,擅自决定应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定的事项,变“执行者”为“决策者”。

第三,理清乡村两级关系。村异化为一级行政组织,乡村两级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演变成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乡镇政府将村委会看作下级机构发号施令,使村委会偏离了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属性 。

二、加强乡村治理,需要强化法治。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强化“三农”工作的客观要求看,我国农业农村已进入依法治理新阶段,法治在发展现代农业、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和保障农民权益方面的作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因此,加强乡村治理,需要强化法治。

当前,乡村治理机制中的法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首先,要加强法律制定。新兴领域的立法空白,不适应形势发展的亟待修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措施需要通过立法巩固完善。

其次,要完善法律执行。受主客观因素制约,执法不严、违法不纠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第三,要提高法治意识。一些干部还存在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

三、德治是乡村治理体系的价值支撑。我国历史上十分注重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国外也很注重利用道德规范等,塑造国民共同价值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群众的总体道德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在某些领域、某些地方,也存在因道德建设相对滞后,带来的乡村道德失范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部分农村的社会风气不正,黄赌毒、封建迷信、大操大办、奢侈攀比之风抬头。

其次,有些农民不敬不孝,不赡养父母,不互助友爱。

第三,很多农民法治意识淡薄,社会公德缺失,甚至出现群体性制假贩假等违法现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推进我区乡村振兴的几点建议
构建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
“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模式路径研究
探寻中国乡治发展脉络及其现实要求
欧阳静:铲除村霸,振兴乡村
【推进组织振兴②】吕德文 || 组织起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