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池塘鱼稻共生”绿色环保效益好一亩增收达千元

   近日,笔者从潼南区农委获悉,潼南区综合试验站在该区石院子示范基地探索试验的“池塘鱼稻共生”生态种养模式获得成功。

    水稻和鱼双丰收

    “今年,潼南区在石院子示范基地探索试验‘池塘鱼稻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在水面种植水稻1.3万余株,折合面积约1亩,品种为宜香优2115,同时在池塘中放养鲤鲫。日前经过技术人员测产的结果显示,亩产水稻965.6斤、亩产鲤鲫2200斤,水稻和鱼都获得了双丰收。”潼南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说。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池塘鱼稻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整个生产过程无需使用农药、化肥及渔药,生产的水稻和鱼绿色、环保,生态价值带来的每亩新增纯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形成微生物循环链

    据了解,单一的水稻生产和水产养殖对环境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前者有化肥流失及农药残留的风险,后者会有水体富营养化污染。

    “池塘鱼稻共生”生态种养模式,不仅给鱼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和食物链,鱼的排泄物还为水稻提供了养分,同时稻株上的害虫可被鱼吃掉,使水稻在不施肥、不打药的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

    鱼和稻米形成了一个微生物循环链,可有效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同时生产出高端稻米。

    “‘池塘鱼稻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水双收、鱼米兼收,它既缓解了鱼、粮争地的矛盾,又净化了养殖水体,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潼南区农委的技术人员说。

    潼南综合试验站还开展了池塘水上花卉试验,种植鸢尾、菖蒲、再力花、梭鱼草、风车草、红叶美人蕉、翠竹莉等8个品种,共7500余株,目前长势良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5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套养、套种、生态轮养——田间“混搭” 农业探新路!
“蛙稻米”,引来“哇”声一片
重庆潼南"池塘内循环养鱼"零排放 获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高度认可
新模式丨稻田镶嵌流水槽,养殖尾水处理不再是难题
震惊!鱼塘种水稻,亩产高达1300多斤!水上长稻,水下养鱼,这个模式可实现零换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