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终于找到了失眠基因

我们终于找到了失眠基因

2 小时前 来源:学术经纬
分享: 
导读
6月13日,《自然》子刊《Nature Genetics》上刊登了一项重量级研究——来自荷兰的一支团队通过分析比较大量的遗传信息,首次找到了与失眠风险有关的7条基因。这项研究表明,失眠不仅是心理上的问题,背后可能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机理。


本文转载自 学术经纬

晚上睡不着,半夜总是醒,白天没精神……对于普通人,失眠或许是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不就是睡不着觉么,有啥大惊小怪的”,有人这么认为。但科学家们不这么想。一些科学家将失眠归为精神疾病,并发现它是抑郁最为主要的风险因素,也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以及肥胖症等疾病相关。尽管失眠对人类健康有多种影响,我们对它背后的原因却知之甚少。

6月13日,《自然》子刊《Nature Genetics》上刊登了一项重量级研究——来自荷兰的一支团队通过分析比较大量的遗传信息,首次找到了与失眠风险有关的7条基因。这项研究表明,失眠不仅是心理上的问题,背后可能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机理。

“失眠是一种严重且普遍的健康风险,但只有很少的研究去寻找它背后的根源。很多时候,人们认为睡眠不过是精神问题。但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表明睡眠也受基因影响。”该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之一Eus J W Van Someren教授说道。


▲该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之一Van Someren教授(图片来源:Netherlands Institute for Neuroscience)

在论文中,研究人员指出,虽然之前有过不少科学家曾尝试将基因与失眠联系起来,但这些研究调查的人群往往不足5000人,数量有限。另外,一些研究所得到的结果也很难在临床上做出解读。因此,这支团队想要扩大研究调查的人群,由此得出更为靠谱的结论。

在这项研究中,他们首先分析了113006名个体的睡眠情况。其中,有一部分人在问卷调查中认为自己“经常睡不着觉”,或者“经常半夜醒来”,这些人也被纳入了实验组。而另一些从不、极少、或者偶尔出现睡眠问题的人,则被归入了对照组。

随后,在这两组人群中,研究人员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寻找在这两群人中,有着明显变异的基因。在大量基因组信息的帮助下,他们很快就找到了3条与失眠有着关联的基因MEIS1、DCBLD1与MED27。而在对性别做细分后,他们又找到了另外四条基因。其中HHEX和RHCG两条基因在男性中与失眠相关,而IPO7与TSNARE1在女性中与失眠相关。这些研究不但表明失眠背后可能有遗传的因素,还说明失眠这桩事儿,或许男女有别。


▲这7条基因与失眠有关(图片来源:《Nature Genetics》)

但研究人员并没有满足于找到这些基因,他们还想理解这些基因如何影响了失眠。通过查询文献与数据库,研究人员发现其中一些基因参与了基因转录(可以近似理解为“启动”了其它基因),另一些则参与了胞吐作用(exocytosis,即分子离开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交流沟通)。

在这些基因中,研究人员将目光放在了MEIS1上。一些研究发现,MEIS1与睡眠期周期性肢体运动以及不宁腿综合征等睡眠疾病有关。而在此项研究中,MEIS1也是与失眠关系最为紧密的基因。这个基因编码了一个转录因子,能够控制与激活其他基因的表达。一些研究发现,包括神经系统的发育在内,它在正常的发育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不宁腿综合征的患者中,研究人员发现患者的MEIS1基因由于变异导致其蛋白水平下降,这也许影响了一系列受其控制的基因,导致了不宁腿综合征症状。类似的机理可能同样导致了失眠。


▲MEIS1基因影响了许多其他基因和蛋白(图片来源:《Nature Genetics》)

除了解释这些基因与失眠之间的关系外,研究人员们的发现还能解释为啥失眠往往与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有关。一些分析表明,失眠群体中的遗传组成,与焦虑患者、抑郁患者、神经质等有着显著的正相关。“这是一个有趣的发现,因为这些症状往往和失眠会一道出现,”该研究的第一作者,还是一名博士生的Anke Hammerschlag说道:“我们现在知道,这也许是因为他们有类似的遗传背景。”

许多科学家相信,这项研究开了一个好头,让人们能够进一步研究与失眠有关的基因,并解释清楚这些失眠背后的神经学机制,从而找到潜在的治疗方案。或者,通过分析基因组数据,我们能够知道,自己是否属于那些容易失眠的体质,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

参考文献
我要补充文献

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 of insomnia complaints identifies risk genes and genetic overlap with psychiatric and metabolic traits

文献检索:doi:10.1038/ng.3888

Persistent insomnia is among the most frequent complaints in general practice. To identify genetic factors for insomnia complaints, we performed 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 and a genome-wide gene-based association study (GWGAS) in 113,006 individuals. We identify three loci and seven genes associated with insomnia complaints, with the associations for one locus and five genes supported by joint analysis with an independent sample (n = 7,565). Our top association (MEIS1, P < 5 × 10?8) has previously been implicated in restless legs syndrome (RLS). Additional analyses favor the hypothesis that MEIS1 exhibits pleiotropy for insomnia and RLS and show that the observed association with insomnia complaints cannot be explained only by the presence of an RLS subgroup within the cases. Sex-specific analyses suggest that there are different genetic architectures between the sexes in addition to shared genetic factors. We show substantial positive genetic correlation of insomnia complaints with internalizing personality traits and metabolic traits an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These findings provide new insight into 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insomnia.

展开
还可以输入140字
微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然》子刊:失眠也是天注定?!迄今最大规模基因组研究发现202个失眠相关基因座,并表明失眠基因与精...
治疗失眠的新药来了,FDA最新批准
Lancet子刊刊登失眠新分型:以生物学特点和生活史分为5个亚型
再逼我做家务,就失眠给你看
当机器学习邂逅基因组学,下一站遇见未来
2018作物基因组学研究大事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