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朝的命运

冯太后的离世,对拓跋宏来说失去了最有力的支持者,汉化改革的目标没有改变。这一年拓跋宏23岁,成为帝国的主心骨。

接下来,按中原王朝的标准追尊先祖。设立“太祖、世祖、显祖”的庙号,太祖有创业之功,世祖有开拓之德,显祖有守成之能,将北魏的祖源与中原王朝的祭祀格局对等化,与草原部落划上了界限。对于皇室来说,立太子是国事,而其他都可以是家事。

拓跋宏取消异姓王则是仿照刘邦“白马之盟”,开启“家天下”模式,加强集权。这让北魏的天下,是拓跋氏的天下,不再是部落联盟。

这之后,取消不合理的旧制,确定官员等级制度,削弱部落盟长的势力。朝野支持声一片。改制中的定律法,则是由皇帝钦定的“判例法”。

北魏,法成为立国之本。同一时期,南齐也完成了法条修定,当时廷尉上表说:法律条文,容易确定,可是,审判不公,条文不过一纸空文,牢狱中依旧沉埋冤魂,如今,读书人中无人研究法律,这让法条解释限于下级差役手中。执法犯法,坑害百姓。建议鼓励太学的学生研究法条,授于官位。齐武帝萧赜觉得有道理,专门下诏遴选精通法律的在职官员、士绅。但是,这件事竟然无法得到执行。

重点说一下五行属性。公元492年正月,北魏朝堂针对“五行”属性进行大讨论。

五行其本质就是系统论。“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相互关联,物质不灭。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生和相克密不可分,没有生,事物就不能滋长;没有克,事物就没有结束,这便是万物之间维持其正常的谐调关系。

五行对应着五德,那么北魏代表哪种“德”是讨论的重点。

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火生土,晋承继曹魏为金德,赵承继晋为水德,燕承继赵为木德,秦承继燕为火德。秦亡之后,魏在北方正式建国(这里的赵、秦、燕均是指十六国时的中原割据政权。)而且拓跋氏先祖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所以,魏应该是土德。

第二种意见认为:金生水,拓跋氏立国之前曾是晋的属臣,一心辅佐晋室,衷心无二,但是司马氏衰败,拓跋氏在代郡承天命。当初秦始皇一统天下,为水德,汉朝把秦王比作共工,不承认其合法性,直接继周朝的火德。刘渊、石勒、健建立的小政权占地狭小,国运短促,缺德,北魏衍生于晋,故晋是金德,北魏则是水德。

水之德,融合万物,滋养生命、渊深沉静、公平公正、涵纳百川、奔流不息……

拓跋宏采纳了第二种意见,金生水,确定北魏承继了晋的合法性,晋为金德,所以北魏当属水德。跳过(前、后)赵、(前、后)秦,承认晋的地位,这则将十六国的君主定性为乱世枭雄、贼臣虎踞,要么是流氓政权、要么是流亡政府,并不代表华夏正统,体现了北魏继承中原正统的价值观。

之后,确定祭祀尧舜禹,取消旧制中祭天绕坛的仪式,尊孔子为文圣尼父。颁布《律令》,大赦天下。自此,北魏王朝诗书礼乐完全中原化。

中原正统,统治中心当在中原,为迁都埋下伏笔。

之后,派出高规格的使团访问南齐,使者的目的,了解南齐王朝的虚实。使团归来后,孝文帝拓跋宏与使团领队散骑常侍宋弁有了一段对话。

拓跋宏:江南社会形势如何呀?

宋弁:萧氏仿照前朝,采用禅让的手段获得权力,原本没什么贡献,所立国策不能顺应民心,政令苛刻琐碎,赋役繁多沉重,朝堂上官员无能臣干将,田野中百姓多哀怨愁苦。从形势来看,萧赜能保全生命平安入土便是万幸,目前江南的策略,非长久立国之本。

南齐代宋,没有打破原有的权力结构。士家大族,豪强势力依旧左右朝政,由于“检籍”的失败,萧赜也心灰意冷,安于享乐,南齐开始进入衰败期。

拓跋宏当属思虑缜密的君主,不动声色中计划在一步一步实施。

看朝中对各项改制并没有异议,于是接着走下一步棋。打击柔然,使其远离北方边境。命十万步骑兵分三路大军从东、中、西全线出击,越过大漠北伐,驱逐柔然,迫使柔然势力向西迁移。这其中有一个细节,领军的将军很多换成了拓跋氏家族的成员,北伐军总指挥是孝文帝的堂叔怀朔镇将阳平王拓跋颐,同时重用汉人将领陆,与拓跋颐搭档,这当然是在军权上集权的一种暗流。

此时的柔然可汗是郁久闾那盖,称为“候其伏代库可汗”,意为欢乐,年号太安。之前“永恒太平”的郁久闾豆仑已被部下所杀。

任何堡垒都是先从内部垮掉,北魏大军能横扫草原就是因为柔然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

高车人西迁时,郁久闾豆仑与郁久闾那盖率军分两路进行追击拦截,一路从浚稽山出发向西追击一路从金山出兵向东拦截。豆仑所率军队多次被高车阿伏至罗打败,加之豆仑性情残暴,嗜杀成性。众叛亲离。而那盖的军队数次拦截成功。于是柔然部落长们都认为屡立战功的那盖有神灵帮助,预谋推立那盖为部落联盟的首领。那盖是豆仑的叔叔,起初坚决不同意,对众贵族说,“我做部落长常常犯错,怎么能当可汗?”那些贵族们就暗中联手,杀死豆仑母子,推举那盖成为柔然的新可汗

这位新可汗面对北魏大军也只有跑路的经历了。

在西域,由于伊吾守军高羔子的投降,高车人又与北魏联手对付柔然,让柔然势力在西域天山以南开始萎缩。

一个王朝的兴衰在于“纠错”能力,此时沈约的《宋书》已基本成型,交于萧赜过目。萧赜的意见是:孝武帝刘骏、明帝刘彧各种卑鄙、淫乱的事不能写的太多太露骨,特别是刘彧,我们都曾当他的臣下,“为尊者讳”这是春秋大义。于是,沈约在无奈中删了很多内容。删的那些内容当然也是萧赜正在干的龌龊事。写史的直笔变为曲笔,强权干涉真相,这让王朝失去了纠错的能力,也让《宋书》留下很多诟病,甚至让史学家质疑作者沈约的人品。

原本归属南齐的很多“蛮”族开始倒戈,氐王杨集始投降北魏。“光城蛮”酋长征虏将军田益宗,率众投降北魏。“襄阳蛮”酋长雷婆思率众投降北魏。南齐境内一个叫法智的和尚聚众起兵,竟然攻占了钟离城。南齐秘书丞王肃叛逃北魏……

形势对北魏大好,定都中原,一统华夏成为理想之举。

孝文帝拓跋宏以南征为名召开御前会议,先让人占卦。出现了“革卦”。此卦象是上泽下火。也就是火在水塘之下,其寓言是必须打破平衡进行变革,要么水浇灭火,要么火烧干水。预示着主动积极地去争取,并且朝着有利的方向进行改变。

“革”字是象形字,为剥下来的兽皮。其引申义是变革。随着王朝的发展,很多旧的制度已经不能跟上步伐,因势利导就需要变革,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此乃“革”的意义。

看到这个卦象,孝文帝拓跋宏很满意,于是说:看来“变革”是应天命顺人心的事呀。

但是堂弟任城王拓跋澄反对,在朝堂上说:北魏几代人累积下来的大业,现在已拥有中原,劳师远征,出现“革”卦,未必是好事。这个卦意是脱胎换骨,而陛下登极已久,这个卦辞不吉利。

拓跋宏很生气地说:王朝是我的,你这是要打击远征的士气吗?

拓跋澄答:王朝是您的,但我们是王朝的官员,面对兴亡大事怎么能视而不见,闭口不言呢?

沉默很久,拓跋宏说:没关系,大家都可以说自己的看法。

散朝后,拓跋宏单独找拓跋澄秘密商谈。

拓跋宏说:我的目的不是南征,而是迁都洛阳。平城是开疆拓土的地方,不是传播文化、长久发展的地方。

拓跋澄此时才醒悟卜卦的意图,连忙说:陛下打算迁都中原,以征服四海,中原是兴隆之地,当然可以。

拓跋宏说:北方人安于守旧,如果直接说迁都可能引起骚动,那时就不好办了。

拓跋澄说:不平凡的人才能做出杰出的事业,陛下如果决断,那就按想法去办吧!为臣全力支持。

公元493730日,54岁的南齐武帝萧赜病逝,孙子萧昭业继位,南齐再次陷入权力之争。

萧昭业是个两面人,明一套暗一套,正面忠心孝顺,背面养个女巫,先诅咒死了爹这又咒死了爷爷,萧赜刚入殓,便开始了花天酒地,大开杀戒,肆意挥霍。

而此时,穿了三年孝服的拓跋宏最后一次去墓园哭祭冯太后,脱下孝服,穿上铠甲踏上了迁都之路。北魏南征大军到达洛阳,大雨,百官阻止继续前行。于是,拓跋宏下令不南征也行,那就迁都洛阳。

官员并不愿打仗,两害相权取其轻,在南征与迁都这件事上,选择了迁都。拓跋宏的目的达到。

定都洛阳,对北魏来说,一个时代的开始,全面汉化改革已水到渠成。

南齐,新皇帝萧昭业重现了刘宋皇帝的荒淫与无耻。而他的亲信则开始了卖官鬻爵的勾当。只一年时间,年22岁的萧昭业在政变中被杀。年15岁的新皇帝萧昭文继位。宣城王萧鸾则是幕后的操盘手,萧鸾是萧道成的侄子。开始对萧氏潜在的政敌们不分老幼展开屠杀。大权独掌,小皇帝想吃条鱼都得堂叔萧鸾同意,于是,哭着不干了。之后,萧鸾称帝,皇权交替只用了三个月,不久萧昭文被毒死。

这个阶段,北魏承现着阳气,生机勃勃,而南齐则是阴气,死气沉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晓波 | 隐没的北魏政治血脉:可汗,选立与换届?
木兰辞的可汗是谁?是历史上的哪个可汗?
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鲜卑人
今天聊一聊—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南北朝疆域变迁简介:从分裂到大一统,隋唐的基本割据已经奠定
拓跋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