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视网膜向大脑发送抑制信号

小鼠视网膜切片,细胞核标记为蓝色,GABA合成酶Gad2的RNA标记为洋红色,黑视素RNA标记为绿色。

图片来源:西北大学

美国西北大学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视网膜神经元的一个子集能向大脑发送抑制信号。以前,研究人员认为眼睛只发出兴奋信号。通常,兴奋性信号使神经元更加兴奋,抑制性信号使神经元活动减弱。相关成果5月1日发表于《科学》。

研究人员还发现,这部分视网膜神经元与潜意识行为有关,比如昼夜节律与亮/暗周期的同步,以及瞳孔对强光的收缩。通过更好地理解这些神经元如何运作,研究人员可以探索光影响人们行为的新途径。

研究负责人、西北大学神经生物学助理教授Tiffany Schmidt说:“这些抑制信号可以防止我们的生物钟在昏暗的光线下重置,防止瞳孔在弱光下收缩,这些确保了正常的视觉和日常功能。我们的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机制,以便理解为什么我们的眼睛对光如此敏感,相比之下,潜意识行为对光不敏感。”

Schmidt团队在小鼠模型中阻断了负责抑制信号传导的视网膜神经元。结果显示,当这种信号被阻断时,昏暗的光线能更有效地改变小鼠的昼夜节律。

“这表明,当环境光发生变化时,眼睛会发出一种信号,这种信号会抑制昼夜节律的重新调整,这是出乎意料的。”Schmidt 说,“然而,这是有道理的,因为你不想调整身体的整个生物钟来应对环境光/暗循环的微小干扰,你只希望这种大规模调整发生在照明变化稳健的情况下。

研究小组还发现,当来自眼睛的抑制信号被阻断时,老鼠的瞳孔对光更敏感。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机制可以防止瞳孔在非常低的光线下收缩。这增加了照射到视网膜上的光量,使它在弱光条件下更容易看清东西。这一机制至少部分解释了为什么你的瞳孔在强光来临前不会收缩。(来源:中国科学报 唐一尘)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ay3152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邮箱:shouquan@stimes.c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Nat Commun:科学家发现影响机体视力的视网膜神经元新亚型
为什么开着灯我们就睡不着?
视觉传导路
【科学】我们的眼睛有多少奇妙之处?
科学家揭示猫眼于黑暗环境中看清物体原因
给眼睛装上太阳能,是不是就能让人间光明永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