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也曾被否定,现在却开始否定下一代

当我们看林璎女士上台演讲的资料时,会发现有不少美国人起立,向这位个子矮小的华裔致敬。

林璎,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国内著名建筑学家林徽因的侄女, 美国“越战纪念碑”的设计者;被美国《生活》杂志评为“20 世纪最重 要的100 位美国人之一”,奥巴马总统亲自为她授勋美国国家艺术勋章。

1981 年,21 岁的林璎正在耶鲁大学读大三,她的“越战纪念碑”设计方案,从1421 个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但她的作品却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巨大的争议,许多越战老兵对纪念碑的造型和色调感到不满。

也许是初出茅庐不怕虎,21 岁的林璎为自己的设计据理力争。后来纪念碑建成后,获得了艺术界的众多好评,打动了无数人的心。这座纪念碑也被称为“美国人的哭墙”。

年近六旬的林璎在演讲时恳切地说:“年轻人,要相信你们的创意,哪怕会遭到很多保守派的反对。”

为什么有的人在打击中沉沦,有的人却能够在打击中奋起,并取得超然的成就呢?或许,这和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关。

早些年在就任耶鲁大学校董的仪式上,林璎曾饱含深情地怀念自己的父母,她说:“我的父母亲移民来到这个国家时一无所有,但作为教育家,他们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从林璎的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窥见林家一脉相承的教育观。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赴欧洲考察时,带上了16 岁的林徽因。临行前,他嘱咐道:

“此次远行,一要汝观察诸国事务增长见识;二要汝近我身边能领悟我之胸次怀抱;三要汝放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

从这位父亲对女儿的嘱托中,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对下一代的期待与思维的拓展。要知道,那时的中国正值新旧交替之时,封建观念仍根深蒂固。林父在那时就有如此眼界实属难得。

但遗憾的是,即使在民主开放的今天,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依然希望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不仅没有鼓励下一代去突破、超越自己,反而倚老卖老地给孩子平添许多束缚与限制。

孩子的稚嫩可能是对现状的模糊认识,也可能是对未来的考虑不周,但是纠正的关键是让孩子认识到后果,而非父母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而强加的选择。

也许你会觉得,作为学生竟然打耳洞,也太不成体统了。我们先不评价这种行为的对错。但00 后会为了给偶像打赏成立后援会,在过去,大家也会用半导体听样板戏;现在的他们会穿得嘻哈摇滚,过去也流行喇叭裤、蛤蟆镜,而我们的父辈也曾认为,这样穿、那样做就是有伤风化。

我们也曾被否定,现在却开始否定下一代。

这样的教育方式,我们又如何能够指望下一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独立的思想,也有自己的选择和人生。家长的控制、捆绑以及不认同、不鼓励,很有可能会毁掉孩子的创造性和独立成长的机会。

很多留名史册的设计师,他们禁得起后世多大的赞美,就曾经历过当时多深的诋毁和打击。贝聿铭设计巴黎卢浮宫时,被指责是用“埃及死人的坟墓来展现法国文化”;扎哈·哈迪德在交出广州歌剧院的设计图时,被说成是“只会画图的纸上设计师”。倘若他们没有强大的内心、不相信自己,人类历史上将会失去多少瑰丽的宝藏?现在的很多流行,何曾不是当初的“逆流而行”。 

所以我们要保持一份觉察,给下一代自由成长的空间,让他们活出自己的创意和自我。因为他们的观点和想法 一定会超越我们这一代,要相信,这是他们的世界,他们的年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21岁之前,都不知道自己家世如此显赫
林璎:有关才华、单纯以及家族传统
林璎:影响乔布斯,奥巴马两度颁奖,21岁第一次听说姑姑林徽因
林璎:身为民国才女林徽因的侄女,更以设计越战纪念碑而一举成名
美国越战纪念碑
你可以有锋芒,但必须先有光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