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晨读唐诗:不甘隐沦而以隐沦终老的孟浩然
userphoto

2022.08.17 江苏

关注

2021.10.22,周五,晴。调休。晨,微读《唐诗三百首详细注析》《王维孟浩然诗歌选评》。王孟,李杜,韩柳,欧苏……相映生辉的诗人,有诗,微读,好。

2021.10.21,周四,晴。选编试卷一份,编写作文教案一份,上课两节,选作文11篇。

一、微读小记

01.诗抒情言志,诗写常态常情,了解诗人,莫如读他们的诗。

*寄荆州张丞相[1]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2]。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方将与农圃[3],艺植老丘园[4]。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5]!

02.了解王孟,王维《哭孟浩然》一诗不可不读。文化星空中有交集能并驾的李杜、韩柳、欧苏……惺惺相惜,共同前行。

*王维《哭孟浩然》

03.这种渴望,常人都有;好诗,写常情常态,有人间烟火气。

*我们不能说这是庸俗的,因为诗人并没有为此而钻营,他只是渴望找到真正赏识自己才华的人

04.孟浩然贴切的标签

>不甘隐沦而以隐沦终老的诗人

05.不遇而后求知音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06.诗,很多时候就是述说与倾吐;诗人,希望有读者。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07.有两件事是经常做的,寻找与等待。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08.满腔期待,难酬壮怀;山水可爱,等你不来:似可概括孟浩然不甘隐沦而隐沦一生。

>不求有太高深的思想,也不求诗法上有多么奇特,着力表现一种雅趣,一种如泉水般幽凉淡雅的清愁。

二、诗人简介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岁入长安应进士考落第,失意东归,自洛阳东游吴越,即所谓“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张九龄出镇荆州,引为从事,后病疽卒。他是不甘隐沦而以隐沦终老的诗人。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的幽清境界,却不时流露出一种失意情绪,所以诗虽冲淡而有壮逸之气,为当世诗坛所推崇。

三、诗作选读

秋登兰山寄张五[1]

 北山白云里, 隐者自怡悦。[2]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3]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4]

解析

隐者的感情,起于“怡悦”二字。因此,这首诗虽为怀人之作,却没有感伤和沉郁的情绪。隐者居于北山的白云之间,因为那天来了兴致,忽然想起住在对面山中的朋友,于是,就试着爬上这座山,想象自己此刻是和那山上的朋友相互对望的。

处在山顶上,心和天空一样辽阔,涌入心中的东西很多,种种意念仿佛在闪烁,如那些在云朵之间飞翔、时现时藏的大雁。而自己的心情因为对友人的牵挂起伏着,这美好的薄暮,这惬意的清秋,让人反倒生出一种愁。这种愁是清淡的、雅致的,是因为缺少友朋来与自己分享这种登高之际获得的美景和快乐而生发的。

而想要与友人分享的,还有更多:站在山顶,看见归人在渡头上歇脚,这是暮中小村的那缕人间烟火的温馨之景;而天边树色苍茫,矮如荠菜,江畔横舟,弯如月牙。这些让人怡悦的人物与风景,让人生情,也让人生盼。情自是对人间烟火、自然风景的爱慕和怡悦,而盼的是有人能与自己分享这种怡悦。于是问问友人:你带着酒来我这里怎么样,我们可以在重阳节一起醉倒在这美好的时节。

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5]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6]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解析

这首诗,和前面一首一样,都是面对一些情景,怀念友人,但是情感上,几乎是完全不同的。前篇的情感,是建立在希冀与友人分享“怡悦”的基础上的,整篇诗的节奏是快乐的,轻扬的。但是这一篇却充满了忧郁和清愁。

忽然之间,红日已经西沉,而月光从池塘中渐渐升起,夜晚悄无声息地蔓延而来了。诗人散开自己的发髻,躺在水亭中宽敞的地方,沐浴夜凉。荷花摇摆,送来丝丝的香气;夜风微微,吹下竹间的凉露,发出细小的声响。这是寂寞之人,在没有依托时,才感受得到的东西。这样的场景不会有背景音乐,只有一片低沉的宁静。但是,诗人还是希望更热闹一点,这种宁静处得太久了,其实让人心慌。他想找个琴来弹,但是马上又打消了这个想法,自己弹琴给谁听呢?如此深不可测的寂寞之夜,没有知音的欣赏。

想到这里,就更加怀念那位老朋友了,想得太久了,连梦中也在苦苦地忆念他。“恨”“劳”二字,将怀念写得何其辛苦。而作者对重逢也没有很自信的期待,不会像前篇那样许下重阳节相聚的心愿:这片忆念竟然是没有终点的。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7]

夕阳度西岭, 群壑倏已暝。[8]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9]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10]

解析

这是一首候人之诗。等候是从傍晚黄昏时分开始的,诗人看见夕阳从西边的山岭上越过,而暮色迅速地包裹起座座山峰,远处只剩下一片暝色。“度”字说明了作者的视线一直在关注着夕阳去往西山的脚步,在心中数着等待的时光。这时候,诗人还有心情来欣赏这山中的夜色:松际的月亮布下一片清凉,风声泉流之响盈耳。“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人也散了,鸟也静了,一切都已经安顿下来了,而自己要等的那个人还没有来。诗人用旁人的归去和安歇来反衬自己等待中略微开始焦躁的心情。但是马上又想起自己的初衷:到这里来夜宿就是为了见我所要见的人,那就持一把孤琴,在女萝幽径旁继续等待吧。这首诗的起承转合,其实就是情绪的生、发、波、定。不求有太高深的思想,也不求诗法上有多么奇特,着力表现一种雅趣,一种如泉水般幽凉淡雅的清愁。

[1] 兰山:一作“万山”。在今湖北襄樊西北。[2] 隐者:诗人自称。[3] 荠:荠菜。洲:水中陆地。[4] 何当:何时。重阳节:阴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5] 山光:照山的阳光。池月:映池的月亮。[6] 散发:古人平时束发,散发表示闲放不拘。轩:窗。

[7] 业师:名叫业的和尚。师是对和尚的尊称。山房:指寺宇。丁大:丁凤。大是其排行。[8] 壑:山谷。倏:忽然。暝:昏暗。[9] 烟鸟:暮烟中的归鸟。[10] 之子:指丁大。宿:隔夜。萝径:长满地衣类植物的山路。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唐诗三百首》详注细析

以下选自《王维孟浩然诗歌选评》刘宁中信出版社,2021.6

留别王维[1]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2]。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3]。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4]。

[1]留别:行人以诗文或实物留赠送别者。

[2]寂寂:冷落。这两句说自己在长安到处请求汲引,但总是失望而归。[3]违:离开。这两句是说自己即将还乡隐居,唯一感到惋惜的是要和你这位好友离别了。[4]当路:掌握重要权力的人。假:帮助。知音:知己。语出《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知音;后钟子期死,伯牙绝弦,因为不再有知音的人了,后因谓知己为知音。索寞:枯寂无生气。扉:门。这四句是说,有权势的人谁也不肯帮助我,而世上像你这样的知己好友又很少,那么就只得回家去关起门来,照旧过那种枯寂无聊的日子。

孟浩然告别长安时,王维有诗赠别:“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良策,劝君返旧庐。狂歌田舍酒,醉读古人书。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送孟六归襄阳》)孟浩然则写了这首诗留别王维。

长安二载,孟浩然和比自己年轻的王维成为忘形之交,此番离别,心情无疑是很黯然的。全诗流露的感情很耐人寻味,诗人感叹自己在长安寂寞无成,朝朝空归,这里的“空归”之语并非无的放矢,而是与其后五、六两句呼应,言外之意是说,自己日日都在外游从于公卿名士之间,但暑去春来,竟得不到任何援手,日日失望而归。三、四两句说自己终于失望得准备回乡隐居,只可惜要和知心的好友分离。言辞痛苦中流露着恳切的知己之情。“当路”一联,诗人感叹真正当权的显要,没有一个人肯帮助自己,像王维这样的知音,在世上是多么难得,然而这位知音好友,此时也是闲居长安,无法帮助自己。从孟浩然创作于长安时期的一些应酬之作里,我们可以更深地体会这种失望。他的《与黄侍御北津泛舟》中云:“自顾躬耕者,才非管乐俦。闻君荐草泽,从此泛芳舟。”诗人非常希望这位黄侍御能引荐自己,所以特地随从他一同泛舟游宴。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孟浩然在长安,的确是很急切地希望得到援手,得到引荐,我们不能说这是庸俗的,因为诗人并没有为此而钻营,他只是渴望找到真正赏识自己才华的人。当他发现自己最终不能在“当路”者里遇到知音的时候,他做出了“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的痛苦决定。

全诗的旋律是非常消沉的,这种消沉也让我们领略了孟浩然与王维的深厚情谊。孟浩然仕进无成,内心很黯然,然而这份痛苦,他并不是向谁都表露的。在《题长安主人壁》这首近乎独白的作品里,他坦陈内心的隐痛;而在《京还留别新丰诸友》中,他则在痛苦中表现出“拂衣从此去,高步蹑华嵩”的洒脱。消沉与洒脱,都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只是消沉是更脆弱的一面,这一面除了诗人自己咀嚼,就只有向好友倾诉了。我们不难联想到,杜甫饱含深情的《梦李白》,其中写到梦中的李白又将远行时,有“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之句,在世人眼中豪放如仙人的李白,在杜甫眼中竟有如此苍老、脆弱的一刻,这正是杜甫对李白一片深情的流露。

这首诗是五律,但化用了古体的句式,“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一联以叙述的语气,直贯而下,仿佛是老友之间临别时的絮絮不已,但又格律谨严,“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诗句抑扬顿挫,仿佛是向老友倾诉着内心的苦闷。对没有金张援手的愤懑,对知音难遇的失望,我们似乎可以随着诗句的抑扬,读出诗人内心思绪的起伏,这样的句法都带有古体的特点,与诗中醇厚深挚的感情配合完美。

寄荆州张丞相[1]

王维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2]。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方将与农圃[3],艺植老丘园[4]。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5]!

[1]荆州:唐州名,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张丞相:即张九龄。开元二十五年(737)四月,张九龄因所荐监察御史周子谅忤旨,被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2]荆门:山名,在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的虎牙山相对,唐人也称荆州为荆门。[3]与农圃:做耕田种菜之事,指隐居躬耕。[4]艺植:种植。[5]目尽两句:望断长天,没有传书的鸿雁,想给远在荆州的张丞相寄语也办不到。

开元二十五年四月,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王维写了这首诗表达对张的思念。全诗的开篇,借用了沈约《临高台》“所思竟何在,洛阳南陌头”和刘孝绰《歌行》“所思竟何在?相望徒盈盈”等诗句。沈约和刘孝绰的这两首诗的体裁都是乐府,以乐府语调开篇,诗意显得情韵绵绵。其中“怅望深荆门”的“深”字,深情遥望之状宛然在目。三、四一联,写自己对张九龄知遇之恩的感激。诗人感叹自己“举世无相识”,这并不是刻意的夸大,而是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王维在张九龄的提拔下,担任了右拾遗,而张之所以赏识王维,又建立在精神的相知之上。从知音难遇的角度来感念张九龄的恩情,这就使诗意没有流于一般人情琐屑,而是具有了真挚动人的力量。结尾两句与开篇遥相呼应,写自己遥望南国,对故人思念不尽。全诗既能化用乐府神韵,抒写绵绵的情思,又能在其中蕴涵知音相惜的精神骨力,所以给人以独特的回味。

作为一首五律,这首诗采用了平淡自然的风格,以古体的调式运篇,不讲求格律的严谨,语言流畅而不重雕琢,这个特点很值得注意。王维精于近体,但在贬官济州以后,古体创作开始增多,开元中期,他在长安闲居,与孟浩然、张九龄等人开始交往,其近体诗中具有平淡自然风格的作品开始增多,如在孟浩然离开长安回襄阳时创作的《送孟六回襄阳》,其辞云:“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良策,劝君返旧庐。狂歌田舍酒,醉读古人书。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诗句同样不以精工取胜,而是融合古体句式,自然中蕴涵情韵。古人称赞这样的作品“自然”,但也指出,学之不当,则会流于浅薄粗疏。王维近体创作上的这种变化,也许是受了张九龄、孟浩然的影响。张九龄本人的创作,注重风骨,讲求情兴。孟浩然生长南国,为诗“冲淡中有壮逸之气”,语言上同样追求平淡自然的风格。王维与张九龄、孟浩然在精神上十分投契,诗风上也受其影响。无论是《送孟六归襄阳》,还是这首《寄荆州张丞相》,都是在知己遭逢坎坷时的内心深情的表达,因此诗人无一例外地采用了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这种艺术趣味的流露,也许正是彼此心意相通、休戚与共的最好证明。

哭孟浩然[1]

王维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2]。

借问襄阳老[3],江山空蔡洲[4]!

[1]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作者的老朋友。此诗原注:“时为殿中侍史,知南选,至襄阳有作。”[2]汉水:即汉江,源出今陕西宁强北蟠冢山,东流入湖北,经襄阳南流,在武汉进入长江。[3]襄阳老:孟浩然曾以襄阳老自诩。[4]空:只、只有。蔡洲:在今湖北襄阳东南汉水折而南流处,以东汉末年蔡瑁曾经居此而名。

王维与孟浩然在开元十七年(729)相识于长安,两人建立了很深的友谊。孟浩然于开元十六年赴长安应举,落第后一直滞留长安,在准备返回襄阳时,他心中的失意是很深的。临行前他写了一首诗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留别王维》)诗中沉重的叹息,和与故人离别的失落,都让我们体会到他与王维不同寻常的知己之情。王维当时虽然从济州贬所回到了长安,但政治上的前途依然十分渺茫,闲居长安,不能用世的苦闷,与孟浩然有很深的共鸣,在为孟浩然送行的诗中,他写道:“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诗中描写自己对世情失望已久,越来越想归隐不出,老朋友此番回到旧庐,正好饮酒读书,以此终老,不必再期待人生的功业。

然而,牢骚归牢骚,牢骚中的洒脱毕竟不能真正抚平内心的伤痛。孟浩然离京后虽然曾经在张九龄的幕府中短期担任过幕僚,但很快就去职了,终其一生,他的用世之志并没有得到施展。开元二十八年(740)夏秋之间,他因食河鲜,导致旧病复发,突然去世。同年,王维以殿中侍御史的身份知南选,路过襄阳,写下这首作品,此时距孟浩然去世,时间并不久。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流水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意象,古人以流水比喻时光的流逝,遂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论语·子罕》)的喟叹,如今故人的一切也像日夜不停的汉水一样从人世间流走,此情此景,怎不让人恍然若失。流水还是思念的象征,李白有“思君若汶水”(《沙丘城下寄杜甫》)的名句,而此时绵绵不尽的江水,正象征了自己对故人无尽的思念。然而,全诗最精彩的还是三、四句:“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洲。”借问是向别人询问的意思,蔡洲是襄阳东北汉水中的一个小岛。王维此次到襄阳,其路线是由北及南,所以行程先至襄阳北面的蔡洲。这两句是说,快到襄阳时,我忍不住想问问那位徜徉在山水中的襄阳老如今在哪里,眼前江山依旧,然而哪里还有他的身影。

物是人非的感叹,原是诗歌中最常见的题材,然而高妙的诗笔,应该令读者在物是人非中,读出一种神情。唐代诗人崔护有脍炙人口的名篇,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题都城南庄》)此诗的生动,不仅在于写出了人面不在的惆怅,更在于写出了女子当年与桃花争艳的容光,这就使不见其人的惆怅更令人难以释怀。王维这首诗写诗翁不在,空余江山满目,这一份深长的感慨,也从侧面烘托了孟浩然的隐士风神。作为一位天真疏放、清俊磊落的隐士诗人,孟浩然和襄阳的山山水水已经融为一体,所以诗人才会睹江山胜景而思故人。王维将故友的形象,寄托在无限江山之中,如此开阔的笔力,正是对孟浩然最好的写照。

四、诗人传记

辛文房《唐才子传》,2021.6中信出版社,李立朴译注

王维
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
维将应举,岐王谓曰:“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同诣九公主第。”维如其言。是日,诸伶拥维独奏,主问何名,曰:“《郁轮袍》。”因出诗卷。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延于上座,曰:“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力荐之。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擢右拾遗,迁给事中。
贼陷两京,驾出幸,维扈从不及,为所擒,服药称喑病。禄山爱其才,逼至洛阳供旧职,拘于普施寺。贼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维痛悼赋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时闻行在所,贼平后,授伪官者皆定罪,独维得免。仕至尚书右丞。
维诗入妙品上上,画思亦然。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皆天机所到,非学而能。自为诗云:“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后人评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信哉。客有以《按乐图》示维者,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对曲果然。
笃志奉佛,蔬食素衣,丧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别墅在蓝田县南辋川,亭馆相望。尝自写其景物奇胜,日与文士丘丹、裴迪、崔兴宗游览赋诗,琴樽自乐。后表宅请以为寺。临终,作书辞亲友,停笔而化。
代宗访维文章,弟缙集赋诗等十卷上之,今传于世。
译文
王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就懂得写文章,擅长草书和隶书,熟习音乐律谱,岐王李范很器重他。
王维准备参加科举考试时,岐王对他说:“你所写的出众不凡的诗可以抄上几首,根据琵琶乐新近流行的调子谱上一曲,然后跟我到九公主的府上去。”王维都照办了。这一天,众女艺人围坐王维身边,王维琵琶独奏,九公主问王维所奏何曲,王维回答说:“叫《郁轮袍》。”接着出示自己的诗卷。九公主说:“这些都是我平日吟诵的诗,以为是古人所作,却是你的佳作吗?”九公主邀王维坐在上座,说:“京兆府这次乡试若能得这位考生为解头,那可就荣耀了。”于是极力推荐王维。开元十九年王维以状元及进士第,提拔为右拾遗,又升迁给事中。
安史叛军攻陷东西两京时,玄宗御驾离京,王维未及跟随皇上,被叛军擒获,于是他吃药装成哑病。安禄山爱王维之才,逼他到洛阳当伪朝廷的给事中,把他拘禁在普施寺中。叛军在凝碧池摆设酒宴,把梨园的乐工们全部召来演奏助兴,王维悲痛地赋诗说:“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此诗传到皇上行宫所在之处。叛军被平定后,任伪朝廷官职者都判了罪,唯独王维被免罪。后来他官至尚书右丞。
王维的诗可列入妙品的上上等,他绘画的思路也是这样。至于山陵、河流、平川、远树,云的态势,石的颜色,都是天赋的悟性才能达到,不是能学会的。王维作诗说他自己:“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后人评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真是一点不错啊。有个客人拿《按乐图》这张画给王维看,王维说:“此画表现的是演奏《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的情景。”客人拿画去与演奏对照,果然是这样。
王维诚挚地信奉佛教,吃素食,穿没有染色的衣服,妻子去世后不再续娶,过了三十年独身生活。他的别墅在蓝田县城南的辋川,田庄内亭台楼馆相望。王维曾写他自己别墅庄园的景物奇胜,天天与文士丘为、裴迪、崔兴宗等人在田庄内游览赋诗,弹琴饮酒自得其乐。后来他上表请求将田庄改为寺院。王维临终时,写信辞别亲友,放下笔后就去世了。
唐代宗派人寻访王维的文章,王维的弟弟王缙搜集了王维的诗文编成十卷进呈皇上,这些诗文流传至今。
孟浩然
浩然,襄阳人。少好节义,诗工五言。隐鹿门山,即汉庞公栖隐处也。四十游京师诸名士间。尝集秘省联句,浩然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众钦服。张九龄、王维极称道之。
维待诏金銮,一旦,私邀入,商较风雅,俄报玄宗临幸,浩然错[插图],伏匿床下,维不敢隐,因奏闻。帝喜曰:“朕素闻其人,而未见也。”诏出,再拜,帝问曰:“卿将诗来耶?”对曰:“偶不赍。”即命吟近作,诵至“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之句,帝慨然曰:“卿不求仕,朕何尝弃卿,奈何诬我!”因命放还南山。后张九龄署为从事。
开元末,王昌龄游襄阳,时新病起,相见甚欢,浪情宴谑,食鲜疾动而终。
◎ 古称祢衡不遇,赵壹无禄。观浩然磬折谦退,才名日高,竟沦明代,终身白衣,良可悲夫!其诗,文采丰茸,经纬绵密,半遵雅调,全削凡近。所著三卷,今传所著三卷今传:《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孟浩然诗集》三卷,今传宋刻亦三卷。《全唐诗》编为二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二首又六句。王维画浩然像于郢州,为浩然亭。咸通中,郑諴谓贤者名不可斥,更名曰“孟亭”,今存焉。
译文
孟浩然,襄阳人。他年轻时好讲节操义行,擅长作五言诗。隐居于鹿门山中,就是汉末隐士庞德公隐居之处。他四十岁时到京城与众名士交游。曾与众诗人聚会在秘书省联句,孟浩然的诗句是:“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众人都钦佩敬服。张九龄、王维二人对他极为称道。
王维待诏于金銮殿中,一天,私下邀孟浩然进殿,共同探讨作诗之道。不一会儿,有人报玄宗到,孟浩然仓猝惊惧,趴在床下藏起来。王维不敢隐瞒,就把此事向玄宗报告了。玄宗高兴地说:“我一向听说这个人,却从来没见过他。”就令孟浩然出见,孟浩然出来后跪拜两次,皇帝问他:“你带诗卷来了吗?”回答说:“这次碰巧没带着。”玄宗就令他吟诵新作的诗,孟浩然吟诵到“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句子时,皇帝感慨地说:“你不求做官,我何曾抛弃过你,怎么诬赖我!”就下旨放孟浩然回终南山。后来张九龄曾安排孟浩然当从事。
开元末年,王昌龄来到襄阳,当时孟浩然病刚好,二人相会十分高兴,纵情宴饮欢笑,孟浩然吃生鱼后发病,因而去世。
◎ 过去说祢衡遭逢不遇,赵壹无缘受禄。看看孟浩然礼节恭敬,谦逊退让,才气名声日高一日,竟然在圣明的朝代沦落下层,终身都是平民,实在是令人悲哀啊!他的诗歌,文采丰富,结构细密,半数遵循雅正的格调,完全摆脱了世俗和浅近。他所作的三卷诗集传到今天。王维在郢州画了孟浩然的肖像,修筑“浩然亭”。咸通年间,郑諴说贤人的名讳不能直呼,改名为“孟亭”,这亭子今天还在郢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诗解读——孟浩然之《留别王侍御维》
我喜欢的古诗词第183首
孟浩然:也曾气蒸云梦泽,可叹白首卧松云。解道春眠不觉晓,贪得水清心亦闲(文学的演变0602)
一生布衣却名满天下,诗仙诗佛都是他的超级粉丝
〖诗词鉴赏〗唐代诗词赏析:《孟浩然篇》67首<1-20>
留别王维_孟浩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