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能源

能源问题是目前影响我们国家发展的“卡脖子”领域。

从我们国家的能源结构上说,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依然以煤炭为主,2017年消费总量达44.9亿吨,其中煤炭占 60.4%(自给率较高),石油占18.8%,天然气占7.1%,其他占13.7%。

但是,当前的工业发展阶段和面临的形势让我们被迫放弃自己家里的“金饭碗”,被迫去寻找成本更低的石油作为自己的能源基本盘。

当前,影响我们国家能源发展的因素有四个:

第一,人口基数太大。14亿人,需要的能源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第二,发展阶段不平衡。东部地区开始进入工业化后期,而中部还在工业化中期和后期,西部则在工业化早期。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我们对能源的需求至少还需要100年。

第三,能源安全形势严峻,对外依存度增加与地源政治风险相互联系。

第四,《巴黎协定》的硬性约束。对于碳排放的约束力非常强。

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和世界各国都在开始能源转型。

从现在来看,全球的能源转型主要体现为四个特点:

一是在能源供给侧实施清洁替代,能源消费侧实施电能替代,形成清洁主导、电为中心的能源格局,是世界能源转型的大势所趋。预计到2050 年,全球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超过70%;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达220 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达80%以上。

二是能源系统向全球互联互通发展。煤炭、石油、天然气都经历了由点对点供应向区域配置、跨国配置的发展历程。随着能源格局向清洁主导、电为中心转变,电网将成为未来能源配置的主要平台。未来,全球电网互联方式将发生重大转变,输电规模越来越大,输送距离越来越远,跨国跨洲联网将从现在的“手拉手”变成“心连心”,从目前小功率交换、余缺互济为主,向大容量输电、大型能源基地向负荷中心直送直供转变。

三是能源产业向优质高效升级。以清洁主导、电为中心的能源转型,将有力推动能源产业从以化石能源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向以清洁能源和电力为中心的产业集群转变,新材料、新能源、储能、电动汽车、高效用电设备等绿色低碳产业比重将大幅增加,带动上下游产业转型升级。

四是融合集成是能源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一方面,高效清洁发电、先进输变电(特高压、柔性直流、超导输电等)、大电网运行控制、储能等电力技术不断创新突破;另一方面,能源电力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 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深度融合,打造具有高度可控性、灵活性的智慧能源系统,实现多能互补、智能互动,满足用户各种用能需求,推动新一轮能源革命和世界经济转型。

从本质上说,未来全球能源转型的终极道路是: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实质是“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

 这三样,我们国家都掌握。但是受制于地缘政治因素,我们首先要解决自己的能源问题。

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

我们国家当前首先要解决的是: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

从2018年的情况来看,2018年全国石油消费量6.1亿吨,同比增长3.4%。2018年全国汽车销量2800万辆,同比下降2.8%,产量也同比下降了4.2%,这是我国汽车产销量28年来首次下滑。汽车销量低迷,加上油价上涨、替代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成品油消费增幅放缓。

与此对应的是,从1990年开始,国内原油产量由1990年的1.38亿吨增长至2015年的2.15亿吨,年均递增1.8%。

而且从1993年开始,我国就成为石油产品的净进口国,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2017年我国进口原油4.2亿吨,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国,同年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68.5%。

进一步说,我国的原有进口占全球的20%,最大的买家。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俄国、沙特、安哥拉、委内瑞拉、伊朗等国家都有地缘政治的问题。

所以能源的稳定性不足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2018年我们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来看:能源消费增速延续反弹、能源消费结构显著优化。

一方面,我们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6.4亿吨标煤,同比增3.3%,增速创5年来新高。

另一方面,结构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其中电力消费增速7年来最快。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2.1%,同比提高了1.3个百分点。作为调结构的主力,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4.3%,上升0.5个百分点,2020年15%的目标完成在即。

要解决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就必须找到石油消费的最大领域。

这就是汽车。

而从原油的几大用途来看,原油最终会变成: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液化气、燃料油、化工轻油、石油焦、沥青等九大产品,它们的占比在90%以上。

就消费领域而言,交通运输用油占石油消费总量的 55%;其次是化工原料,占14%;工业燃料和民用生活燃料分别占11%和5%;其他是农用和建筑用油,占比虽小,但与民生关系紧密。

而从BP的报告来看,全球交通运输行业所需能源的95%来自石油。

所以以汽车领域为能源替代的主要领域是一个非常现实而且合适的选择。

因此,以节省能源或者替代能源为主要目的的新能源汽车,就成为各国尤其是头部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

我国尤其如此。

从销量的构成来看,2017年全球纯电动汽车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64%,插电式混合动力占36%;在中国,纯电动占83%,插电式混合动力占17%。

从导向上看,“以电能取代化石能源”是我们国家能源政策的绝对方向。

一是我们国家的发电能力稳居世界第一。截至2018 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19.0 亿千瓦,同比增长6.5%;全国发电装机及水电(3.5 亿千瓦)、火电(11.4 亿千瓦)、风电(1.8 亿千瓦)、太阳能发电(1.7 亿千瓦)装机容量继续稳居世界首位。分品种占比看,2018 年

底,全国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全国总装机的比重为40.8%,同比提高2.0 个百分点;2018 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为29.5%,同比提高0.5 个百分点。

二是电网的灵活性稳居世界第一。截至2018 年底,国家电网公司累计建成“八交十直”特高压工程,在运在建线路长度3.49 万千米,跨省跨区输电能力2.1 亿千瓦,以世界上输电能力最强、安全运行记录最长的特大型电网支撑全球最大规模的新能源并网。

三是电力消费“容量”得到有效提升。这里的电力消费容量是指从“非电”向“全电”的改造,比“煤改电”等电能替代工程在制造业的推进,精装扶贫对于农村电力的拉动。

最大最大的影响来自交通领域,比如2018 年底,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累计建成充电桩8.8 万个,形成全球最大的“十纵十横两环”高速公路快充网络,覆盖4.9 万公里高速公路、连接19 个省区的171 个城市;2018 年,国家电网建设运营的充换电设施全年充电量6.93 亿千瓦

时,同比增长74.6%。

正是着眼于能源自主,所以,系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发展方向。

国际能源署在2017年对2030年全球的电动汽车进行了预测:估计到2030 年,全球的电动汽车销售量2150 万辆( 占汽车总销售量的近20%)

但即使按照这个数字计算,对于石油的替代作用也只有5%不到。中国自己测算的不到10%。

所以对于石油的冲击作用不是特别显著。

但即使这样,总比完全依赖要强。

作者:大英良心汉弗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能源独立的绿色梦
国务院:目标至2015年石油对外依存度低于61%
中国石油 电动汽车
能源消费峰值 中国准备好了么
再生能源占比…2030年倍增
2016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