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妙笔丹青绘江山——记山水画家于凤斌艺术人生

画家于凤斌

艺术简介

于凤斌先生,1958 年生于青岛,1998 年定居布达佩斯。早年修学于青岛大学,国画专业。近期两次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施云翔彩墨山水研究与创作高级研修班进修。

师从施云翔、王喜庆等名家。山水画受张大千、黄宾虹、黄山寿、吴湖帆、谢稚柳、施云翔等影响,深得老师施云翔、王喜庆等名家传授。

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清华美院“大风堂”中国画学研究会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会研究员,工笔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徐悲鸿画院国画院特聘画家。

于凤斌先生 山水作品在全国、省、市大赛中多次获奖,经常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得到中外友人、同行好评,深受大家喜爱,作品先后被中外人士、企业家和美术馆、纪念馆收藏。

于凤斌先生从中国画的文化立场出发,近年继承老师施云翔的艺术思想,以“推进笔墨艺术”为己任,强调中国画应恪守“笔墨当随时代”的原则,追求雄浑苍茫、磅礴大气和厚重力健的境界,推崇具有正大气象的艺术表现形式,探索创新。追求“厚、重、沉、稳”的人格精神和笔墨品质合二的艺术风格。

正如诸多鉴赏家所言,画品如人品,于凤斌先生的样貌清俊稳健,神态中也透露出沉稳厚重,他的为人大气洒脱,与他的山水作品浑然天成。

于凤斌先生的山水画画中有诗,常以云雾流横、山势磅礴、吞吐万象的全景表达一种广阔的意境和画家丰富的情感世界。

他用墨凝重浑厚,行笔流畅自如,画面有传统技法的苍润严谨,由于他的跨国生活经历,他的作品里又有西画的质感和新意,以中西合璧的技艺拓展自己的艺术语言并表现自然神韵。作品深邃的静美和气势恢弘的景观,常给人一种强悍的感染力和无限的遐想。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的领导人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无独有偶,于凤斌先生的青绿山水作品里正是寄托了一种保护青山绿水讴歌大自然的情怀,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切热爱。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记青绿山水画家于凤斌

文/徐恩存

画家于凤斌先生近期创作的青绿山水画色彩明快、意境悠远,如作品《江湖万里水云阔》《清韵秀色》《流韵清风》等,更加接近他对山水画意境的追求。是他理想中的心境之意象。于先生的青绿山水作品一展雄姿,使人耳目一新。用墨之凝重,行笔之流畅,既有传统技法的苍润严谨,又有当代写实主义的质感,其深邃,静美之情蕴于其中,博远恢宏之气跃然纸上。尤见先生悟性之高,画作既有唐代李思训的影子,又有当代大千居士的风韵。游历于山川秀美之间,正如范宽所言,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也。以先生之潜力,前途不可估量。

这些作品中,大多有一种清幽、飘逸、旷远、朦胧、抒情诗般的意境,这其实是于凤斌先生文人情怀的外露。正是这种文人情怀与作品的诗意化,使我们几乎从他的画中看不到半点的尘嚣浮躁之气。透出的气息更多是宋、明,文人可居、可游、可赏的画风。这也许是于凤斌先生对宋元山水画意境的领悟和对张大千、施云翔等川中名家画风的继承有关。于凤斌先生的青绿山水画,总体给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高士情怀,借古喻今,画人之共性,人在山水间何论古与今?

此外,于凤斌先生对传统的青绿山水进行了继承和创新,在他的青绿山水画中,我们强烈地感到了一种不可被水墨画所代替的艺术效果。在青绿山水画的实践中,于凤斌先生以色彩的和声演奏出了文人雅士隐逸山林的旋律,使古典的青绿山水面貌为之一新,具有了时代的审美特征。水色山景、色调幽雅、意境旷远,体现了画家现代的审美情趣,并将古典的表现形式与现实生活中对山水的感受和谐地统一起来,给这一古老画风赋予了新的气象。于凤斌先生对自己的创作认识很清醒,他一方面在笔墨上坚持不懈地努力着;另一方面也在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艺术修养。在他看来,二者缺一不可,这一点我们在他的作品中已能有所感受,衷心希望于凤斌先生的艺术之路越走越高,达到更高境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化品牌|陈国斌---2020中国书画年度人物!
中国书画名家王凤江艺术人生访谈录
带你领略当代画家叶大隐先生作品-连峰数千里
中国公认的艺术名家——张大千山水画作品欣赏
著名山水画家于凤斌的艺术人生
山水画:江岸秋色、太行人家、青绿山水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