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寒湿乃万病之源,千万要重视

文章开始前,给大家看来自医生的真实分享

有一个44岁的女士,患有肺癌、骨癌、肾癌。这女士有一直发低热的表现,经过一个月的常规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后面做CT检查发现肺部有两个肿块,后面做进一步的检查,结果令所有人都惊呆了,肿瘤已全身转移。这女士3个月后便去世。

但她的家人很不能理解,说她身体一向挺好的,非常少生病,只是最近一两年身体相比之前弱了少少,怎么会突然得这么重的病?后经问起,得知两年前她做过一次人流手术。当时因医院较远,要花五六小时才到,一路上都是劳累颠簸才赶到的。手术后回家途中又遇上大雨,因没带雨具,全身淋湿,到家后就感冒发热。后面去医院输液吃药,虽然很快控制了病情,可后来身体明显虚弱了,易感冒,经常腰酸、腰痛。

但她觉得这些是小毛病,没当一回事,当身体出现明显不适去医院做全身检查时为时已晚。她患病的根本原因就是人流后身体最虚弱的时候,也是肾脏最虚弱的时候,又遇到淋雨,寒湿直接侵入肌体,直接伤了肾脏。受寒后去医院输液,更是寒上加寒。如果不是采取这种方法,或者在采用此方法的同时,喝大量的生姜红糖水,并用艾叶加生姜煮水泡脚,通过发汗去寒,并在以后的饮食中尽量多吃补血、补肾的食物,她的身体也许就会恢复到原来的状况,而不会像这样中年早亡。

“万恶淫为首,百病寒为先”,寒湿乃万病之源。

寒湿症状:

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黑代表体内可能有寒。颜色越是发暗,就代表寒湿越重。

1、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湿。

2、反复的口腔溃疡,代表体内有寒。

3、口臭时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

4、咳嗽时痰是稀白的,代表体内有寒。

5、流清鼻涕,代表体内有寒。

6、流出的汗是凉汗,代表体内有寒。

7、爱打喷嚏,特别是早上起来,遇风喷嚏不断,代表体内有寒。

8、感冒发热时浑身感觉冷,代表体内有寒。

9、经常腹痛、腹泻,代表体内有寒。

10、脸上长痘和斑,代表体内有寒。

11、长湿疹、牛皮癣、白癜风,代表体内有寒。

12、手、脚长年冰冷,代表体内有寒。

13、脚踝浮肿,代表肾虚、肾寒。

14、四肢关节疼痛、颈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症状,代表体内有寒湿。疼痛部位越多,时间越长,代表体内寒湿越重。

寒湿的危害:

中医讲:虚则寒一寒则湿一湿则凝一凝则瘀一瘀则堵一堵则瘤一瘤则癌;(万病之源就是寒湿体质)。

1、“虚”的感觉是怎么样?“虚”的体质是觉“累疲劳,犯困,没有精神”等;体虚最大的二个原因就是我们生活习惯不好与工作压力大而引起;比如一个人生活习惯经常晚上很晚睡觉,或者说睡眠不好,则第二天就容易疲劳;一个人的工作与生活压力大,经常超负荷工作,经常很烦恼,情绪不好,就容易让身体疲劳;而让身体经常处于这种疲劳中,我们器官的机能就开始下降,我们体质就是这样开始变“虚“。

2、“寒”的感觉是怎么样?“寒”的体质是感觉“怕冷,怕吹空调,晚上睡觉感冷”等;当一个体虚的人,在平时生活中不注意穿衣,晚上睡觉不注意盖被子,经常吹空调,冲凉水澡,往往就容易让我们体质受“寒”,特别现在女性平时穿衣少,更容易让身体受“寒”。

3、“湿”气的感觉怎么样?当身体“寒”气越来越重时,身体慢慢更容易进入“湿”气,一个身体“湿”气重的人,就象下雨天穿了一件淋过雨的衣服,觉身体重与不舒服。

4、“凝”的感觉怎么样?当体內“寒湿气”时间长了,就容易身体“凝”的现象;“凝”的意思是循环慢和代谢慢;身体容易酸,痛,身体不舒服。

5、“淤”的感觉怎么样?“淤”的时间长易出现阻塞,身体易酸痛,麻木,胀痛,混身不舒服,还疏通过程中痧点全是黑,紫色的。

6、“阻塞”的感觉怎么样?“阻塞”时间长了就容易生病,每个人生病不一样。

7、“瘤”的感觉怎么样?长“瘤”不可怕,怕的是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容易变异形成癌病。

8、“癌”的感觉怎么样?是个很恐怖的事情,那就等死了。

寒湿的治疗方法:

1、血足是祛寒湿的根本

只要身体内血液充足,肾气就足,就如身体内部总是阳光明媚,自然就能保证血液循环的通畅,全身就会感到温暖舒适;“血行风自灭”,寒湿在血液充足、血流畅快的情况下是无立足之地的;气血充足的时候,人体内的能量大,能抵御寒凉对身体的伤害,就如一阵寒风吹来,身体内气血充足的人并没太大的感觉,而气血两亏的人则会感到寒风刺骨,直入身体内部,很快就会引起身体的不适。

2、运动后全身感到温暖

经常运动、从事体力劳动或做家务的人,会感到体内的热量大。这是因为运动生热,起到了驱散寒湿的作用。但是,如果只是注重运动而体内的血液不足,运动后就会疲乏,抵抗力下降,寒湿就会乘虚而入,身体就会虚弱多病。

3、适当出汗是祛寒的好方法

适当出汗可以祛寒。不管是运动后出汗、吃了温热食物后出汗还是泡脚后微微发汗,都可以达到祛寒的效果。

4、饮食祛寒

常吃辛辣、温热的食物可以祛寒。由于地理、气候的不同,各地区都有适合当地的祛寒饮食习惯。如北方人喜欢吃葱、姜、蒜、辣椒、牛肉、羊肉这些温热和高热量的食物来排寒;四川人喜欢麻辣;贵州人喜欢酸辣;湖南人喜欢炸辣;还有的人喜欢喝祛寒的药酒等。虽然食物各有不同,但作用都是祛寒、祛湿、保暖。

5、热疗祛寒

热疗祛寒以来是自古以来人们就使用的一种古朴、自然、有效的祛寒方法。有的用热水袋或加热后的沙、石、盐、石蜡热敷;有的用艾条熏疼痛的部位,或在疼痛的部位或穴位上贴姜片或蒜片后再用艾熏;有的用祛寒的中药液煮水泡、熏身体等;有的用各种理疗仪照射祛寒;有的用刮痧、火罐等方法祛寒。无论是医院还是民间,都有一些祛寒的方法,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能缓解和治疗因寒湿引发的各类疾病。

6、本草湿踪茶

食材:藿香桔梗薏苡仁赤小豆茯苓白扁豆荷叶橘红橘皮甘草佛手山药

薏苡仁:健脾,补肺,清热,利湿。治泄泻,湿痹,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水肿,脚气,肺痿,肺痈,肠痈,淋浊,白带。

赤小豆: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治水肿,脚气,黄疸,泻痢,便血,痈肿。

茯苓: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藿香:祛暑解表,化湿脾,理气和胃。

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桔梗味苦、辛,性平。归肺经。功效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佛手: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

山药:补脾;养肺;固肾;益精。主治:脾虚泄泻;食少浮肿;肺虚咳喘;消渴;遗精;带下;肾虚尿频;外用治痈肿;瘰疬。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橘皮: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气滞,脘腹胀满,呕吐,或湿浊中阻所致胸闷、纳呆、便溏

橘红:消痰,利气,宽中,散结。治风寒痰嗽,恶心,吐水,胸痛胀闷。

荷叶:清暑利湿,升发滑阳,止血。治暑湿泄泻、眩晕,水气浮肿,雷头风,吐血,衄血,崩漏,便血,产后血晕。

白扁豆:既是滋补上品,又是一味良药,矿物质与维生素含量很高,有补脾胃,和中化湿,消暑解毒的作用。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佳,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肚胀。

该方可驱寒散湿、健脾养胃、利水消肿,适用于寒湿体质。

有湿气问题可关注微信号wtuse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不仅是肺,痰可存在于身体各处,看看各
痰湿体质如何调理
“痰为万病之源”,面对痰,何时宣肺?何时健脾?何时解郁?
八字中出现这两字,大病不患,小病不断
2016年中医执业医师历年实践技能第一站60道题目
《易经》五行养生医道之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