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挖新冠病毒的危害,超详细、巨有用!
userphoto

2023.07.22 辽宁

关注
2023-07-20 20:29·医学界呼吸频道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新冠病毒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肺炎”那么简单
不知不觉,新冠疫情从爆发至今已有3年之余,自去年年底实施全面放开政策以来,我国大面积人口经历了新冠感染。目前新冠病毒仍在不断变异,这导致其免疫逃逸性进一步增强。尽管“二阳”高峰已逐渐平息,但新冠感染的危险性和影响绝对不应被忽视和低估。当前,有关新冠病毒感染的新问题正在“浮出水面”,新冠感染仍旧需要被当作长期健康问题管理。
据相关报道[1-3],在经历过新冠感染后,保守估计全球约6500万人长期存在着疲劳、气短、胸痛等症状,或出现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等问题。这意味着,新冠病毒感染对器官或系统造成的损害,即使在疾病治愈后,仍然会对康复患者造成健康方面的影响。那如何才能更好地缓解或改善这些长期或持久症状呢?
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急性感染后的“长新冠”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新冠病毒对人体的损害,我们先从新冠感染后的自然病程出发,分阶段探讨其症状(图1)[1]。
第一阶段为潜伏期,此时尚未出现明显症状,新冠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病毒载量急剧升高。第二阶段为急性期,当病毒拷贝数达到一定数量时,可出现程度不一的急性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乏力等轻微流感样症状或出现较为严重的肺炎、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重症——这一阶段通常为症状出现后的4周内,此时核酸或抗原检测为阳性。而急性期过后,病毒将从峰值逐渐下降,直到检测不到。我们现在所称的“阳康”,即为核酸或抗原检测结果由阳转阴,主要是指控制急性感染,并逐渐康复的过程。
图1:新冠感染自然病程[1]
但是,新冠病毒并未就此“罢手”。许多从急性感染期中康复的患者,仍会出现持续性症状和/或延迟或长期并发症。与急性期不同,这些症状可涉及多种器官和系统,包括循环、呼吸、泌尿、消化、内分泌、神经、精神等,临床上可表现为多种症状,如疲劳、胸闷、气短、胸痛、心悸、认知功能障碍、睡眠障碍、胃肠道症状、焦虑、抑郁等。这种在急性感染期之后仍有持续性症状的情况,即为“长新冠”,也就是大家所认为的后遗症效应。
来自美国、欧洲以及中国的研究报告均显示,较高比例的新冠感染康复者出现了多个器官和系统的长期影响[1]。其中,发表于《柳叶刀呼吸医学》的中国纵向队列研究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时间跨度最长的新冠患者康复后续随访研究[2],通过对2020年1月7日-2020年5月29日期间因新冠肺炎住院并从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出院的1119位康复者进行长期随访,确定该人群在2年内的恢复状态。
研究结果显示,尽管随着时间的变化,大多数人的身心健康持续改善,但仍有超过一半的出院康复者在2年内存在长新冠症状,以疲劳或肌肉无力最为常见。与普通人群(未感染者)相比,受到长新冠影响的出院康复者在生活质量、运动能力以及心理健康方面表现较差,医疗保健服务的使用频率更高,说明这些新冠康复者尚未完全恢复到与未感染健康人群相同的健康状况,症状性后遗症的负担仍然相当高,值得引起高度关注。
不只是肺炎,新冠病毒还会对这些器官或系统造成损害
说起新冠病毒的危害,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它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因为疫情初期的感染病例大部分有肺炎表现,当时新冠病毒感染也一度被命名为“新冠肺炎”。实际上,随着病毒的不断演变,肺炎已不再是新冠感染的主要症状。许多患者的急性期症状转而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而新冠病毒的影响更是广泛而深远,几乎涉及全身所有系统和器官——除了最常累及的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泌尿系统(如肝肾)、心血管系统(如心脏)以及神经系统(如大脑)等,都可能因新冠病毒的侵袭和感染而受到损伤。
■心血管系统:新冠病毒的感染可引起内皮功能障碍(及其下游影响),表现为血栓形成(包括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以及出血事件风险的增加,其对血管的攻击和损害,可进一步累及包括心脏、肺、肝脏、肾脏、胰腺和脾脏等多个器官,造成多器官损伤[3-5]。美国一项研究报道反映,新冠病毒感染住院患者出现心肌损伤的现象非常普遍,与更高的死亡风险相关[6]。而中国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病例系列分析也显示,心肌损伤与新冠感染后的预后结局较差显著相关,可引起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心血管并发症[7]。
图2:新冠病毒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8]
■神经和精神系统:新冠感染者可出现神经系统和精神系统表现,包括脑血管事件、精神状态的改变(情绪障碍,如焦虑和抑郁)以及周围神经病学等[9]。如,新冠病毒感染早期阶段攻击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头痛、嗅觉丧失和味觉障碍,而重症患者可并发意识障碍和癫痫发作[10]。同时,神经和认知症状也是长新冠的主要特征,不少康复者反映存在运动障碍、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感觉异常、头晕和平衡问题、嗅觉或味觉丧失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情况。目前认为,这些神经相关症状的出现可能与神经炎症、凝血功能障碍和内皮功能障碍引起的血管损伤,以及神经元损伤相关[3-5]。
图3: 新冠感染的主要神经学表现及新冠病毒神经侵袭的可能机制[11]ACE2:血管紧张素II转换酶受体-2
■消化系统:新冠病毒侵袭人体消化系统,可引起胃肠道症状包括恶心、腹痛、食欲不振、胃灼热和便秘等。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已有许多研究对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肝损伤进行了报道:相当比例的患者存在肝酶(转氨酶)异常的现象[12],发病率约为21%-37%[13]。其超微结构和组织学特征均反映了病毒感染的典型病变[12]。
图4: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肝损伤[14]
■泌尿系统:新冠病毒侵袭泌尿系统可引发肾脏并发症和下尿路症状(如尿频、排尿困难),而急性肾损伤是新冠相关肾功能不全的最常见形式,其他肾脏疾病,如慢性肾脏疾病、肾小球疾病和终末期肾脏疾病,也可因感染新冠病毒而发展或恶化[3-5]。一项研究对中国26例因新冠肺炎死亡患者的肾组织病理学进行分析,发现其中9例具有肾损伤临床症状,包括血清肌酐升高和/或新发蛋白尿,新冠病毒的侵袭可能引起直接的肾实质损伤及继发性内皮损伤[15];另一项中国单中心回顾性研究通过分析333例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同样发现,75.4%新冠感染住院患者存在肾脏损伤(尿试纸试验异常或具有急性小管损伤),肾脏受累患者的总死亡率(11.2%)高于肾脏未受累患者(1.2%)[16]。
图5:新冠病毒引起急性肾损伤(AKI)的潜在发病机制[17]
此外,新冠病毒还可损伤内分泌系统(如新冠病毒感染可能引发糖尿病、垂体功能低下等疾病)、生殖系统(如引起月经不调、月经减少、经前期症状增加、勃起功能障碍等)等。
及时采取行动!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减少新冠病毒带来的损伤
无论是治疗新冠病毒的急性期感染,还是减少新冠病毒带来的长期影响,抗病毒治疗都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理论而言,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阻断新冠病毒的进一步复制及向其他器官系统的转移、传播,从而避免感染损伤。而相关研究在临床实践中也证实了这一点:例如,香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表明,早期抗病毒治疗能够带来多重获益,包括降低患者的死亡和住院风险,节省医疗成本[18];而另一研究利用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数据库中的医疗保健记录证明,早期抗病毒治疗与长新冠风险降低有关[19]。
当前,已有多种针对新冠病毒的抗病毒药物在我国获批上市。这里不得不提到,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口服小分子抗新冠病毒药物——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
在一项针对中国患者群体的大样本Ⅱ/Ⅲ期临床研究中,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展示出其良好的抗病毒疗效及安全性。相较于安慰剂组,接受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抗病毒治疗的轻中度新冠病毒感染成年患者,他们的11种目标新冠感染症状*首次达到持续恢复的中位时间显著缩短(P=0.011),提示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抗病毒治疗可加快症状恢复、缩短病程。此外,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患者的病毒载量呈快速、大幅下降趋势,核酸转阴时间也较安慰剂组缩短约2.2天,证明了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显著的抗病毒效果。
*11种目标COVID-19症状包括咳嗽、鼻塞或流涕、咽痛或咽干、呼吸短促或呼吸困难、头痛、感觉发热或发热、寒战或颤抖(或畏寒)、肌肉或全身疼痛(或酸痛)、恶心、呕吐、腹泻
像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这样的优秀国产抗病毒药物的获批上市,使得国内抗新冠病毒治疗的可及性和成熟度明显提高,为我们早期介入治疗、降低长新冠风险提供了良好条件。
总结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从新冠感染中康复,“长新冠”成为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新冠病毒可对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发起攻击,并带来长期损伤。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可有效控制急性感染期症状,同时降低新冠病毒对人体器官和系统的长期影响。作为我国首个自研的创新抗新冠病毒药物,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具有显著的抗病毒疗效,能够加快新冠感染者的症状恢复、缩短其病程,为广大患者降低长新冠风险带来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1]Montani D, Savale L, Noel N, et al. Post-acute COVID-19 syndrome[J]. Eur Respir Rev. 2022, 31(163): 210185.
[2]Huang L, Li X, Gu X, et al. Health outcomes in people 2 years after surviving hospitalisation with COVID-19: 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J]. Lancet Respir Med. 2022,10(9): 863-876.
[3]Davis HE, McCorkell L, Vogel JM, et al. Long COVID: major findings, mechanisms and recommendations[J]. Nat Rev Microbiol. 2023, 21(3):133-146.
[4]Asakawa T, Cai Q, Shen J, et al. Sequelae of long COVID, known and unknown: A review of updated information[J]. Biosci Trends. 2023, 17(2):85-116.
[5]Higgins V, Sohaei D, Diamandis EP, et al. COVID-19: from an acute to chronic disease? Potential long-term health consequences[J]. Crit Rev Clin Lab Sci. 2021, 58(5):297-310.
[6]Lala A, Johnson KW, Russak AJ, et al. Prevalence and Impact of Myocardial Injury in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COVID-19 Infection. medRxiv [Preprint]. 2020 Apr 24:2020.04.20.20072702.
[7]Guo T, Fan Y, Chen M, et al. Cardiovascular Implications of Fat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J]. JAMA Cardiol. 2020, 5(7):811-818.
[8]Jone PN, John A, Oster ME, et al. SARS-CoV-2 Infection and Associated Cardiovascular Manifestations and Complications in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22;145(19):e1037-e1052.
[9]Varatharaj A, Thomas N, Ellul MA, et al. Neurological and neuropsychiatric complications of COVID-19 in 153 patients: a UK-wide surveillance study[J]. Lancet Psychiatry. 2020, 7(10):875-882.
[10]Zanin L, Saraceno G, Panciani PP, et al. SARS-CoV-2 can induce brain and spine demyelinating lesions[J]. Acta Neurochir (Wien). 2020, 162(7):1491-1494.
[11]Pennisi M, Lanza G, Falzone L, et al. SARS-CoV-2 and the Nervous System: From Clinical Features to Molecular Mechanisms. Int J Mol Sci. 2020, 21(15):5475.
[12] Wang Y, Liu S, Liu H, et al. SARS-CoV-2 infection of the liver directly contributes to hepatic impairment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J]. J Hepatol. 2020, 73(4):807-816.[13]Atri D, Siddiqi HK, Lang J, et al. COVID-19 for the Cardiologist: A Current Review of the Virology, Clinical
Epidemiology,Cardiac and Othe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Potential Therapeutic Strategies[J]. JACC Basic Transl Sci. 2020, 5(9):831-840.
[14] Ali N, Hossain K. Liver injury in severe COVID-19 infection: current insights and challenges[J]. Exper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0, 14(10):879-884.
[15]Su H, Yang M, Wan C, et al. Renal histo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26 postmortem findings of patients with
COVID-19 in China[J]. Kidney Int. 2020, 98(1):219-227.
[16]Pei G, Zhang Z, Peng J, et al. Renal Involvement and Early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Pneumonia. J Am Soc Nephrol. 2020;31(6):1157-1165.
[17]Angelina Zhyvotovska, Denis Yusupov , Robert Foronjy, et al. Insights into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Injury and Treatment Targets in COVID-19, SARS-Cov-2 Infection[J]. Int J Clin Res Trials, 2020, 5: 147
[18]Wai AK, Chan CY, Cheung AW, et al. Association of Molnupiravir and Nirmatrelvir-Ritonavir with preventable mortality, hospital admissions and related avoidable healthcare system cost among high-risk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COVID-19[J]. Lancet Reg Health West Pac. 2023, 30:100602.
[19] Xie Y, Choi T, Al-Aly Z. Association of Treatment With Nirmatrelvir and the Risk of Post-COVID-19 Condition[J]. JAMA Intern Med. 2023, 183(6):554-564.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早读 | 新冠流行期,当心感染合并心血管疾病
新冠引发的心肌炎,到底有多危险?怎样识别?
【新冠用药】辉瑞Paxlovid帕克洛维,你应该知道的10件事!
柳叶刀感染: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长新冠
新冠病毒在体内持续达230天? 早期、足量抗病毒药物治疗是对策
新冠病毒会导致心肌炎?这到底有多可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