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宰相刘罗锅的得已和不得已


在之前,我曾经对乾隆朝三大中堂“章佳·阿桂、和珅、刘墉”中的阿桂跟和珅都有过详细分析,特别是和珅,从他是如何从一个科举落榜的侍卫崛起成乾隆朝第一重臣,之后又怎么因功高震主而被嘉庆拿来登基祭旗。但是,在我们谈和珅的时候,却忽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和珅影响的不仅仅只是“乾隆盛世”,而是包括整个乾隆朝的群臣,其中甚至有同为三大中堂之一,在民间有着极高声望的“宰相刘罗锅”—刘墉。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刘墉在地方为官的时候刚正不阿、清廉公平。比如《湖南通志》说他,“政简刑清,吏民畏服”;《 诸城县志》评价他,“砥砺风节,正身率属……遇事敢为,无所顾忌,所至官吏望风畏之”,俨然就是一个乾隆版“海瑞”。


但是当他后二十多年调回北京主政的时候,突然一改之前敢作敢为的清廉形象,做任何事几乎都没有准则,糊弄了事。当时著名的名士,康亲王爱新觉罗·昭梿就评价刘墉:


“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刘墉这一生为何地方当官到中央从政会差距这么大,而我们在讨论刘墉的时候,却用和珅来开头,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宰相刘罗锅这一生的得已和不得已。



刘墉的出生不可谓不好,刘家本身就是山东诸城旺族。曾祖父刘必显为顺治九年进士,其生四子,其中两子同为进士,就包括刘墉的爷爷刘棨。然后刘墉的父亲刘统勋也是雍正二年的进士,官至军机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


不知道刘家是不是只能进士命,据传乾隆十六年(1751年)刘墉殿试的时候本是状元的,都准备把花名册让乾隆圈了,结果乾隆最后却圈了吴鸿,刘墉又成为了刘家的进士,名副其实的进士门第(没有状元命,我们连进士命都没有)。


本来考中进士,入职翰林院,头上有着刘家三代显赫的光环,刘墉根本无需担忧自己的仕途,况且他自己本身就精通诗文、书法等,都给他博得一个才子的名声。可惜好景不长,乾隆二十年的时候,刘统勋因为办事失误被下狱,刘墉自然也受牵连,虽然后来得到宽恕,但是在次年的时候,刘墉就从京官被外放为地方官员,远离了清王朝的官场中枢。



我们现在来看,已然无法评价刘墉这次被外放对其整个人生来说是好的还是坏的。众所周知,有句话叫做“情愿在京为凤尾,也不做地方鸡头”,地方官员在实际情况中见到同品级的京官都是自动降一级的,亨何况基本绝了其作为朝廷命臣的机会。特别是像刘墉这样子祖上世代为官,在官场上颇有威望的家族,现在长子被下放地方对刘家来说几乎是绝望的。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刘墉虽然后来贵为乾隆朝三大中堂之一,却一生没有进过,也是唯一没进过清朝的权力中枢—军机处的中堂大人。要知道,刘墉离开京城的时候,和珅才六岁,离自己家破人亡还有三年时间,可以说刘墉离开的这几年几乎是将“乾隆朝第一臣”的机会拱手让人了。


但是正如开头我们说的,刘墉在地方为官的时候,从华东六省跑到南边的广西,又跑回西北的山西,陕西两地,接着又回到两湖,然后是去山东,到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调回京城出任左都御史的26年时间里,刘墉在大清朝一半的土地上都创下了极佳的政绩,百姓称赞不绝,甚至民间还以其为官原型创造了一本民俗小说《刘公案》,将其比作清朝的包公。这是刘墉一生口碑最好,也是促使其可以青史留名的26年地方官时间。


以此来看,没有这下放的26年时间,刘墉绝对不会变成民间的宰相刘罗锅。



然而等到他1782年回到京城的时候,这个本该有机会进入军机处成为乾隆第一臣,有才学有能力(就其地方政绩斐然,刘墉的治理才能绝不平庸)的天才,却看到了一个年仅32岁的年轻人此刻已经是军机大臣兼内务府主管,理藩院尚书,是整个朝堂最炙手可热的权臣—和珅。


面对这个突然崛起的年轻人,我们可以看到刘墉怂了,他也确实怂了。从前那个追求公正清廉,惩恶扬善刘龙图(民间对于包公的称呼),变成了避着和珅走的绿巨人浩克(复联3中不肯变身的绿巨人)。



不过相对于其他跟和珅同流合污的官员,刘墉虽然面对和珅的时候怂了,任何政事都是糊弄了事,以和珅为主,但终归并没有做过什么贪污枉法的事。不过

正如《清朝续文献统考·职官》里说的一样:


“贤者若苦于掣肘而不得尽其长,不肖者便于推诿而籍以分其谤,事之兴者转少。”



意思很明确,说的就是一个贤臣如果因为有坏的臣子限制就畏首畏尾,不能凡事直谏,那么好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少,反之朝廷越来越腐败。虽然这本书比刘墉出生晚,但是熟读圣贤书的他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


然而在刘墉回京后的二十多年为官生涯中,他不仅几乎没有任何政治建树,更无可圈可点可言的地方,从前那个嫉恶如仇,敢于同恶吏做都斗争的刘墉在一个比自己年轻三十一岁的人面前,成为了一个整日嬉皮笑脸,凡事“好好好”的好好先生。这“入京二十多年”成为了和其“任期对乾隆文字狱推波助澜”的两大最严厉后世指责,甚至一度毁掉其为地方官时候的建树。



当然,我们究其原因,刘家世代为官深知官场险恶,而刘墉则采取了“明哲保身”的态度,并不算错。



但是正如《职官》里说,既然你身居高位,在朝为官,就不该视贪污腐败,国家堕落而不闻不顾,不能只知道明哲保身两耳不闻,这样的官其实已然是失职。


众所周知,乾隆朝是中国同世界文明脱节,整个国家腐败转折最重要的时期。当时的三大中堂,阿桂打仗勇猛,虽然是和珅的上司,可回京坐镇军机处的时候因为年纪太大基本只是挂个闲职,所有政事都是和珅在处理。而这个时候,唯一能够掣肘和珅的,也就剩刘墉可以搏一搏。


可惜,当刘墉都选择放弃的时候,整个大清就注定要亡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日名人」宰相“刘罗锅”与诸城刘氏望族
刘墉被世人戏称“宰相刘罗锅”,实际上真实的他,既非宰相也不是“罗锅”
宰相刘罗锅身高八尺,亲手抄了和珅的家?
刘墉的故事:“宰相刘罗锅”
和珅与刘墉斗法为何会败阵?
清 刘墉书法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