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错综复杂:4篇高分综述解读饮食与免疫的关系

在不同疾病中,营养物质如何调控先天性免疫(综述)

ANNUAL REVIEW OF NUTRITION——[10.897]

① 单糖及脂肪酸可通过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及NLRP3炎性小体,作用于脂肪组织、肝脏、中枢神经系统等终末器官中的巨噬细胞以调控代谢疾病;② 各类饮食组分可作用于先天性免疫细胞(如维生素A作用于树突细胞以促进口服耐受)以调控过敏性疾病;③ 高脂饮食可通过多种方式增强自身免疫应答及炎症应答,以促进自身免疫/炎症疾病的发生发展;④ 饮食也可通过不同机制影响癌症风险,如低蛋白饮食可促进肿瘤细胞产生IFN-γ以增强免疫监视。

【主编评语】

ANNUAL REVIEW OF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各种饮食组分与先天性免疫互作的机制,以及饮食-菌群-免疫三者之间的复杂互作,并概述了饮食-先天性免疫互作在各种疾病(包括代谢疾病、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炎症疾病、感染、癌症)中的调控作用,最后讨论了通过精准营养策略(包括益生菌,粪菌移植等)改善宿主免疫和代谢的潜在可能。(@szx)

【原文信息】

Nutrition Regulates Innate Immunity in Health and Disease

2020-06-10, doi: 10.1146/annurev-nutr-120919-094440


饮食-免疫互作如何影响自身免疫疾病(综述)

Autoimmunity Reviews——[7.767]

① 口腔耐受机制一旦崩溃,饮食中的蛋白质和多肽可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② 尤其是与人体组织具有序列同源性的蛋白质和多肽,可通过分子模拟诱发或加重自身免疫疾病;③ 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如瓜氨酸化、糖基化、氧化和氨基甲酰化)与自身免疫疾病相关;④ 草甘膦可能作为甘氨酸的类似物整合至蛋白质中,以产生新抗原以诱发自身免疫疾病;⑤ 食物可影响肠道菌群,有害食物可促进有害细菌生长,释放细菌毒素,损伤肠道屏障,诱发自身免疫疾病。

【主编评语】

感染、化学物质、饮食等环境因素在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Autoimmunity Reviews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总结了饮食抗原(尤其是饮食中的蛋白质和多肽)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关联,重点讨论了饮食抗原影响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各种机制。(@szx)

【原文信息】

Interaction between food antigens and the immune system: Association with autoimmune disorders

2020-01-07, doi: 10.1016/j.autrev.2020.102459


如何对新型食物蛋白进行致敏性风险评估(综述)

Trends in Biotechnology——[14.343]

① 基于抗原数据库,建立一种的针对新型食物蛋白致敏性的风险评估策略;② 以乳糜泻为例,首先根据临床相关性构建T细胞表位数据库,然后基于HLA结合能力、T细胞反应性、患病率、症状严重程度将T细胞表位进行排序,最后基于序列相似性评估新型食物蛋白的致敏性风险;③ 以IgE介导的食物过敏为例,基于临床相关性及证据质量将过敏原进行排序,并根据氨基酸序列、理化性质、二级结构特征、三维构象等评估新型食物蛋白的致敏性风险。

【主编评语】

针对新型食物蛋白的致敏性风险评估在食品安全评价中最具挑战的问题之一,迫切需要更加健康有效的方法。Trends in Biotechn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以乳糜泻和IgE介导的食物过敏为例,介绍了一种新的自下而上的致敏性风险评估策略。(@szx)

【原文信息】

Allergenicity Assessment of Novel Food Proteins: What Should Be Improved?

2020-06-13, doi: 10.1016/j.tibtech.2020.05.011


食物如何影响对肠道致病菌的定殖抗性(综述)

Annual Review of Microbiology——[11]

① 肠道菌群通过多种方式提供对肠道致病菌的定殖抗性:产生抑制性代谢产物、表达细菌素等起到直接杀伤作用、噬菌体、营养竞争;② 宿主提供定殖抗性的方式包括:厌氧环境、胆汁酸、抗菌肽、分泌型IgA、粘液;③ 某些能被肠道菌群利用的饮食组分(复杂碳水化合物、抗性淀粉、人工甜味剂等)可改变菌群组成以影响定殖抗性;④ 某些饮食组分可直接影响肠道致病菌定殖,例如L-丝氨酸可促进致病性大肠杆菌及鼠柠檬酸杆菌在肠腔中的生长。

【主编评语】

近期研究表明食物组成可影响宿主对肠道致病菌感染的易感性。Annual Review of Microbi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肠道菌群与宿主产生对肠道致病菌的定殖抗性的机制,并讨论了各种食物组分如何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定殖抗性,同时概述了现有的用于研究定殖抗性的小鼠模型及其存在的缺陷,最后展望了通过调控食物组分防治肠道致病菌感染的潜能。(@szx)

【原文信息】

How Food Affects Colonization Resistance Against Enteropathogenic Bacteria

2020-07-14, doi: 10.1146/annurev-micro-020420-013457


乳糜泻患儿的肠道菌群变化

Gastroenterology——[17.373]

① 收集20名新发乳糜泻患儿、45名摄入GFD的乳糜泻患儿、57名健康儿童、19名乳糜泻患儿的健康兄弟姐妹的粪便样本;② 各组儿童之间的粪便菌群α-多样性无显著差异,未观察到新发乳糜泻患儿的粪便菌群失调,而GFD可解释2.5%-2.8%的菌群组成差异;③ 11个OTU可区分乳糜泻患儿与健康儿童(AUC=0.789);④ 收集13名新发乳糜泻患儿摄入6个月及12个月GFD后的粪便样本对,对比分析后发现,GFD显著降低了粪便中的丁酸盐及氨的水平。

【主编评语】

来自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比分析了乳糜泻患儿与健康儿童的粪便菌群差异,发现部分菌群差异可能是由无谷蛋白饮食(GFD)造成的。鉴定出11个OTU在乳糜泻患儿中的丰度显著降低(是否摄入GFD),利用这11个OTU的组合可显著区分乳糜泻患儿及健康儿童。同时,该研究发现,GFD干预6-12个月后,可降低乳糜泻患儿的粪便丁酸盐及氨水平。(@szx)

【原文信息】

Alterations in Intestinal Microbiota of Children With Celiac Disease at Time of Diagnosis and on a Gluten-Free Diet

2020-08-10, doi: 10.1053/j.gastro.2020.08.007


乳糜泻患者摄入谷蛋白后的肠道黏膜基因表达变化

CMGH Cellular and Molecular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7.076]

① 收集15名乳糜泻患者在摄入谷蛋白之前(GFD)及之后(PGC)、以及6名健康对照的十二指肠活检样本,进行全基因组RNA测序;② 鉴定出GFD组与对照组之间的167个差异表达基因,以及GFD组与PGC组之间的417个差异表达基因;③ GFD组中,编码小分子转运蛋白的基因表达下调;④ 摄入谷蛋白可激活免疫应答基因、诱导肠道Wnt信号超活化及未成熟隐窝基因表达,导致上皮细胞的低分化;⑤ 摄入谷蛋白后的活检样本基因表达变化与组织损伤程度相关。

【主编评语】

CMGH Cellular and Molecular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15名长期严格摄入无谷蛋白饮食的乳糜泻患者的十二指肠活检样本进行转录组分析,发现在摄入谷蛋白之前,患者与健康人的肠道粘膜基因表达即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摄入谷蛋白之后,肠道粘膜基因表达发生进一步的变化,且该变化与组织损伤相关。(@szx)

【原文信息】

Genome-wide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of intestinal mucosa in celiac disease patients on a gluten-free diet and post gluten challenge

2020-07-31, doi: 10.1016/j.jcmgh.2020.07.010


营养不良儿童的IgA与粪便菌群结合的变化

Microbiome——[11.607]

① 纳入71名发育不良儿童及67名发育正常儿童(2-5岁),对比分析免疫球蛋白(IgA与IgG)对粪便菌群的识别;② 发育不良儿童的粪便菌群中,IgA 细菌的比例显著高于发育正常儿童,这种趋势在不同国家的儿童中均可观察到;③ 粪便菌群中与IgA结合比例最高的细菌为弯曲杆菌属及嗜血杆菌属(两者在发育不良儿童中的丰度较高),但IgA与两种细菌属的结合与营养状态及炎症标志物无显著关联;④ 无论发育状态如何,IgG与粪便菌群的结合均比较少见。

【主编评语】

儿童营养不良与肠道菌群变化相关,并可能改变IgA对粪便菌群的识别。来自Microbiom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比分析了发育不良儿童及发育正常儿童的免疫球蛋白-粪便菌群的结合差异,发现在发育不良儿童中,IgA 细菌比例显著升高。另外,2种细菌属(弯曲杆菌属及嗜血杆菌属)在发育不良儿童粪便菌群中的丰度升高,而这两种细菌属与IgA结合的比例最高,且与营养状态无关。(@szx)

【原文信息】

Immunoglobulin recognition of fecal bacteria in stunted and non-stunted children: findings from the Afribiota study

2020-07-27, doi: 10.1186/s40168-020-00890-1


嗜酸性食管炎患者食管分泌物中的食物特异性抗体应答增强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7.515]

① 收集68名受试者(12名对照、13名嗜酸性食管炎缓解患者、43名活动性嗜酸性食管炎患者)的食管分泌物;② 与对照相比,活动性嗜酸性食管炎患者的食管分泌物中,4种诱发食物(谷蛋白、酪蛋白、大豆、鸡蛋)的特异性IgA及IgG4水平显著升高;③ 在17名活动性嗜酸性食管炎患者中,鉴定每位患者的诱发食物;④ 在这些患者中,相比于非诱发食物,诱发食物的摄入与食管中的IgA应答及IgG4应答的显著升高相关。

【主编评语】

饮食抗原与嗜酸性食管炎的诱导及持续相关。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上发表的一项队列研究结果,发现在活动性嗜酸性食管炎患者的食管分泌物中,诱发食物的特异性抗体应答(IgA与IgG4应答)水平显著升高,且与诱发食物的摄入相关。(@szx)

【原文信息】

Food‐specific antibodies in oesophageal secretions: association with trigger foods in eosinophilic oesophagitis

2020-08-04, doi: 10.1111/apt.15879


Science子刊:粪菌移植可缓解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16.304]

① 纳入15名接受allo-HCT并发生肠道GvHD的患者,接受健康供体的单次粪菌移植;② 粪菌移植的耐受性良好,且未发生粪菌移植相关的感染相关不良事件;③ 在10名患者中,接受粪菌移植1个月内可观察到完全的临床应答,且无需其它干预以缓解GvHD症状,其中6名可逐渐减少免疫抑制剂的使用;④ 患者的临床应答伴随着肠道菌群α-多样性的增加、供体细菌物种的部分定殖、产丁酸盐菌的丰度升高;⑤ 持续的GvHD缓解与患者的生存率提高相关。

【主编评语】

接受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CT)的患者通常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后者增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易感性。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单臂临床试验,发现在15名肠道GvHD患者中,单次粪菌移植可使10名患者实现完全的临床应答,伴随着肠道菌群的组成与多样性变化,并与患者的生存率提高相关。(@szx)

【原文信息】

Donor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ameliorates intestinal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in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 recipients

2020-08-12, doi: 10.1126/scitranslmed.aaz892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吃出免疫健康?2项研究给出重要启示 | 热心肠日报
【神经免疫】谷蛋白共济失调一例临床、影像及小肠病理学特点分析
Nature聚焦:被忽视的肠道免疫稳态调节通路 | 热心肠日报
麦麸,乳糜泻和炎症性肠病
面食里有一把小刀刀,在悄悄割你的肠道,你知道吗
肠道菌群掌控着人类生存的五大基本要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