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建设农业生态文明,是我国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是保护资源环境、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客观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主要存在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环境污染严重、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文化落后、农业法律政策还不完善等问题。农业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不解决好这些农业根本问题,也就谈不上农业的现代化,更谈不上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本文从树立生态意识、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科技支撑、健全法律制度保证等多个重要方面来探讨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开拓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

1、用农业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是以知识为基础的,而知识来源于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对自然奥秘的揭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树立生态意识,用农业生态文明理念指导我国的现代农业建设。所谓生态意识主要指生态价值意识、生态忧患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意识,它内涵着一种更加合理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价值定位或理论预设,昭示的是整体观、系统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同时,要提倡道德的约束并使之成为人们选择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重要驱动因素。可持续发展是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的,这个识度的提出是人类发展观的革命,要使之变为实践还需价值观革命。只有树立科学的生态意识,才能产生正确的价值观,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自觉行动。生态意识的价值导向就是深化人们的环境意识,它不是从纯粹的功利角度阐发人对自然的依赖性,不是人类应对特殊生存境遇的权宜之计,而是更加强调从人之为人的本质内涵上诠释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据,强调知行合一。功利型思维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谋取物质利益为目的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往往忽视生态平衡。所以,建设现代农业必须转变这种思维方式,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民树立农业生态文明理念,改变农业生产方式。一是利用各种文化载体,如农村活动中心、文化馆、学校、宣传栏、广播等,广泛开展农业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二是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与应用示范,大力宣传畜禽粪便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的好处,增强农民变废为宝的意识。三是对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进行农业标准化培训,重点传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知识、农药和化肥的科学使用知识等。

2、以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实现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防控。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可以说,现代生态农业就是生态文明理念在农业上实践的产物,也是代表未来全球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途径。从现代生态学角度看,农业生产是一种人类控制下的自然再生产的过程,也就是人类利用农业生物将环境中的物质、能量、信息转化为各种农业产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与生物和环境构成运转系统。在它们相互关系中存在着许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态学规律,现代生态农业就是要研究、认识和遵循这些客观规律,使农业生产实现绿色、高质、高效等发展目标。在农业发展中坚持固地制宜原则,调控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运行原则,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产出与环境、资源相协调的原则;以及利用生态学中种群相生相克关系、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若干基本规律来安排与组织生产等等,都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的现代生态农业的基本特点。现代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吸收现代科学成就,因地制宜,合理组织农、林、牧、副、渔生产,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我国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人们在深刻把握自然规律和正确认识人类的农业活动对自然和社会双重影响的基础上,提供既能适应自然规律的,又有科学预见的和可调控的人类行为方式,促使农业的生产和经营对生态平衡的正面影响得以极大发挥。同时,可以借助生态农业高新技术建立高效的信息反馈与控制系统,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防控,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化学农药等农业化学品的投入,不断降低农业生产过程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确保从源头上能有效防控农业面源污染。

3、加强农业生态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人类借助科学技术这一先进工具创造了高度的现代文明。农业科技进步对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我们不合理地利用科学技术造成了生态危机,这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资源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使人们更多的看到了科技的局限性,看到它像一把高悬在人类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剑,时刻都会给人类造成伤害。转基因产品的潜在威胁,现代技术造成的能源过度开采,工业废气的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等,都给农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如果不进行彻底的技术变革,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更谈不上生态文明的建设。农业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辩证否定,农业生态文明的基础是农业生态科技。一是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生态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生态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生态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通过农业生态科技创新来抢占未来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支撑和引领我国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助推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二是整合优势科技力量,突破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在种业创新、耕地地力提升、化学肥料农药减施、高效节水、农田生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环境治理等方面推动协同攻关,集中开展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与环境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发,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资源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积极探索现代生态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转化模式。依托农业科研、推广项目和人才培训工程,加强资源环境保护领域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三是着眼实际问题,集成关键技术,实施区域示范。科技创新是建设农业生态文明的重要支撑。大力研发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产品产地污染治理修复等实用技术及其应用示范,重点开展秸秆收储及产业化技术研发、地膜残膜资源化利用等科技攻关与示范。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发展节水节地节肥节药技术,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针对生态脆弱区等重点生态资源保护区域部署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与应用,提升生态环境及农业资源保护能力和水平。

4、建立和健全一整套与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法律制度。生态是文明的载体,生态安全涉及国家安全。建设农业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农业生态文明建设除了进行宣传教育外,还要加强农业法制建设,建立强有力的保障体系,才能使农业生态文明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建设农业生态文明,除了靠自律的道德约束之外,还需要靠他律的制度保证。一是完善农业相关法律法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制定了多部环境保护法律,还有与环境有关的资源保护法律、相关法规和环境标准。但总体上来看,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应在农业法的基本原则指导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农业相关环境法律。修订并完善已颁布的《水污染防治法》、《循环经济促进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动物防疫法》、《草原法》等相关法律,还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保障人体健康提供法律依据。二是加强农业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必须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条例》、《农业清洁生产条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建设工作,从法律法规的角度加大对农业环境的保护力度,既要防止外源工业“三废”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也要从源头上防范农业自身造成的污染。完善农药经营准入备案制、限用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及购买实名制等一整套与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法律制度,转变立法观念,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环境危害生态的行为进行严酷惩罚,切实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从法律上确立支持、鼓励农业企业和农民更多地促进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采用更多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三是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目前对畜禽粪便、作物秸秆和有机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在政策方面支持力度还不够。有机肥的生产、销售主要依靠市场拉动,有机肥价格偏高,农民使用的积极性还不高。重塑行政单元内营养物质循环链条,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畜禽养殖企业和农民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国家对有关企业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产有机肥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国家应尽快出台有机肥加工企业生产、销售等优惠政策,降低有机肥生产成本。当前,从政策层面,以现金补贴的方式鼓励农民使用农田节水技术、秸秆粉碎还田等生态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只有把各项制度和政策落实到一村一户,才能真正为推动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参考文献:上海交通大学曹林奎教授和江西农业大学黄国勤教授联合主编,2017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一书。

桑基鱼塘系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发展生态旅游促进生态文明
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共建生态文明,同绘美好未来 | 阅读
三谈加快山东乡村全面振兴: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农业部发文促休闲农业发展
面试备考| 农业大县把耕地改湿地,你怎么看?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教案(第3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