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拥有「长不胖」的肠道菌相,跟基因缺失有关!?

国家卫生研究院免疫医学研究中心高承源助研究员的团队,发现宿主调控肠道菌相(gut microbiota)平衡的新机制,并证明特定肠道菌相能有效增加宿主能量消耗而达到抑制饮食所引起肥胖的效果。此研究成果也证实遗传基因和饮食因素对肠道菌相的平衡皆有关键作用,近期发表于《自然》系列期刊:《自然微生物》(Nature Microbiology)。

存在人体内外的微生物总数有人体细胞总数的数倍之多,称之为「人体微生物群系」(human microbiome),有别于以往认为细菌有害健康的刻版印象,近年许多研究发现,这些数量庞大的微生物,在维持人体健康上扮演重要角色,与人体形成一种共生关系。其中,肠道菌相的平衡,与人体肥胖代谢疾病、自体免疫疾病、癌症与精神及神经退化等疾病皆有密切关联,可视为人类维持健康重要的共生伙伴。

dusp6基因缺失扮演重要角色

近年研究发现,双特异性去磷酸酶-6(dusp6)基因剔除小鼠能抵抗高脂饲料造成之肥胖,然而其作用机制仍不清楚。高承源博士团队利用细菌16S rRNA基因次世代定序分析,发现 dusp6基因剔除小鼠带有与野生型小鼠不同的独特肠道菌相。

目前已知高脂饲料会造成肠道菌相失衡,进而引起慢性轻微发炎与肥胖,而 dusp6基因剔除小鼠却能在喂食高脂饲料的情况下,维持肠道菌相的恒定,抑制发炎反应,进而达到抑制肥胖的效果。团队将 dusp6基因剔除小鼠的肠道菌相经由粪菌移植至野生型小鼠,发现不仅增加被移植鼠的能量消耗,也明显抑制高脂饲料造成的体重增加、脂肪生成与脂肪肝的症状。

截自公視新聞。

为了了解 dusp6基因与肠道菌相的关系,研究团队利用RNA定序分析 dusp6基因剔除小鼠的小肠转录体(transcriptome),发现dusp6基因缺失会加强细胞紧密度相关的紧密连接(tight-junction)蛋白的表达,显示dusp6基因在调控肠道代谢与通透性扮演重要角色。

进一步功能性分析证实,dusp6基因缺失会降低肠道上皮细胞的通透性,亦即增加其紧密度,藉此维持肠黏膜与肠道菌相之间的平衡,并避免细菌内毒素渗漏至血液循环而引起全身性慢性发炎。此外,dusp6基因剔除能逆转被高油脂饲料扰乱的肠道基因群表达,降低高油脂饲料引致的T细胞发炎反应,透过稳定肠道免疫调节来维持有利于宿主代谢之菌相。

综合团队研究成果,发现可透过调控 dusp6基因来稳定有益于宿主代谢之肠道菌丛生态,此机制将可被应用于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之治疗或预防,目前已提出美国「暂时性」专利申请案。另外,研究人员已掌握培养出具有抑制肥胖效果的肠道菌相的关键方法,正进一步筛选菌株进行测试,预计在一至二年内可以完成效果验证。未来将利用此研究所建立之肠道菌相分析与培养平台,积极发展疾病导向的微生物群系治疗技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肥胖和糖尿病治疗有望找到新途径吗
为啥有人喝凉水都长肉?专家揭肥胖真正元凶
微生物专家赵立平:喂好肠道菌群 健康活到100岁
《Science》重磅发现:肠道中阻止肥胖的“减重”菌
“喝凉水都长肉”<BR/>罪魁是肠道菌群?
Science:肠道中少了这种细菌,你就会变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