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丹霞谈石渠宝笈(陆)

 




前朝旧藏


顺治作为满族入关后第一代皇帝,接手了明内府的旧藏,今天现存的如宋徽宗《四禽图》、宋人《勘书图》以及这次展览中的米芾《行书三札》等,这些东西都源于明代宫廷的旧藏。康熙时,虽然未对宫廷收藏作系统梳理,但已注重对书画史、鉴藏史文献进行归纳总结。



柳公权书兰亭诗全卷(局部)


如禹之鼎所绘肖像的像主,“清初四王”当中的王原祁,他出身名门,爷爷是与董其昌为友的王时敏,王家既有很好的收藏,也培养了他这样的书画大家。康熙四十四年,王原祁奉命任总裁,编修了《佩文斋书画谱》,书中对历代书画著录书进行了整理,对一些珍贵书画作品加以简要评述,但并未如石渠宝笈那样对书画作详细著录。雍正时期,已经注意对前朝皇帝御笔书法的搜集整理,但毕竟在位时间太短,只留下了少量的刻帖。但这些皇帝的积累,以及对后代继承者的教育、涵养,得以在乾隆时期光大,在藏品、研究和著录方面成就了集大成的辉煌。






官员献纳

与接手前朝旧藏相比,私人藏家的藏品,构成了清内府书画庋藏的主要源泉。

明末清初的动荡,宫廷收藏向民间的流散,使一批又实力、有眼光的大藏家脱颖而出,异常活跃,如耿昭忠父子、宋荦、梁清标、孙承泽、安岐、高士奇、纳兰性德、博尔都等,他们这些人的私藏最后都归了乾隆内府,另外还有许许多多知名的、没留下姓名的藏家,他们有的是被指定献纳,就是说指定你的藏品要奉献给皇帝,皇帝让你献你敢不献?也有客气的,叫酌情价购,其实是给很少的钱,名义上是买你的,其实跟白给也分别不大。比如像安岐,是当时的大藏家,因为他是大盐商,收藏的都是精品,从隋唐一直到两宋,这些早期的绘画就有680件套。这些东西,通过诗人沈德潜在中间斡旋,最后以低廉的价格都进入到了乾隆内府。



董邦达画《名画大观》册页套衬里(局部)


从顺康雍三朝的零碎搜罗,到乾隆晚期的大规模集中,不断地通过献纳、收购、罚没等方式,民间的收藏陆陆续续又从明代晚期的从宫廷向民间分散,逐渐运动的方向又反过来了,迅速从民间集中到了内府中,所以乾隆晚期,编石渠续编的时候,宫廷书画收藏达到了鼎盛。到了嘉庆年间,对于书画的收集,已远远比不上乾隆时期。

一是由于那时民间收藏的好东西数量很少了,即使有个别好的,也都散落在皇帝无从寻找的那些人手里,人家都秘而不宣,都不露宝,所以很难发现。二是即便像毕沅这样号称巨眼的大藏家,算是嘉道时期顶顶牛的了,抄他家的时候,得到的一些宋元名迹,也远远不能跟安岐、梁清标、高士奇这样的人比了,整体的数量、质量都比不上了。


明末清初都有哪些大家入了石渠呢?从下列的表格中可以看到大致的情形:




这些从私人手中进入内府的珍品,经历了战乱、偷盗,其归宿各自不同,比如顾复旧藏的像台北故宫收藏的黄庭坚《松风阁诗》,倪瓒《六君子图》现在藏在台北故宫,宋荦的赵孟頫《红衣罗汉图》现藏辽博,而卞永誉的董源《潇湘图》则辗转流落到张大千手中,最后由政府购买使其回到故宫。




《苕溪诗》(局部)


另外还有很多文化名流、贵族的收藏也进了内府,比如说写“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的大词人纳兰性德,也有人说贾宝玉的原型就是他。这个谁也说不清,但大家看看他的藏品,这都是多么牛的东西啊,赵孟頫《水村图》、赵孟頫《鹊华秋色图》、苏轼《黄州寒食诗》、朱芾《芦洲聚雁图》、董其昌《临古帖三种》等等,这还仅仅是入了石渠著录的。这里边我最爱的(现存北京故宫)的《水村图》,从这里能清楚地了解赵孟頫山水画以唐、五代大家为师的艺术渊源,他画的那些岸渚垂柳、沙际苇丛,分明是脱胎自董源《潇湘图》,卷后除了赵本人,还包括赵孟頫的兄弟及当时最著名的一些文人,官僚、书画家的题跋,可以说是元代文人隐逸思想潮流的大展示。(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石渠宝笈特展
石渠宝笈
《石渠宝笈》?清代皇家书画收藏
五位皇帝书法
古书画上常见的清朝官私鉴藏印
学术研究丨宋徽宗与清乾隆内府书画收藏比较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