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节气养生|寒露两不露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每年阳历10月8日前后。这一时节气候从凉爽逐渐转寒,白露后晨起时已可看到露水,到寒露时露水更多,且早晚温差更为显著,秋高气爽。


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我们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生理(阴阳)平衡。
中医学认为,寒露过后,避免受凉,对于身体保健十分重要。因此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以防“寒从足生”。

两大部位不可露

一、寒露脚不露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这就是告诫人们应注意天气变化,特别要注重保暖,及时增减衣服,以防寒邪入侵,尤其不要赤脚, 脚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一旦脚部受凉,就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可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在热水中加入一些药材来泡脚保健功效更佳。
1、当归桂圆方
当归40g,桂圆肉25g,加清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与2500ml开水一起倒入盆中,待温度适宜时泡洗双脚,每天1次,每次熏泡20分钟。可养血益颜。适用于黑色素沉着、皮肤老化等。
2、温肾散寒方
威灵仙、伸筋草各20克,当归15克,食盐25克,加水适量,煮沸后倒入浴盆中,兑入温水适量,将双足浸入。边洗边搓,直至水加至踝关节以上,双足暖和,皮肤发红为止。每晚1次,可温肾散寒,消除疲劳或使寒冷顿时消除。

二、养护脾胃

秋天气温渐渐变凉,而胃肠道对于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更加严重。因此,寒露以后的养生特别要注意养护好自己的胃部。
1、胃部保暖
入秋以后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间睡觉要注意盖好棉被。这段期间饮食的调养要以「滋阴润燥」为原则。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

①大枣莲子银杏粥

原料:百合30克、大枣20枚、莲子20克、银杏15粒、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莲子先煮片刻,再放入百合、大枣、银杏、粳米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粥稠时加入冰糖稍炖即成。
功效:养阴润肺,健脾和胃。

②栗子粥

原料:栗子5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栗子用刀切开,加水烧开后取出,剥去外壳,把栗子肉切成丁块,大米淘净。将大米和栗子入锅,加水适量,旺火烧开后,再以小火煮至栗子酥烂,粥汤稠浓,加冰糖即好。
功效:健脾养胃、补肾强骨
2、艾灸
进入寒露之后,天气逐渐转冷,自然界中的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大幅减退,阴气渐生。此时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可通过艾灸养生的方式保养体内阳气。通过艾灸养生的方式保养体内阳气可以取以下几个穴位。寒露单个穴位可施灸天突穴,如果腰、背疼痛可加灸委中穴;老年性支气管炎可加灸大椎穴;寒露后易犯肩周炎可加灸肩井穴。

①天突穴

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②委中穴

位于人体的腘横纹中点,左右腿各一。

③大椎穴

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④肩井穴

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最高处,左右各一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寒节气至,打响健康保卫战!这些养生方法不能不知......
小雪节气至 养生三防当多食“黑”
四季有交替,保健有禁忌、上半年再见,下半年你好
小雪节气吃三款美食滋肝肾
二十四节气养生:小雪--御寒有术(最全知识)
二十四节气养生——寒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