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肿瘤的“间谍”部队——借刀杀癌


原创2021-09-02 18:30·肿瘤学博士张亚雷医生

间谍部队-免疫治疗


正常人身体内每天都会产生众多基因突变的“叛乱”细胞,为什么多数人没有患癌症?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体内的免疫细胞能将突变细胞扼杀在摇篮里!于是不得癌症;如果体内免疫细胞减少或活性降低、突变细胞增多,体内癌细胞不能被及时清理,癌症就发生了

为什么肿瘤能逃脱免疫系统的控制?


肿瘤细胞也是非常狡猾的,当我们体内的免疫平衡被打破的时候,肿瘤细胞趁虚而入,它们一方面可以通过伪装,减少易于识别的的特异性蛋白、MHC-I分子的表达来躲避侦察兵的识别;另一方面可以释放烟雾弹(分泌免疫抑制因子),在抵御外敌、镇压内乱中起到关键作用的T细胞清除肿瘤细胞的能力被大大削弱,免疫敏感性降低,肿瘤细胞借此逃避免疫追杀,并步步为营,扩张领土,进而发展成为肿瘤。


免疫编辑理论是肿瘤免疫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肿瘤的发生就是其与自身免疫系统的博弈。健康人体内的免疫系统可以识别癌变的细胞,并进行杀伤。而肿瘤患者体内,这种平衡被打破了,肿瘤就逃逸了免疫监控,不受控制的生长。

人类对抗肿瘤的武器从化疗发展到抗血管生成治疗,再从靶向治疗发展到目前的免疫治疗,手中武器不断增加。


那么免疫治疗是什么呢?就是调动机体的免疫系统,恢复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疗效最确切的就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包括CTLA-4单抗、PD-1单抗、PD-L1单抗等。其中研究主要集中在杀伤肿瘤细胞阶段,比如PD-1单抗、PD-L1单抗。

免疫治疗的原理:


▶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的PD-L1可以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

▶PD-1与PD-L1结合后,T细胞发生失活,肿瘤避免被免疫系统清除

▶PD-1单抗或PD-L1单抗分别与T细胞表面的PD-1或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阻断PD-1与PD-L1的相互作用,使T细胞恢复肿瘤杀伤功能

目前这一靶点的药物主要为PD-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K药)、纳武利尤单抗(O药)、卡瑞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特瑞普利单抗,PD-L1抑制剂有德瓦鲁单抗(I药)、阿特利珠单抗。


目前这一靶点的药物主要为PD-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K药)、纳武利尤单抗(O药)、卡瑞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特瑞普利单抗,PD-L1抑制剂有德瓦鲁单抗(I药)、阿特利珠单抗。


而CTLA-4是我们自身细胞的蛋白分子,它位于抗原呈递细胞上,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性,调节T细胞的数量和活性,如果用单抗与其结合将解除抑制作用,产生大量淋巴细胞。


目前在肺癌领域针对CTLA-4开发的靶点不多,CTLA-4抑制剂伊匹单抗在临床试验中与PD-1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在PD-L1≧1%人群中一线对比化疗获得更好的疗效,目前伊匹单抗的适应症依然仅为黑色素瘤。


取得很好的疗效,部分患者获得10年以上的超长生存,这部分患者也被称为“超级幸存者”。


免疫治疗的效果


免疫治疗起效较慢,有效率不高,但是对于部分人起效后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5年的生存率相比化疗可以提高四五倍,在生存曲线的右边形成一条近乎水平的直线(拖尾现象),这也意味着是来自那些超级幸存者。

实际上,用免疫治疗想获得好的疗效,患者有以下特征:驱动基因阴性、肿瘤细胞PD-L1高表达、肿瘤突变负荷高(TMB高)、微卫星不稳定性高(MSI-H)、错配修复缺陷(dMMR)、TP53突变、KRAS突变、DDR突变等因素,是免疫治疗有效的指标。


总的来说用靶向治疗有效和对免疫治疗有效的人群是不重合的,免疫治疗有效的患者特征往往是抽烟、肺鳞癌,这些患者往往没有可用靶向药的驱动基因,它们的肿瘤细胞带有的突变往往很多(突变负荷高)、而且基因结构不稳定(微卫星不稳定)且无法修复(错配修复缺陷)。


因此这类肿瘤细胞产生的蛋白本来就很特别,只要解除PD-1的作用,很容易一下就被免疫细胞识别,这一类对免疫治疗有效的肿瘤被称为热肿瘤。


目前研究中用得最多的免疫治疗疗效标志物就是肿瘤组织的PD-L1表达情况,PD-L1表达越高,免疫治疗的疗效越好。


而部分患者用免疫治疗无效,他们特点有B2M突变、JAK1/2、TIM-3表达上调、PTEN缺失、KRAS/STK11共突变等,这些肿瘤被称为冷肿瘤,而EGFR、ALK阳性、MDM2/4扩增的患者更是可能出现用免疫治疗超进展,超进展是指肿瘤快速增大,甚至比不治疗还快,目前机制也不完全清楚。

从目前的临床试验看,免疫治疗的有效率还不高,单用免疫药物的有效率大约20%左右(二线),最高的40%多(一线),免疫药物联合其他治疗疗效稍好,由于目前免疫治疗药物较昂贵,使用之前做一次基因检测也有助于预测免疫治疗的疗效,但目前临床上针对免疫治疗的基因检测还未普及。


近期关于免疫治疗与其他治疗联合的临床试验也是研究的热门,人们发现免疫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后,能获得更好的疗效:1+1>2,从肿瘤的生物学基础上讲,肿瘤的增殖分裂与转移都与免疫逃逸、免疫耐受有关,肺癌各种治疗方法都可能使肿瘤细胞在受到攻击后暴露真实的特征,更容易被免疫细胞识别而杀灭,这些与免疫治疗联合的疗法有放疗、化疗、不同靶点的双免疫联合等。


国外一个研究指出接受免疫治疗前1个月内使用抗生素(不限种类),用免疫治疗可能会使病情恶化,比不治疗还差,患者还是要注意预防感染。研究属于回顾性的研究,病例数100多例,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证实,但是免疫治疗确实与肠道菌群有些关系,因为肠道菌群与身体的免疫状态也是由密切关系的,具体是由什么关系呢?在免疫治疗当中还有很多像这样未知的谜团等待我们的解决。

目前认为免疫治疗应该在合适的病人身上较早使用,而不要把它用得很晚,当做救命稻草,因为前线的治疗很大程度上严重地破坏了免疫细胞,即使再用上免疫治疗效果也不能保证。


免疫治疗还有种现象叫“假进展”,小部分患者使用免疫药物后一段时间,肿瘤没有缩小反而增大,这是由于免疫细胞浸润到肿瘤瘤体内,发生一系列生物学过程,如识别、杀伤,这样在影像学检查上,可能会看到肿瘤没有变小,反而变大了,随着治疗进行又逐渐缩小。因此学术上也有争议把病理缓解作为疗效判断更好的标准,而不是影像学大小的改变。

免疫治疗有什么副作用?

一般来说,免疫检测点抑制剂不良反应轻,耐受性比较好,它并没有直接攻击肿瘤细胞,而是对肿瘤和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一些“调节”,因此免疫治疗的副作用也与此有关,T细胞的功能就会增强,从而杀伤肿瘤细胞,但是也同时有可能伤害正常的细胞,这和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很像,他们就出现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器官。

免疫药物的副作用捉摸不定、可轻可重,常见的表现有皮疹、肠炎、腹泻、肝损伤、垂体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免疫性肺炎,还有一些罕见(<2%)的副作用:肾炎、结膜炎、胰腺炎、心肌炎等,免疫药物的副作用大多是可控安全的,但有少数是严重的致死性副作用,因为免疫治疗不像其他药物使用时间那么长,医生可能相对不熟悉,患者要仔细学习说明书,一旦出现任何不适,请尽快联系医生,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免疫治疗目前仍是晚期肺癌患者的一大希望,不论是免疫治疗与其他治疗的联合免疫治疗,不仅在小细胞肺癌、鳞癌等少药可用的领域都有精彩表现,而且在肺癌术前新辅助还是术后辅助治疗中也有不俗的表现。


我们对肺癌的挑战从未放弃,围堵肺癌治疗的每一个角落,让生存数据逐渐改善,不良反应变得可控,作为患者,不要气馁,要相信自己、相信医生,自己生活在一个治疗方法逐渐完善,在研究和开发药物数量大大增加的时代。

总之,人类对于肿瘤治疗的探索始终未曾停歇,从束手无策到拥有各种治疗手段使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再到目前带给人们无限希望的免疫肿瘤治疗趋势,也许人类攻克癌症的一天不会太遥远。

举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肿瘤免疫检查点(PD1/PD-L1)抑制剂的治疗进展丨医麦精品汇
使用PD-1抑制剂的常见十大问题
“抗癌神药”PD-1即将开售啦,一文看懂PD-1抑制剂到底是什么?
周彩存教授:卡瑞利珠单抗喜迎肺癌适应症,开启中国肺癌免疫治疗新时代
免疫哨卡抑制剂的前生后世
哪些指标可以预测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