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官大帝
userphoto

2024.02.26 山西

关注

名号

名号由来

三官大帝源于古代先民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随着国家的出现,自然现象人格化为人间的天地水三官。[2]南北朝时期,道教又将三官大帝的诞辰定在三元日,即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日,故三官又称“三元大帝”。[1]
随着时代递进,三官称谓逐渐复杂化。东晋的《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中三官名号为:上元一品天官、中元二品地官、下元三品水官。[1]南北朝时三官称号和三元结合:南宋时吕元素的《道门定制》记载:“上元赐福天官,中元赦罪地官,下元解厄水官。” [5]隋唐的《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戒拔罪妙经》中三官名号为:上元一品九气天官紫微帝君、中元二品地官清虚真君、下元三品水官。宋元的《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中称三官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隐大帝。宋时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三官乃是人间三兄弟,原始天尊见他们神通广大,即封为上元一品九气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七气地官清虚大帝,下元三品五气水官洞阴大帝。[7]明朝时《太上洞神三元妙本福寿真经》三官简称: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中的《三官颂》对三官大帝的名号记录最全面,分别是: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上元九炁赐福天官曜灵元阳大帝紫微帝君、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灵青虚大帝青灵帝君、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下元五炁解厄水官金灵洞阴大帝旸谷帝君。[1][9]

名称释义

  • 天官:可叫紫微帝君也可叫元阳大帝,“元阳”“紫微”皆源自天官中宫之名“元阳七宝紫微宫”。三官颂》中天官又叫曜灵元阳大帝紫微帝君,曜灵意为太阳,在南北朝时期,道教常用其作神仙或天府的名号。[1]
  • 地官:可叫清虚大帝也可叫青灵帝君,三官颂中又叫洞灵青虚大帝青灵帝君,“洞灵”“清虚”之号源自地官中宫之名“洞灵清虚宫”;而“青灵帝君”源自水官的宫府之名“青灵”与“清灵”。[1]
  • 水官:可叫扶桑大帝也可叫洞阴大帝和旸谷帝君,水官统管水府,阴性,所以被叫做洞阴大帝;“旸谷”则源自水官中宫之名 “汤谷洞泉宫” ;至于水官的“扶桑大帝”称号,最初是因东皇公居处东海叫作扶桑,所以后世把东皇公又叫作扶桑大帝,到了南北朝时期,扶桑大帝被作为水府诸神之首,与水官信仰相合,成为一个神,解厄水官扶桑大帝得以并称。此外,旸谷也是扶桑大帝的另一称呼[1]

源流

宗教源流

在原始时代,天、地、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人们对其怀有敬畏之心,由此产生了对天地水原始的神灵崇拜。[4]东汉末期,张陵学道于鹤鸣山,开创五斗米道(又名天师道),五斗米道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作“三官手书”为教徒治病消灾。[1]

原型传说

有关三官大帝来历的传说有多种,一说三官起源于金、土、水三气。《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四六引《蠡梅集》曰:“金为生,候天气,土为成,候地气,水为化,候水气。”用司于三界而为三官。也有说三官俱周幽王谏臣,这三位谏臣是唐宸、葛雍、周武,又号“天门将军”,死后为神,各地多有庙。另一种说法称三官指尧、舜、禹。《历代神仙通鉴》记载元始天尊取始阳九气,清虚七气,晨浩五气,总吸入口中,九九之期,觉其中融台贯通,结成灵胎圣体。正月十五从口中吐出一儿,又于七月十五从口中吐出一儿,再于十月十五吐出一儿,这三子就是尧、舜、禹。“皆天地莫大之功,为万世君师之法”,于是三人被元始天尊封为三官大帝。[4][15]再有一种更流行的民间说法,说他们是兄弟三人。《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载“三元大帝乃是元受真仙之骨受化更生,再苏为人父,姓陈名子梼,又曰陈郎。为人聪俊美貌。于是龙王三女自结为室。三女生三子,俱是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天尊见有神通广法、显现无穷,即封为上元一品九气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七气地官清虚大帝,下元三品五气水官洞阴大帝。”[1]

宗教角色

病人请祷

东汉中后期,宦官外戚专权,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张陵弃官入川,学道于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将三官信仰和当地民族的巫道相结合,开创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五斗米道尊老子为教祖,同时认为天、地、水三官能通鬼神,以“三官手书”之法为病人请祷。用符水治病和请祷之法来自于巫术,采用的仪式则是将天地祭祀的方法引入到治病巫术中,即将病人姓名以及认罪忏悔之意写成文书三份,分置于高山、埋藏于地下、沉入水中,以此祈祷于三官。[2][1][4]

校戒罪福

魏晋时期,三官功能以校戒罪福为主。在东晋的《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中,三官大帝名下设置辅助行使神职的机构,三官大帝分设三宫,三宫又置左右中三府,三官共计九府的功能都是“总统生死罪福”,此时三官虽然所辖不同,紫微大帝考校神仙、清虚大帝考校人间、扶桑大帝考校鬼巫,但功能还未细分。[5]

三元三官

南北朝时期,“三官”信仰和“三元”相结合,同时三官功能开始细分。北魏寇谦之通过“三元”的时间维度增加了“三官大帝”的神圣性和威权,分别为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以及下元水官。[5][1]同时,《三元品戒经》里,三官大帝不但与三元观念相结合,而且向“三清”靠拢,借此提升神性。《三元品戒经》记载:“上元天官隶玉清境,结青、黄、白三气,置上元三宫,其中宫名元阳七宝紫徽宫,总主上真自然玉虚高皇上帝,诸天帝王上圣大神。中元二品地官隶上清境,结元洞混灵之气,凝结黄之清而成,其中宫名洞灵清虚宫,总主五帝五岳诸真人及惜地神仙已得道者。下元三品水官隶太清境,结风泽之气,凝晨浩之精而成,其中宫号扬俗洞泉宫,一曰青华方诸宫,总水帝扬谷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诸大神及仙箓簿籍。” [1][4][16][5]
这一时期三官的功能也开始细分。天官主管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地官主管山川九地神君,每逢七月十五日,即降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故称地官赦罪。水官主管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降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故称水官解厄。[6][5]

盟誓见证

唐时,统治者尊老子为宗,多信奉道教,天地水三官成为官方重要信仰,并且对统治者的政治价值取向产生影响。如在盟誓的时候,皇权就使用天地水三官作为见证,通过三官神力使誓词的实施得到保障。此外,从东汉到唐,历经5个世纪的发展,三官已经成为普遍的民间信仰,各民族也信奉三官,所以在民族融合结盟时,三官也可以作为不同民族间盟誓的见证。如南诏王异牟寻与唐会盟时,《盟文》:“上请天、地、水三官,五岳四渎,及管川谷诸神灵同请降临,永为证据。”[7][17]

宗教形象

东晋干宝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有三官大帝的画像,画像中三官面部表情慈祥,给人面善之感,他们头戴通天冠,神态威仪,手持玉圭,显得恭敬有加。身着冕服,脚着木屐,尽显道家神韵。[8]

民俗信仰

三元节

天地水三官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为神诞之日,各地奉祀三官大帝的寺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庆贺活动,道教徒会进庙烧香奉祀以祈福消灾。 [18]唐朝规定在三元大帝神诞的三元节,断屠三日,百姓不得宰杀渔猎,人们也可以在三元日休息,于上元节设宴游玩。[7][15]到了宋代,朝廷规定在三元节停止对死罪犯人的审讯和执行,民间也会举行灯节和祭祀活动。[19][15]元朝时,上元节会燃灯,但中元节下元节的记载较少。[10]明代,每逢三元节,人们都要到庙宇祭拜三官,忏悔罪过,祈福免灾,信仰三官的人都要禁荤食素,称“三官素”。[4]

天官赐福

明清以来,三官信仰在民间逐渐突出天官赐福的部分,多将天官视为“福神”,在清代有“天官赐福”的年画、民俗画,每逢新春时,皆贴这种年画,以求天官赐福长寿。世间“福”的定义还离不开财,所以天官有时又做了财神,有的财神像也画作天官模样。近代,人们又把天官与文昌帝君、南极仙翁并称为福禄寿三星,旧时农历新年,三星图常挂于堂中,象征“三星在户”,寓意多福、多寿、喜庆临门。而今,有关三星的图像和工艺品是颇受欢迎的装饰品。[1][4][15]

其他

与佛教圣地九华山相邻的安徽池州姚村(今山里姚、山外姚村),在傩神会请神时,一般都加上“请三官”的仪式,即恭请“天官、地官、水官”的仪式,该仪式于正月初七晚上七时左右在祠堂举行,需要诵念“请三官词”。[20]
闽南雨霁顶三官大帝庙历史久远,卜杯神妙。每逢寅、申巳亥年的正月,是颇具畲族风俗的庙会日,舞狮舞龙队、大车凉鼓队、高跷队、锣鼓队等从四面八方集结而来,巡回游动表演热闹非凡,观摩群众数万人。[21]
台湾客家人普遍信奉三官大帝。例如桃园南区属客家地区,各庄头都有主祀三官大帝之庙或无庙只有评筊轮值的“天神炉”信仰,上元祈福,下元还福,成为此地区的固定祭祀活动。每年农历八月初二到十六,各庄祭拜各庄的三官大帝,结合八月初二土地神诞辰,演出酬神戏,称为“平安戏”。亦有于年底农闲时,为了谢天地、谢神而演出的“收冬戏”。[22]

相关典籍

三官经

在《道藏》中收录的与天地水三官有关的经书共有7部,其中:出于东晋的《太上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和《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是《三元品戒经》的一部分。南北朝或隋唐的《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戒拔罪妙经》是改编增衍《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而成。《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主要以中元地官为主,且由地官统摄天官和水官。约出于宋元的《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撰人不详,假托元始天尊为赤脚大仙说持诵三官宝号,消灾免厄之法。《太上洞神三元妙本福寿真经》是元代道士苗善时根据古本改编,书成于泰定元年(1324)。经书假托太上老君说天地水三官本体妙用,劝人诵经求福。明代的《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简称为三官经,假托救苦大仙请天尊道君说诵经念咒,求三官赐福赦罪解厄之法。[9]

三官忏

太上灵宝三元三官消愆灭罪忏》约出于唐宋时,以消愆灭罪为主,分为《太上灵宝上元天官消愆灭罪忏》《太上灵宝中元地官消愆灭罪忏》《太上灵宝下元水官消愆灭罪忏》三部,都是通过元始天尊与某个神的对话来阐述如何消愆灭罪。[23]

三官科仪

科仪是指道士依据一定的程序,章法进行的道教仪演。关于三官的科仪在《道藏》中收录的约有6种:《无上秘要》中的《三元斋品》及《洞真三元品诫仪》,《太上黄篆斋仪》中的《投龙简仪》,《三官灯仪》,《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中的《礼谢三官仪》和《三官醮仪》。[23]

艺术形象

雕塑

道教有“大道无形”的教义,故早期道教不供奉神像,后在佛教影响下东晋时期有了神像,南北朝时期在庙堂供设天尊神像,到了唐宋时期逐渐普及。唐宋时期可能以《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为摹本雕塑三官神像,明朝以后三官雕塑有所变化,如北京东岳庙(道教正一派)育德殿中成于明代成化十七年( 1481 )的三官神像,天官端居正中,地官水官分坐左右。神像用金丝楠木雕刻,雕像精美,神韵超俗,风采动人,更有忠于职守,恭敬有礼,谦谦儒风的气质,堪称古代宗教艺术的精品。[8]
北京东岳庙育德殿三官神像

绘画

东晋到南宋时期的三官出巡图,三官表情都是慈眉善目,和蔼可亲。但到了元朝,画像发生了较大改变,只有天官面带笑意,表情和蔼,地官和水官则一改往日慈祥,地官表情严肃,水官则面带凶悍。[8]
道教与明清文人画研究》中有一幅南宋时期三官大帝出巡图》,画中三官大帝身着唐宋时期的文官官服,腰佩玉带,头戴官巾,仪态安详、神态肃穆、一副儒官形象。整幅图三等分上中下三个焦点,上部位置,天官坐在异兽牵引的鸾车上,周围簇拥着天兵天将,整组人物被祥云所笼罩;中部位置,地官骑坐在白色麒麟上,身后伴有众多文臣武将,前面有土地神引路,似朝廷大员出巡;下部位置,波涛之上,手持如意的水官骑坐在蛟龙的背部,正回首目视钟馗,前后左右有十余个狰狞小鬼。[8]
三官大帝出巡图
中国美术馆的殿堂璧画馆中有一幅元朝的《天地水三官图》,图中三官头戴朝天冠,衣着精美,衣袖宽大,有魏晋之风,手持玉圭,脚着木展。背后有圆形背光,显示神者的威严。其中天官身着蓝衣,面带笑意;地官身着黄衣,表情严肃;水官身着朱红衣,为怒相。[8]
清代神祃《三官出巡图》:刻绘三官出巡仪仗,天官坐轿,地官骑马,水官乘龙,图中书写“天地”“三界十方真官”“上元赐福天官”,旗帜分别书写“中元赦罪地官”“下元解厄水官”。[18]
清代神祃《三官出巡图》
清代北京年画《天官赐福》:天官头戴如意翅丞相帽,五绺长髯,身穿绣花红袍,腰围玉带,一手抱如意,一手拈胡须。左右有两个童子,一个捧笙簧和荷花,一个捧金元宝,上有插有三戟的花瓶,衬以绿地,铺满凤凰仙鹤、八卦等众多吉祥物,寓意福禄绵绵,表达了天官赐福的画题。[18]
清代北京年画《天官赐福》
清代江苏苏州桃花坞年画《天官赐福》:天官头戴如意帽,身穿锦绣莽龙、福山寿海红袍,面带微笑,五绺长须,正面站立,手展“天官赐福”卷轴,脚旁有仙鹤和苍松。天官帽翅下有红日祥云,帽翅左右各有一只蝙蝠,“蝠”与“福”同音,仙鹤和苍松是长寿的象征,借以表达天官降福、吉祥长寿的寓意,落款有“江苏城内”字样。[18]
清代江苏苏州桃花坞年画《天官赐福》
河南朱仙镇年画《天官赐福》:天官作一品大员模样,头戴官帽,身穿大红龙袍,五绺长须,慈目笑脸,手持展开的“天官赐福”诰封。背景是一个大大的梅花“福”字,有梅开五福的吉祥寓意,上方有三只蝙蝠,下方有两只蝙蝠和一对带叶的寿桃,蝙蝠寓福,寿桃寓寿,喻意五福从天而降,人间得福得寿。民间喜贴这类“天官赐福”年画,表达了人们渴望天官赐福赐富的愿望。[18]
河南朱仙镇年画《天官赐福》

影响

“三官手书”是张陵创立道教的主要宗教思想,对后世的道教信仰有着深厚的影响。[1]早期道教将罪与病联系起来,使道教徒形成因罪致病,罪释病愈的观念。而天、地、水三官能通鬼神,主管病人请祷,他们还在道教徒中设立“鬼吏”这一职务,负责用“三官手书”为道教徒去罪消灾。[24]此后,道教又将三官和名人、节日相结合,使得三官信仰深深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历代神仙通鉴》将中华的三位始祖尧、舜、禹定为三官,重新塑造三官形象。尧帝观天象定四时节气,与天相合;舜帝民勤于农牧,合于地之厚德;大禹治水,和水官相合。三官和尧、舜、禹的结合提高了三官在民间的知名度。之后又将三官和三元结合,以三元节的方式将三官信仰深深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11]

争议

有关天地水三官的起源,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一,有学者认为三官信仰是从少数民族氐羌那借用而来,如钱安靖在《论少数民族与道教》中认为张陵去氐羌民族枢纽之地鹤鸣山学道,这个道就是氐羌之道,后将其同《道德经》融合在一起形成道教,并将氐羌的三官信仰借入成为天师道的最早信仰之一。此推论依据是以后世信仰推论宗教起源,他认为苻坚姚苌李雄等少数民族政权之所以能信奉天师道,正是因为天师道的思想源自氐羌族。[25][12]覃光广的《道教与少数民族》、石衍丰的《略谈道教“三官”》以及曾维加的《壮族地区的三元信仰崇拜》也持此观点。[12]
其二,也有学者认为三官信仰源于图腾崇拜,如尹邦志在《鱼凫图腾与道教的三官崇拜》中,提出道教的三官信仰来自巴蜀地区的鱼凫图腾崇拜。[12]鱼凫图腾包括鱼和鸟,鱼图腾意味死后的水中转生,鸟图腾意味天崇拜;此外,鸟与鱼分别代表魂与魄,内含鬼灵崇拜,这些都与“三官崇拜”存在深刻联系。首先三官信仰中的“不死”与“仙化”观念,与鱼凫图腾崇拜的“死而复生”一致。其次,道教的“一气化三清”之“一气”即“水”,水为万物之源的观念与鱼凫图腾一致,而“三官”则主宰“三清”。第三,道教的“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鱼凫图腾应为“三元气”前的“混沌”阶段。第四,三官具备了社会功能,如“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而鱼凫图腾中也具有“北阴召魂”的社会功能。[26]
此外,还有学者认为“三官手书”治病之法恰如巫师通过与鬼神相交来治病,[27]所以他们认为三官信仰源于古代巫术,是古人将天地水的祭祀仪式和治病巫术结合而来,如雷伟平、张振国的《三元文化研究》。[12]

评价

“三官大帝”是道教一气化三清”的承载对象之一。“一气化三清”源于《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家哲学。天官紫微大帝、地官清虚大帝、水官扶桑大帝分别源自对天、地、水的崇拜,伊利亚德在《神圣的存在》中对这种崇拜进行了论述。天之神源自天崇拜,这种至上神具有最高神能;大地承载着人类的生存,所以人们向大地之神祈祷丰收;水是生命之源,因此水神 “是一切治疗疾病的原则”。[1]

典故传说

“破肚将军”蓝理征台先锋蓝理,在从军时曾到三界公神庙卜杯许愿,许愿结束后取神庙内香灰装入袋中,佩戴在胸前。在澎湖之战中,蓝理被敌军伤及腹部,肚肠流出,蓝理急忙掏出神庙香灰倒在腹部伤口上,之后似乎有三官大帝神助,蓝理腹部的伤痛剧减,再战敌军,终于打败郑成功军队,清军首告捷。蓝理拖肠血战,以首功加左都督,累官福建提督。功成名就之后,他回到家乡,对三官大帝神庙进行了重修。康熙皇帝御笔亲书“勇壮简易,所向无前”,石碑屹立在漳州市城里岳口街心,是为褒奖,留存至今。[28]

文化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5 年 12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展开全国范围内的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非遗项目申报活动。[29]2011 年颁布《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有了法律保证。[30]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推动,三官信仰习俗逐渐发展,并得到国家认同。[31]
三官中地官诞辰——中元日,蕴含丰富的文化意蕴。2011香港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盂兰胜会既包含了传统民俗文化、宗教习俗,又蕴藏了华侨、移民及香港发展的历史,超越了单一的传统文化活动,具有香港本土传统文化活动特色。[32]放水灯是中元节最主要的习俗,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元节(资源河灯节)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元节,人们会放河灯祭祀先祖,同时也是对遇难河工、水手、放排工的独特悼念行为。[33]

三官庙 

  • 上海浦东三元宫坤道院:供奉天地水三官,其历史可以追溯到雍正时期严桥地区的三官堂,后来当地人为纪念以身殉职的松江知府周中鉉,将三官堂改为周太爷庙。1989年重建并改名为三元宫坤道院三元宫的重建标志着上海三官文化的复兴,2007年,三元宫又异地重建,巩固了三官文化复兴的果实。[34][35]
上海浦东三元宫
  • 广州市越秀区三元宫是广州当地最古、最大的道观,也是全国闻名的三官庙,最初由东晋南海太守鲍靓主持兴建。1989年12月三元宫被评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36]三元宫依山势而建,观门两侧刻有“三元古观、百粤名山”的石镌楹联。主殿三元殿内,三元大帝正襟危坐,手持玉圭,头戴平天冠。神像高约两米半。现代以来,三元宫的香火极盛,每年的上元、中元下元等节日,众多信众来此参拜。尤在上元节当天(正月十五天官大帝生日),来此进香拜祭的人,多达数十万人。[15]
广州市越秀区三元宫
  • 闽南雨霁顶三官大帝庙:又名三界公庙,位于台胞的主要祖居地——漳浦县,赤岭佘族乡山坪村雨霁顶山坡上。始建于明宣德年间(1430年),重修于清康熙中期。至今保存有明清8块石碑。主庙建筑奇特,国内外罕见,为圆顶凉亭,面积不及40平方米,神癨占位不及2平方米。雨霁顶三界公庙是畲族蓝姓的崇庙。清前期,漳浦出了三个蓝提督,蓝理蓝廷珍蓝元枚,先后任福建水师提督。清前期,台湾福建管辖,治理官员的推崇,使雨霁顶三界公庙的香火在台湾生根发展,成为台湾三官大帝庙的祖庙。常有来自印尼香港、台湾等地区的游客来进香朝拜并捐资。[21]
闽南雨霁顶三官大帝庙

文物

1982年5月,在河南嵩山顶上发现一通唐武则天时的金简,长36.5厘米、宽8厘米、厚不足0.1厘米,重233.5克,以纯度96%的黄金制成。正面刻双钩楷书铭文3行62字,内容为乞求“三官九府”,为武则天兑罪祈福之用,印证了“三官手书”中上于天,著山上的请祷之法,现藏于河南博物院[14]1992年10月,武则天金简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13]
武则天金简

相关作品

时间
作品名称
作者
备注
2010年
《三元文化研究》
范诚凤主编,雷伟平、张振国著
2016年
《上海三官神话与信仰研究》
雷伟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官大帝信仰概述
农村道教的神仙体系,老版手绘珍贵道教神像,都叫什么?(二)
三官庙
太上三官寳懴 (上 中 下)卷 [民國三十二年 道法钞本]
上元节
三官大帝为何能凭众生的善功“赐福赦罪解厄”(建议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