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刺绣起源

中原刺绣历史悠久,古时称“凿”、“钴凿”,民间称为“针绣”、“扎花”,俗称就是“绣花”。由于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称“女红”。

中原民间刺绣集实用与审美为一体,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它不仅紧密联系着人民群众的生活、习俗、欣赏情趣和宗教信仰,而且映衬着不同时代的物质文明。

刺绣源流,数千年来大体是这样一条脉络:先是刺绣衣裳,又扩展到起居日用品,后又上升到与书画结合的刺绣观赏品,以刺绣生活用品和刺绣书画两类最为源远流长。

一、魏晋以前的服饰刺绣

春秋日期,刺乡工艺经过殷商的发展,渐趋成郭,始有“衣必文绣”风尚。管子《轻重乙篇》说道:“一女必有一刀、一椎、一絉、一(长针),然后成为女。”墨子也说:“女工作文采,田工作刻镂。”“针”和“椎”都是逢纫、、织乡用的工具,“文采”就是指绘画和刺乡。先民们八月衣、绣裤、绣袍,用辫针缀出龙、凤、虎等夸张变形的图案,有些还间以花草、枝蔓或几何图形,所乡线条流畅,用色丰富,对比和谐,画面极富韵律感。

秦汉时代,百业兴盛,经济繁荣,丝织业也尤为发达,促进了刺绣的进一步发展。刺乡成为民间崇尚广用的服猸,不仅“五色绣衣,缛绣罗纨,素弱冰锦”,而且坐卧的席子也要“绣茵”,床上帐幔也是“黼绣帷幄”。民间如此,朝迁贵族更不待言。其宫室以丝织藻绣装饰,其至“柱槛衣以绨绵”。由此可见汉代刺乡服饰的繁荣。此时也开始有了宫迁刺绣。汉恰巧绣品,纹饰主要波状的云纹、翱翔的凤鸟、奔驰的猛兽、山水以及带状花纹和几何图案,风格粗犷,构图紧密,针法整齐,线条极其畅,反映了刚刚摆脱野蛮以后的舒展和欢畅。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供暖教弥增”(佛教因造像众多,故也称之为“像教”的时代。“领目蒲桃绣,腰中合欢绮”(南朝沈约诗),刺绣除了继续不断地发展和扩张日常生活中的衣饰、佩饰范围和层面外,也开始为宗教服务。佛教信徒为表示虔诚,便选择表示尊荣并耗时费工的刺绣,绘制佛像。谓为绣佛。如现存最早的北魏时期的《刺绣佛像供养人》残片,四女一男供养人,均穿胡服,身旁各绣名款。供养人的长衫上还乡有忍冬纹和卷草纹,显示了佛教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在刺绣上的相互交融。该绣片儿除花边外,均为满地施乡。佛像乡法严整精工,不少乡像流存到英国、日本的博物馆中。

二、唐宋时与书画结合的观赏性艺术刺乡

唐代以后,刺绣向精致化发展并有了重大转折,除继续作为衣着装饰实用品外,开始出现纯审美观赏性的艺术绣品,刺乡艺术更加精湛,其原因有三:

一是绣法上的推陈出新、齐针绣等绣法,并加以综合运用,针法多变,使绣纹日趋精美。唐绣还辅以金银、缀珠及和色技术,运用金银线盘绕图案轮廓。五代时建都于开封的后梁,有个叫张率的,写了一篇《乡赋》,描绘了当时刺绣发展的精湛工艺:“若夫观其缔缀,与其依放,龟龙为文,神仙成像。总五色而极思,借罗纨而发想”,并盛赞绣品艺术的高超:“具万物之有状,尽众化之为形,既锦华而稠彩,亦密照而疏明,若春隰之扬花,杂青松与芳权。”

二是刺绣发达与当时朝延奖励提倡、普及民间有关。据《宋史·职官志》载,北宋京都汴梁(今开封)设“文绣院”,集南北艺人,制画绣。上行下效,民间刺乡亦大为风行。且当时社会,男耕女织,女孩都要学习女红,掌握刺绣技艺,并由此有了“闺秀”之说。唐诗人胡令能一首七绝诗《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一作《咏绣障》)曾描述了当时刺绣的水平:“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秀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一群活泼的绣花女正竞相拈取小画笔,在秀床上描绘花样,当她们将秀好的绣屏放到春日花园时,虽是人工绣就,但却栩栩如生,引得黄莺跳下柳条飞来相栖。

三是书画入绣,形成观赏性的艺术绣。自晋唐以来,文人士大夫嗜爱书法并及于绘画。刺绣深受绘画艺术影响,尤其是工笔花鸟画对刺绣的影响最大。文人们的积极参与,使刺绣与书画结合更为紧密,以至于形成了画师供稿、艺人绣制,画绣结合的新趋势。唐代刺绣,无论有无图案,皆满地施绣。及宋,观赏性绣作,以名人书画为样本,佛绣人物、山水楼阁、花卉禽鸟,均成为刺绣图样。因此,构图、纹样的取舍流向便显得非常重要,绣时需度其形势,努力追求书画的趣致和传神意境,以体现书画气韵。刺绣也因此由日用与观赏两者兼容并蓄,发展到日用与观赏分而治之,由实用进而为精巧艺术,发展为观赏性绣作。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在其《筠清轩秘录》中记载:“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待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谗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望之三趣悉备,十指春风,盖至此乎。”此段描述,可以使我们了解宋代观赏性绣作的主要特色。

绣指广州和潮州地区的刺绣,其特点是色彩强烈明艳,具有西方绘画韵味。因喜用金线,故有富丽堂皇的效果;又因多用垫绣,绣品立体感强。百鸟朝凤、三羊开泰、海生动物,是其传统题材。

由此可以看出,民间刺绣是由农家女自发刺绣服饰装饰生活,闺阁淑女以刺绣自娱自乐,发展到官宦府第刺绣章服,继而文人画工书画参与形成艺术绣。随着刺绣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地方绣的发展中又逐渐形成了商品绣。

三、明清时的地方绣

元代的主要绣品是珠绣,其显著特色就是大量运用金银线,但刺绣不如宋绣

精工细作,用线稍粗,落针不密。

明代承继宋代刺绣的优良传统,刺绣继续蓬勃昌盛,其制作普及到生活的众多方面,广泛流行于社会各阶层。其实用绣作,改进材料,品质普遍提高;艺术绣作上,也能够推陈出新,尤其是民间,开始出现有地方特色的绣种。

明代的民间绣品,多散在各地,最有名的绣种,当属上海顾绣。其始于嘉靖万历年间,由上海顾汇海妻缪氏、汇海侄媳韩希孟所创。其绣画合一,巧用借色、补色之巧,常融诗、画、绣于一体,“劈丝细过于发,针如毫”,所绣山水人物花鸟,无不精妙,世称“画绣”。由于顾氏时避上海露香圆,故也称“露香园顾氏绣”。故宫博物院存有韩希孟绣作10余幅,文人墨士称赞她的绣艺:“凡人物、翎毛、花木、虫鱼之类,深浅浓淡,无不如意,并无针痕线迹,使人不辨为绣为画。”

清代刺绣,承续明绣,兴盛不衰,民间服饰、日用品及绣字、绣画,皆发展到鼎盛。民间日用服饰品,除家庭妇女自绣自用外,各地还出现了绣铺、刺绣作坊、刺绣行会,制作商品绣件出售,逐渐形成商品绣。品种主要有门、帐幔、桌衣床帏、枕套被面、巾帽鞋面、荷包香囊等。这可从《红楼梦》一书写到的绣品中窥见一斑:如绣衣、绣袍、绣裤、绣鞋、绣帐、绣靠背、绣毯、绣椅搭、绣帘、绣幔、绣墩、绣旌、绣茵、绣靴、绣绦、绣带、绣床裙、绣帕、绣香囊、绣巾、绣幕、绣凤銮、绣枕、绣荷包、绣桌围、绣盘、绣幄等,不下40余种,7000余件。

社旗县山陕会馆也保存着晚清50多件完好的刺绣珍品。这些绣品均出自民间绣工之手,具有地道的河南民俗特色。这批刺绣的特点是幅面宽大,展开如锦绣画卷,富丽堂皇;绣品设计平谨,线条流畅,针法承继宋绣,又汇宫廷与民间绣法之长,大胆创新,使用了平针、锁针、套针、十字针、垫绣、钉金盘银等十多种针法,绣工粗放洒脱,简而不陋,劈线均匀,绣面细腻平齐。绣品内容皆以人物为主,以民间传说、历史典故为题材,如“群仙会”、“十八学士”、“二十四孝”等。图案结合一些装饰性很强的花草、鸟兽、博古等,以民间双关语、谐音寓吉祥之意,如蝠(福)、桂花(贵华)、芙蓉(福荣)等。绣品“金龙”、“二龙戏珠”、“凤凰牡丹”中的龙凤形象金光灿灿,恍如跃然而出。所绣人物,面部多采用垫绣,凸起绣面,形如浮雕,富有立体感。绣品还运用了画绣结合,以画补绣的方法,“二十四孝”中的鹿和马,就以淡墨勾画,效果生动。

清代绣品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民间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了许多地方绣,除上海顾绣外,有北京的京绣、开封的汴绣、山东的鲁绣、温州的瓯绣、福建的珠绣等,以及后人誉为“四大明绣”的苏绣、粤绣、湘绣和蜀绣,各自争奇斗艳,一针一线,绽开美丽雅致的刺绣艺术之花。尤其是与书画结合的艺术绣,针线细密,设色精妙,往往装裱成轴卷,观赏者往往误以为是书画。如苏州博物馆所藏顾绣“杏

花村”一图,取杜牧《清明》一诗意境,图下方,有老翁披蓝袄,束黄带,着草鞋,左执酒壶,右撑雨伞,于翠柳岸边向骑牛儿童问路。中间设水相隔,另一边丛绿垂杨间有店铺,竹篱门庭上,小红酒旗随微风轻摇。窗内倚酒坛,似飘醇香,店家正在倚窗待客。此绣图,运丝若笔,淡彩晕染,又以诗配画,情景交融,让观众在旖旎的春色里,感受到勃勃生机和田园牧歌的情境。

“四大名绣”中的苏绣,是江苏苏州一带刺绣产品的总称,其特点是绣工精细、针法活泼、图案秀丽、色彩雅洁,具有诗意美。双面秀“猫”,是苏绣代表作之一,一对猫眼睛,艺人们需用20中颜色的丝线才能绣得炯炯有神,栩栩如生。

湘绣源于民间刺绣,清代后才形成体系,是湖南长沙一带刺绣产品的总称。由于丝细,亦称“羊毛细绣”。其特点是以中国画为基础,运用70多种针法和100多种颜色丝线,充分发挥针法的表现力,着色富于层次,形象富于写实,质感强烈,绣品若画,擅长表现狮虎。民间有“苏猫、湘虎”之说。湘绣狮虎毛纹刚健直竖,眼球有神,几可乱真。花鸟山水条屏,是其传统产品。

蜀绣以四川成都为中心,又称“川绣”。其特点是民间色彩浓厚,自然纯朴,厚重工整,针法严谨,构图简练。绣品以绣鱼为佳,其他像“芙蓉鲤鱼”、“鸡冠花”等都为蜀绣的传统题材。

民间刺绣常用针法

一、锁绣

锁绣是唐代以前民间一直沿用的一种针法,一针从另一针预留的锁套中穿出,连环不断如辫状,故也叫辫绣针。该针发纤缜整齐,文理清晰,富有表现力,故历经千年,代代相传。

二、平绣

该针法需按绣地画稿绣齐,故又叫齐针。豫西一带刺绣常用此针法,一般先将布料绑缚在撑子(撑子是用四根木条的方形框架)上,使其平展,然后将花样图纸贴在布料背面,借光亮度使花样显示在布面上,再用墨笔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起源介绍
中 国 四 大 名 绣
【艺海拾珍】中国著名丝织绣品品类集锦(十) 汴绣
土族盘绣
刺绣针法(1)穿刺类
民间刺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