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要想写好草书,离不开这十部经典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快捷书写,行云流水,

形成于汉代,

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

在狂乱中尽显艺术之美。

草书是最直接表达了书者情感的书体,

被书界认为是:书法之最高境界。

今天,

书画君为大家盘点中国最著名的10大草书名帖。

当然,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草书能人,草书名作,

欢迎大家补充!


01

张芝《冠军帖》

《冠军帖》刻本刊于北宋《淳化阁帖》,

传为张芝之作,

张芝,字伯英敦煌酒泉人,东汉著名书法家。

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

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

书迹今无墨迹传世。

此作点画起止分明,收放有度,

点画处的“实”与牵丝的“虚”相得益彰。

字势奇崛,振人心神;

结字时有巧思,如“散”之险绝、“见”之内敛,

“粗”字“米”旁的右上一点置入“且”的左上角等,

都令人叫绝;

用笔淋漓酣畅,使转法度严谨,

表现了书家良好的控笔能力。


02

王羲之《十七帖》

《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书代表作,

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

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十七帖》

原墨迹的情况。

此帖为一组书信,

据考证是写给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

《十七帖》风格冲和典雅,

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绝无一般草书狂怪怒张之习,

透出一种中正平和的气象。

南宋朱熹说:'玩其笔意,从容衍裕,

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

其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

《十七帖》用笔方圆并用,寓方于圆,

藏折于转,而圆转处,含刚健于婀娜之中,

行遒劲于婉媚之内,外标冲融而内含清刚,

简洁练达而动静得宜,

这些可以说是习草者必须领略的境界与法门。


03

王献之《中秋帖》

《中秋帖》又名《十二月帖》,

传为晋代王献之创作的草书书法作品,纸本手卷,

草书3行,共22字,纵27cm,横11.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

曾被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一,

意即稀世珍宝,

释文:中秋不复不得相, 还为即甚省如,

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无署款。

帖用竹料纸书写,这种纸东晋时尚制造不出,

约到北宋时方出现。

从行笔中可知,

所用毛笔是柔软的无心笔,

而晋朝使用的是有心硬笔,吸水性较差,

笔的提、按、转折往往不能灵活自如,常出贼毫,

如此帖那种丰润圆熟、线条连贯、

行气贯通、潇洒飘逸的效果是写不出来的。


04

孙过庭《书谱》

孙过庭(646~691),

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名虔礼,以字行。

吴郡富阳(今浙江富阳)人,

一作陈留(今河南开封)人。

著《书谱》2卷,已佚。

今存《书谱序》,分溯源流、辨书体、

评名迹、述笔法、诫学者、伤知音6部分,

文思缜密,言简意深,

在古代书法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中许多论点,

如学书三阶段、创作中的五乖五合等,

至今仍有意义。有墨迹《书谱》传世。

初唐书论,最重要的还是孙过庭的《书谱》。

这篇三千七百字的煌煌大论,内容广博宏富,

涉及中国书学各个重要方面,且见解精辟独到,

揭示出了书法艺术的本质及许多重要规律,

从而成为我国古代书法理论史上

一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著述,

标志着中国书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辉煌的阶段。

孙氏主要的理论贡献,

就在于他在《书谱》中一以贯之,

对中国书法的'表情'本质做了科学而鲜明的揭橥

与反复而深入的论述。


05

张旭《古诗四帖》

《古诗四帖》墨迹本,五色笺,狂草书,狂草,

纵28.8厘米,横192.3厘米,共40行、188字。

辽宁省博物馆《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

传唐代张旭书。

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

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

实乃草书巅峰之篇。

拖尾有明丰坊、董其昌题跋。

《古诗四帖》是否为张旭所作,尚有争议,

但它是张旭笔法系统中一件重要的作品。

它大部分线条不强调提按,

而重视粗细均匀的线条中使转与速度的变化。

中侧锋并用,笔锋常落在线条端部的一侧,

但立即转为中锋;

同时流畅中又往往生出圭角,如“年”、“别”等字,

有不可端倪之感。

左右部分衔接时,有时用粗重的线条。


06

怀素《自叙帖》

《自叙帖》是唐代书法家怀素于唐大历十一年

或十二年(776或777年)创作的草书书法作品,

为纸本墨迹卷。

大草(狂草)书,凡一百二十六行,

首六行早损,由宋代苏舜钦补成。

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自叙帖》为怀素自述其生平大略,

兼录颜真卿、张谓、戴叔伦等人对其的赠诗成文。

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

纵横斜直,无往不收;

全卷强调连绵草势,运笔上下翻转,

忽左忽右,起伏摆荡,有疾有速,有轻有重,

通幅于规矩法度中,奇踪变化,神采动荡,

实为草书艺术的极致表现。

《自叙帖》自唐末五代以来一直是草书领域的热门法帖,

在中国草书史上承前启后,

在书法艺术领域影响深远。

它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

人称“天下第一草书”。 


07

黄庭坚《诸上座草书卷》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

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

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

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

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

草书有《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等,

结字雄放瑰奇,笔势飘动隽逸。

在继承怀素一派草书中,

表现出黄书的独特面貌。


08

董其昌《书扇页纸本》

董其昌(1555—1636),

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

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

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

董其昌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

吸收古人书法的精华,但不在笔迹上刻意模仿,

兼有“颜骨赵姿”之美,自成一格,

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

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

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

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

疏朗匀称,力追古法。

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

其存世作品有很多。


09

王铎《草书册》

王铎《草书册》,草书,

作于天启四年(一六二四)年,海外华裔私人藏。

此册线条骨力雄健,结体跌宕多姿,

视觉效果上显得极为灿烂夺目,那年王铎33岁,

很难想象如此年轻竟能写出如此老辣苍茫的作品。

王铎书法得力于钟繇、“二王”、颜真卿、米芾,

其临摹王羲之《圣教序》,

米芾之作,字字逼肖,达假乱真之境,

可见“学古”功底极为扎实,

王铎融百家之长为己所用,

终开创一代书风。


10

傅山《晋公千古一快》四条屏

傅山,字青主,明末清初著名学者、书法家。

傅山一生磊落孤傲,拒不仕清,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

其书法雄厚豪放,富有浪漫色彩。

其以[二王]为宗,取法颜真卿,

上追魏晋及宋元诸家,

特别是米芾的疏狂颠逸之书风对他影响颇深。

傅山楷隶行草诸体兼擅,

但艺术成就最高的当属他的草书。

傅山《晋公千古一快》四条屏,

其笔势雄浑,如排山倒海,一发不可收;

其线条婉转飘逸,如枯藤绕树,缠绵起伏;

其点画顿挫抑扬,如乱石铺街,险峻跌宕,

因而显得大气磅礴,生机盎然。

 近年来,

随着书法热的持续升温,

傅山的书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特别是他的行草书,

更是受到许多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喜爱。


要想写好草书,离不开这十部经典。

喜欢的朋友赶紧收藏吧!


 · 点击图片,鉴读历史好文 · 

要想写好小楷,这些“经典”你不可错过!

此帖被誉为“天下第一草书”,惊艳了千年!

康里巎巎草书,美了685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历代书家名人介绍及作品欣赏(二)
张旭狂草书《古诗四帖》与怀素《自叙帖》之比较
浅谈狂草书法创作的审美格调——从怀素《自叙帖》中解读
痴迷《自叙帖》方识怀素狂(学书心得)
山东大学书画研究院
唐朝为何密集出现顶级狂草书法家?其中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